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泸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红(yān   鸣(háo   huì   仰之高(

    B.zhuāng   jīng   子(jūn   然入梦(hāng

    C.头(gāo     头(càn   息凝神(bǐng

    D.语(lán   补(xiào   shǒng   午饭(shǎng

  • 2、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B.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C.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D.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3、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对(xiào) 鲁莽   狂斓 然入梦(hān)   珊珊来迟

    B.古(gèn)   愧怍   哀悼   气冲牛(dǒu) 鞠躬尽瘁

    C.红(yān) 诘问   凝望   而不舍()   语无轮次

    D.恶(zèng)  闲暇   高梁   沛流离(diān)   如释重负

  •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这次语文考试,我们班不及格的人数总算减少了近一倍。

    B.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C.一些不自觉的游客,将用过的垃圾随手扔在树林里、草丛中,给美丽的风景抹上不和谐的色彩。

    D.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出现在街头巷尾,使乱停乱放、直接骑回家甚至恶意破坏等诸多不文明现象也层出不穷。

  • 5、下面是几个同学对课文语言学习的议论,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喜欢《回忆鲁迅先生》里的一个句子:“鲁迅先生坐在那儿,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这里的“在”是副词。

    B.我自读《最后一课》这篇文章时发现,“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这句话中的“和”是连词,“只”是介词。

    C.在《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互文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木兰为替父从军而做的繁忙准备。

    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卿”“大兄”属于他称,“孤”“吾”“尊”属于自称。

  •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序(chì 如( mǎng   而不舍(qiè

    B.     手蹑脚(niè

    C.jiǒng 子(zān 琐(wěi 轻举动(wàng

    D. chuàng   溅(bèng   悲天人(mǐng

  •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別字的一项是( ) 

    A.报歉   小辨子   锋芒毕露   天涯海角

    B.矜持   庄稼茬   以身做则   千钧重负

    C.辜负   孤零零   慷概淋漓   跚跚来迟

    D.遗憾   晌午饭   惊心动魄   毛骨悚然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乃入城。

    (选自《执字入城》)

    注:①鲁:鲁国,在现在的山东。②计:计谋,策略。③俄:不久,一会儿。④老父;老人。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⑤圣人:具有较高智慧和道德的人。⑥中截:从中间截断。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惟手熟/辈不能究物理 B.地中/闻笑曰

    C.依而截之/反溯流逆上矣 D.十余岁/可以调素琴,金经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甲)文段中,作者写“寺僧”“讲学家”目的是想批评他们所代表的什么处事态度?

    4(甲)、(乙)文段中的两个故事分别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1)一年好景君须记,_____________________。   (《赠刘景文》)

    (2)__________________,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3)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鲁 迅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阿长来问《山海经》,而“我”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说说它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4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髫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回来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五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水灵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着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共,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老房子里。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没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着我向人家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是啊,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7期)

    1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将“找簪子”的情节补充完整。

    不见簪子→____→让父亲寻找→在田垄上找→________→找到簪子。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味文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3请根据内容概括“奶奶”形象的两个特点,并找出对应的内容或细节加以印证。

    4小说最后三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春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蓦然回首,原来:凡事蕴理,万物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成营养,美丽或许有缺憾,我也是一道风景……

    请以“原来,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