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分为五个部分: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赞延安、祝延安。
B.诗人描绘团聚的场面时,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如米酒、油馍、窑洞、红窗花等,烘托了热闹的气氛。
C.“一头扑在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无比激动的心情,可以从一个“扑”字看出来。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出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新产品研制成功的喜讯很快就 来了,不少地方或打来电话或发来电报表示祝贺。
②谁来为这些弱势人群 正义?
③我正在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 走过我的身旁。
A.颂扬 声张 泰然自若
B.传扬 声张 泰然自若
C.传扬 伸张 悠然自得
D.颂扬 伸张 悠然自得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wò)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chí)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B.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shì)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guī)裂的形象……
C.还在襁(qiáng)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kuì)。
D.融雪处裸露(lòu)出大山黧(lí)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4、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B.“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强烈的愤慨。
C.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部分。“赋、比、兴”是三种表现手法。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5、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体会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全诗叙写作者亲眼见到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6、理解性默写。
(1)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________,_________”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2)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遭遇了摧折也依旧坚持自己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梅花高洁傲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
(4)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学过的《大道之行也》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之相近。
7、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文中说到“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请根据当时情况,说明保尔“他们”为什么会得到这么高的赞扬。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①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②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③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④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⑤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⑥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⑦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⑧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⑨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⑩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⑪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⑫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⑬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⑭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⑮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
① |
|
② | 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 |
③ |
|
【2】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3】“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4】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9、作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司马迁对西汉名将李广的评价。意在说明只要为人真诚,品德高尚,用不着自我宣传,自然会感动别人,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