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祈祷(qí) 可汗(hàn) 翘首(qiáo) 深恶痛绝(è)
B.字帖(tié) 哽咽(yè) 殷红(yīng) 高屋建瓴(líng)
C.滞笨(zhì) 涎水(xián) 菌子(jùn) 忍俊不禁(jīn)
D.累赘(zhuì) 羸弱(yíng) 炽热(zhì) 气冲斗牛(dǒu)
2、下列对文学常识和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B. 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是东北作家群的一员,他在《土地的誓言》中传达出“九一八”事变十年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家乡的眷恋以及深沉的爱国热情。
C.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D.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他于1918年发表了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3、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B.成语“吴下阿蒙”“扑朔迷离”分别出《史记》中的《孙权劝学》和北朝民歌《木兰诗》。
C.《陋室铭》《爱莲说》中的“铭”和“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D.短语的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等。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青少年要讲文明,大庭广众之下不可高声喧哗。
B.他看完电影《流浪地球》,受到了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C.对待学习,我们应该一丝不苟,时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D.春日的午后,我和朋友一起去外踏青,享受天伦之乐。
5、下列关于课文《一棵小桃树》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猥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B.文中作者多次写自己的奶奶,其作用有二:一是突出了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奶奶买来桃子才种下桃树,奶奶打扫院子才发现桃树,奶奶的保护才留存桃树。二是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对象,表达了作者对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
C.文中作者写道“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这里将人世比作大书,自己对人世的认识说成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表现了社会的错综复杂,自己的幼稚天真。
D.文章最后一段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的美好愿望。
6、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B. 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场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C. 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广大青少年朋友很喜欢他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
D.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
7、下列划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家长却不以为然。
B. 在武当山机场我与十年未见的朋友萍水相逢,不由得热泪盈眶。
C. 西宁市工商局一举查获了不良商贩沥尽心血苦心经营的制假窝点。
D. 解放军在地震时积极抢险,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
8、 木兰诗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②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请用“/”划分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2处)。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愿为市鞍马 市: (2)关山度若飞 度:
(3)赏赐百千强 强: (4)愿驰千里足 驰:
【3】翻译下面句子。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从叙事详略的角度看,第④段属于______,请你分析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读古代诗文,能了解古代历史。《木兰诗》号称“乐府双璧”之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中能体现当时征兵制度的有哪几句,请抄写下来。
9、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文句子。
①斯是陋室,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②_______________,可爱者甚蕃。(周敦颐《爱莲说》)
③爷娘闻女来,__________;阿姊闻妹来,__________;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④_____________,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⑦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幽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静。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各是什么意思?
【2】文章前四节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3】品读第⑥节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可以引用原文2处回答)
【4】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很少受到关注。选择你身边的其中一人。以花喻人写出一段话,表达你对他(她)的评价和关怀。(不得出现真实姓名,60字左右)。
【5】结合全文分析“我”的形象,并说明“我”在文中的作用。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爱是一朵无声花
①二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邮局工作。
②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叫脚不停跺着地。
③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我一个人呆在办业务的窗口,其他几个同事一边偎依着火炉搓着手,一边聊着天。而我,因为最后一个办业务的人也离开了,索性就伏在桌上看起了报纸。
④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风雪。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如此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竟颇显单薄,铁青着脸色,双手一边不断搓着,一边哈着气。
⑤老妇人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
⑥我点点头。
⑦“多少钱?”老妇人弱弱地问。
⑧“一毛五一个字。”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颇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要知道,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重大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⑨“嗯,”老太太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愕。接着,又一边絮絮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⑩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听着外面风雪的呼啸声,便细细端详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老妇人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有的地方因为皮肤干裂,都裂开了巨大的口子。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亲,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⑪“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我提醒了她一句。
⑫老妇人低下头,思索了一阵子才说:“您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并且告诉他,妈妈很想他。”老太太说完,自己又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七八个字,是吧?”
⑬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默算一下,还真是。但是觉得语言不够简洁,便对她说:“大娘,您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简洁,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
⑭老妇人一听,显得很高兴,刚准备点头之际,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您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例如,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妈想你。”
⑮我笑了:“看您说的,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您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我特意地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⑯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似乎被我说的“六毛钱”给打动了。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
⑰“不!”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太太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子呢。”
⑱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只觉得,老太太那略微硌人的手掌间,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⑲原来,我们一直都觉得父母对我们的思念,是理所当然的。却很久都没有明白,母亲对我们的思念,却一直在我们的理解之外,像是一朵潜滋暗长的花儿,一直在无声中惊艳,于沉默中盛放。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分析第②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作者以“爱是一朵无声花”为题,请你赏析其作用。
【4】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5】请根据小说内容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对母爱的认识。
12、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总有一个人留在心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从生活中选材,抒发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2)请以“校园友爱二三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中心明确;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