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兴“就是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B.《社戏》选自《彷徨》,小说讲述了主人翁“迅哥儿”和一群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C.《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稿,是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
D.《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件衣服做工精巧,堪称一绝,真可谓是天衣无缝啊!
B.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C. 四月的井冈山,杜鹃盛开,景色迷人,徜徉其中,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D. 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行将就木,他们横行霸道的日子不长了。
3、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夸张)
C.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对偶)
D.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对偶)
4、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怅惘 狡辩 人情事故
B.枯躁 瞭望 消声匿迹
C.彷徨 弥散 格物致知
D.枷锁 决择 目眩神迷
5、古诗阅读。在探访遂宁文化名人时,探访小组了解到,清代诗人、诗论家、书画家张问陶是遂宁人,他自号“船山先生”,才华横溢,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请阅读赏析探访小组推荐的张问陶诗作《西眉镇马上作》,按要求作答。
西眉镇①马上②作
(清)张问陶
市桥南望尽蘼芜③,一路青山小画图。
马上桃花三十里,淡红香白渐模糊。
(注释)①西眉镇:今属四川遂宁市安居区,距遂宁城区南五十里。②马上:骑在马上。③蘼芜:香草名。
【1】有人评价这首诗“诗中有画”,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全诗说说。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古诗文默写。请默写《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______)。
(______),(_______)。参差荇菜,(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
7、(1)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伤寒没能致柯察金于死地。保尔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了人间。只是又过了一个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保尔,拖着绵软的双腿站起身来,扶着墙壁,想在房间里走走。在母亲的搀扶下,他走到了窗边,在那儿久久地望着屋外的道路。雪融化后形成的一个个小水洼,闪闪发亮。屋外是冰雪初融的早春天气了。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保尔一眼。“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母亲惊诧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请结合选文说一说,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具有怎样的品质?
(2)请参照例句,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宽容是人生中的清泉一泓,让人不再斤斤计较;微笑是岁月中的花香一缕,让人不再多愁善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雨探宏村
丁立梅
①我细细打量这个叫宏村的地方。村口有两棵古树,一棵红杨树,一棵白果树,是宏村的“牛角”。据说都五百多岁了,却不显老,在雨水的洗濯之下,叶片儿绿得发亮,蓊蓊郁郁。
②入村,迎接我的是一片湖。湖叫南湖,是宏村的“牛肚”。湖有些袖珍,稍稍抬眼,就可以望到对岸。一汪的水,却清得粉绿,很嫩的感觉,让人有捧一口尝尝的欲望。湖被一座小石拱桥隔成两块儿,水里倒映着岸边的绿树繁花与粉墙黛瓦,活脱脱一幅水墨画。
③游人摩肩接踵走过那石桥去。一只水鸭,白身子灰掌,在湖里一方裸露的石头上梳理羽毛,悠闲自得。它观游人,游人也观它。有游人拿它作背景拍照,它不惊不乍,只管梳它的羽毛,是见多识广的模样。
④走过石桥去,也就真正走近了徽式民居。鳞次栉比的古民居,没有多余的色彩,就是黑与白。白的墙,黑的瓦,一清二楚着,又是眉清目秀着。一律的马头墙,墙壁无窗,都是开天井取光,晴天蓄阳光,雨天蓄雨水,肥水不流外人田。这很有意思,过日子能过到不浪费一寸阳光一滴雨水的份上,恐怕惟有徽州人了。
⑤去探了南湖书院。这是当年徽商们教育子孙成材的地方,里面刻有朱熹的治家格言,供有孔子像。《论语》中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徽商们把这一思想发扬光大到极致。他们设学堂,请先生,大开重文化重教育之风。而他们自己,也熏陶成了儒商。
⑥游人们涌到一幢非常气派的古宅院里。我跟进去方知,那是被喻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当年,发达起来的徽商汪定贵,带回金银细软无数,破土动工砌了这座宅院,前后花费五六年的时间,单单天井就开了九个。宅子里的每一方砖,每一截木,每一块石头,无不用尽匠心,上面的雕刻,精湛非常。如横梁上的百子闹元宵图,一百个小儿神态各异,活泼伶俐,令人叹为观止。民间多能人,从这里的砖雕、石雕和木雕上,更能说明这一点。——离艺术最近的,往往是民间百姓。
⑦游人们随着导游,捉迷藏似地进了一间又一间房,不时有人发出惊叹声,为当年汪家的辉煌与奢华。我独对小姐的绣楼感兴趣,站在那儿发呆。天井敞亮,而悉数落下来,润泽着几盆盆景。杜鹃开得满盆,是红粉佳人笑。楼上的小姐呢?抬头望,楼上暗得很,幽暗处,仿佛有一张幽怨的脸,苍白着。四壁都被严实地圈住,圈成一个笼子,小姐是那笼中鸟。我想,若是有来生,她当不愿生在这等富贵之家,做那笼中鸟罢。她情愿做寻常人家的女儿,汲足在南湖边,浣衣于月沼畔。
⑧月沼畔也真的有几个当地女子,身穿雨衣在浣衣。面容并不娇嫩,皮肤黑黑的,是俗世中最为本色的样子,让人望着亲切。两只白鹅,在不远处的水面上,很自在地游着。
⑨避开人多的地方,我独自在巷子里乱晃悠,晃着晃着,就迷路了。在宏村,所有的巷子,大体相像,都是窄窄的,青石板铺就。两侧流水,沿着人家的屋檐走,潺潺复潺潺。对面偶有游人来,亦是迷了路的,问我,怎么走到村口去?我摇头,说不知。
⑩不急着看什么。在宏村,处处是景。就让镜头随便定格吧,就定格在一块砖上,砖却不是普通的砖了,上面雕刻着花草树木。定格在一块石上,石也不是普通的石了,上面亦是雕花琢草的。定格在一截木头上,木头更不是普通的木头了,精雕细琢得简直有些不像话了,随便取下一小块,都是非同寻常的艺术奇葩。
⑪撞进一幢民居去。外一间冷冷清清,摆设着锅灶等物什,光线暗淡。里面有电视响,跨进去,别有洞天,一天井的花花草草,有个男人,身子陷在藤椅里,在看电视。我说,打扰了。他冲我点点头,继续看他的电视。外面一个世界再多的喧闹,也撼动不了他的宁静。
⑫宏村多家庭小作坊,炒茶的、雕刻的、做竹器的……游人一拨一拨从他们面前过,他们不为所动,兀自埋首在他们的活计里,一个个都身怀一身绝技似的。
⑬我停留在一家做竹器的门口,屋里堆满了竹做的小玩意,竹碗、竹杯、竹笔筒……无一不拙朴可爱。做竹器的男人,手脚麻利,不过眨眼之间,他就做好了一只竹杯,精巧得很。我问,多少钱一只?他回,两块钱。并没有停下手上的活。旁有他的女人,这时笑吟吟地插话,买几样带回家玩啊。
⑭我就真的买了一只竹杯,托在手上。我希望它能盛住这里的气息,日后,当我疲倦了烦躁了,好举起这杯子饮一饮。
⑮在村人的指点下,我顺了水走到村口。回头望身后的宏村,它依旧神态安详地静卧着,像一条老水牛。我想起徐志学的一句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我上了车,雨中的宏村,渐行渐远。
(有删改)
【1】文章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了我在宏村的游览经历。请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游览路线 | 村口 | 入村 | 走过石桥 | 月沼畔 | 巷子 | 村口 |
所见情景 | 两棵古树 | 南湖 | ① →南湖书院→② | 浣衣女子 | 一幢民居→③ →④ | 宏村印象 |
【2】结合全文,理解第⑭段中画线的“这里的气息”包含哪些内容?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1)去探了南湖书院。
(2)撞进一幢民居去。
【4】请结合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妙处。
9、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有亲人相伴,定不孤独;有名著相伴,定不无聊;有小生灵相伴,定不寂寞……
请以“有你陪伴,也挺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书写清楚,600字以上;②文中若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时,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等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