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无案牍之劳形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以我酌油知之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挑水/挑战 市侩/脍炙人口 獐头鼠目/重峦叠嶂
B.勒紧/勒令 遗憾/遗之千金 令人发指/先发制人
C.僧恶/增加 诞生/垂涎三尺 息事宁人/面目狰狞
D.曲调/曲解 冠名/冠冕堂皇 言简意赅/垓下之围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邓稼先作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是当之无愧的。
B.这段时间哥哥病了,姑姑家的小表妹又走丢了,我家真是祸不单行啊。
C.偶发事件永远都是不期而至的到来,它们一般是由恐慌引起的。
D.小猫屏息凝神,静静地等在洞口,老鼠刚出洞,它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了过去。
4、下列句子中加点儿词语中使用不正确一项是( )
A.在开学典礼上他第一次代表学生发言,显得有点儿矜持。
B.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中漫步。
C.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那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D.我国政府有坚定的反腐决心,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也要将腐败分子缉拿归案。绳之以法。
5、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首诗是王安石在郾县任上所作。这是他出仕以来,初显才能、胸怀抱负的时期。这种踌躇满志的情怀,也充溢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
B.“飞来山上千寻塔”,活用典故,这座山是从天上飞来的,自然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山的高耸自不必说,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描写登临之处的高耸。为下句伏笔。
C.“闻说鸡鸣见日升”,不仅山高,而且时值破晓,雄鸡高唱,红日喷薄,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又为下句蓄势。
D.这首诗,前两句侧重写景,是为后两句作铺垫。这是将写景与抒怀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6、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的说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B.尼摩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但不能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
C.凡尔纳没有到过海底,却把海底的景色写得生动优美,令人陶醉,体现了他非凡的想象力。
D.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品质高尚、献身科学、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人。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 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 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宫”二号送上太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8、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 蕃:多
B.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C.不蔓不枝 蔓:藤蔓
D.陶后鲜有闻 鲜: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虚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水陆草木之花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何陋之有
④友人惭,下车引之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菊、莲、牡丹就在其中。
B.晋代陶渊明独爱菊花,因为他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逸者,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C.作者唯独喜爱莲花,他认为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美好,寄寓了他的人生追求。
D.世人大多喜爱牡丹,表现了世人对名利、富贵等的追求,流露出作者的鄙视之情。
【4】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1)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4)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5)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7)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8)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9)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勾勒出充满忧伤的旅人远离家乡、孤身漂泊的身影。
(10)请你写出吟咏乡情的连续的两句古诗句: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10、现代文阅读
向日葵和石头
①种子成熟,落到土里,再发芽生长,这事本很自然合理。没想到有一粒种子却因此触犯了一块石头。
②那是一块古老的石头,据说它最爱安静,它的行动十分稳健。多少年来,不论世界上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它都能沉住气,保持一个一动也不动的姿态。不用说,它认为自己很有见解,也很有涵养。因此它打算著书立说。它的计划当中有一部哲学,据说里面包括这样一些伟大而深刻的专题,比方:论不变动是宇宙的规律,论黑暗的永恒性和美,论石头对存在的决定性,论安静与平静之为幸福,等等。有一天,当它正在思考哲学计划的时候,忽然有一粒种子,未经它的许可,大模大样地闯进它的世界来了,而且从此留下不走。这使得它大为恼火。不仅它的安宁受到了扰乱,而且,最糟糕的是,它的哲学体系被破坏了。
③石头决心改变这种局面。可是这很不容易。它既不能完全否认种子的存在,又没有力量把种子驱逐出去。它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了一个办法。它决心在自己的哲学里添上这么一章,题目叫做:论种子的丑陋及其对宇宙安宁的破坏,很快必将自行毁灭,等等。
④“等着瞧吧!”有涵养的石头自言自语说,“就算你也是一种存在,可是你生出来没几天,个儿小,又不结实,看你还能活几天!”
⑤种子当然没有理会这些。它不但继续留下来,而且越来越不安分。它居然还呼吸,居然还唱歌。它喜欢唱一些关于生长和发展的歌。歌里面老是什么温暖啦,春天啦,这一类的话,乐观得很,自信得很。
⑥有涵养的石头变得非常激动:“等着瞧吧!马上就会刮风的。”
⑦于是素来欢喜安静的石头居然一心盼望起刮风来了,它认为刮风会冻坏柔弱的种子,而它认为自己是既不怕冷也不怕热的。
⑧风倒是刮起来了,而且是一阵风接一阵风。先是冷风,后是热风。或者说,是冷风带来了热风,寒冷带来了温暖,冬天带来了春天。终于,春天在风声里出现了。
⑨不安分的种子不但没有被冻死,反而发了芽,生了根。它的根从石头下面( A )过去,它的芽从石头旁边( B )出来、( C )出了地面。
⑩“先别忙得意,等着瞧吧!”石头还是不服输。
⑪于是石头又盼望下雨。虽然,严格说来,它不怎么喜欢这一类事情,可是它认为雨水会淹死种子,而它自己好像是既不怕潮湿又不怕干燥的。
⑫不久,真的下雨了。电闪雷鸣,地动山摇。这种景象使得那盼望下雨的石头也不禁战栗起来。可是,嫩芽不但不畏惧反而快乐地迎接雨水,旺盛地生长起来。接连几场大雨以后,嫩芽变成了一棵完美的向日葵。
⑬“等着瞧吧!”不服输的石头还是这样一句话。
⑭它想:也许小向日葵不能长大。也许,它再长高,就支持不住自己的重量,会突然倒下来的。
⑮小向日葵并不因这些诅咒而停止生长。它的根一天天往深处扎,它的茎一天天变得更粗壮更结实,它的叶子一天天长得更茂盛。终于有一天,小向日葵变成了大向日葵,开了一朵很大很大的金黄色的花。花向着太阳,不知疲倦地随着太阳转,以后结了许多种子。接着,新的种子又开始了新的成熟,准备落到新的土壤里去,长出新的向日葵来。
⑯至于那块伤心的石头呢,他的哲学著作当然永远不会完成了,但他的结局倒不完全是悲剧的。他在冷和热不断交战,在潮湿和干燥不断更替,在植物根不断穿透以后,终于破裂了,变成了植物的养料。
(选自《严文井童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略有改动)
【1】请按照课文内容概括相关信息,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石头认为种子会“自行毁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日葵的表现(或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露、穿、挤”三个动词分别填入第⑨段的空格内。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3】文章多处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此手法的表达效果赏析下面两句,揣摩角色的内心世界。
A、它居然还呼吸,居然还唱歌。
B、有涵养的石头变得非常激动:“等着瞧吧!马上就会刮风的。”“先别忙得意,等着瞧吧!”石头还是不服输。“等着瞧吧!”不服输的石头还是这样一句话。
【4】你认为造成种子和石头之截然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请依据文章情节和两者的形象,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晒书
贺宽叶
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1000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年4月16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1992 年6月2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氲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回乡看到母亲晒书——_____________——我与母亲读“小记”——母亲去世,我睹物思人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3】选文第二段中“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4】文章题目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何作用?
12、按要求作文
很多的时候,我们在自然山水中寻觅阳光,在亲朋好友中寻找阳光,在伟大人物中寻取阳光……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自己,我们也可以是一束阳光,既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请以“我也是一束阳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