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遂宁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关于名著《海底两万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叙述了尼摩船长驾驶“诺第留斯号”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B.书中描绘了美丽迷人的珊瑚王国,在这里发生的事件是埋葬牺牲的海员。

    C.书中的康塞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生物学家,他有一个对分类学入了迷的仆人阿龙纳斯。

    D.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大叶藻铺成的,人穿的衣服是用贝壳类动物的足丝织成的。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飞来峰》的作者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一首叙述了一个传奇故事的叙事诗。

    C.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作有《自由颂》等,其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大。

    D.那边走、漂亮,这两个加点词都是介词;安慰别人履行职责都是动宾短语。

  • 3、在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上联:清风① 翠柳

    下联:② 荡③

    A.①扶   ②海水   ③客船

    B.①扶   ②白水   ③客船

    C.①拂   ②白水   ③轻舟

    D.①拂   ②清水   ③轻舟

  •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不要小看这些阅读中的圈圈画画,它留下来的往往是阅读者随课文内容而展开的思维痕迹。

    ②必要时还需要在一个专用的练习本上写写画画。

    ③在进行预习阅读时,同学们要学会对课文中有关概念、定理和重点圈点画线、注眉批、分段落。

    ④特别是预习理科教材,阅读时准备好一支笔和一个练习本是很必要的。

    A.③①②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②④①

  •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宗璞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B. 《海底两万里》的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C. 《河中石兽》选自清代文学家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D. 余、予、吾、愚、某、汝都是古代对自己的称呼。

  •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谷雨已经过去,我们即将迎来白天最长的立夏。

    B. 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面常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者“甫”,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仲尼父”。

    C. 清明节时,“万物至此皆洁净而清明”。传统习俗有扫墓踏青、放风筝和荡秋千。

    D. 小敏生于2019年,己亥年,她的哥哥比她大三岁,应是丙申年。

  • 7、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yīn)红   鸣(háo)   )而不舍   hān)然入梦

    B.)子 修)   气冲dòu)牛   颠pèi)流离

    C.chán)头 wěi)琐   忍俊不jīnhuò)不单行

    D.qìng)宁 yàng)怏不乐 bǐng)息凝神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 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 ③世家:身世。 ④南都:地名。 ⑤辄:就。⑥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⑦颤(zhān)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⑧日昃():太阳偏西。⑨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⑩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鲁肃过寻阳

    (2)即刮目相待

    (3)感泣

    (4)大通六经之旨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3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4(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_____________”的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中表现范仲淹经过勤奋苦读后取得了学习成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⑥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2)根据理解默写诗句。

    在杜甫的《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名言,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登高远望,锐意改革的决心。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人造零件"治大病

    ①生物化学家告诉我们,人的身体就像是一座奇妙的化学工厂;心脏好比是循环泵,遍布全身的血管犹如进行化学反映的管道,肾脏好比是过滤装置。工厂的机器坏了,换上零件就可以照常使用。那么,“人体工厂”的零件如果损坏,能否用新的来更换呢?应该说,人类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

    ②其实,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有了这种想法。传说2500年前我国名医扁鹊就曾经作过剖腹换心的手术。西方也有类似的传说,有一则古代故事《冷酷的心》,说得是一个青年换上一颗石头心脏就变得冷酷无情。当然这些传说只是寄托了人们的一种愿望,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这类手术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③如今人体器官的史换已成为现实。人体器官的更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人体器官替换,叫器官移植;一种采用人造器官替换,这册器官叫做人工器官。在进行人体器官移植试验的同时,医学界也对人工器官替换进行研究。200多年以前,一位波兰医生曾建议在白内障手术后,把人造水晶体植入眼睛,使盲眼复明。可惜的是,这一设想并不为当时的人们所认同。

    ④一百多年以后,英国医生理德利将这个设想变为现实。理德利在一次例行的常规检查时发现,手术中留在一位思者眼中的有机玻璃碎片一直没有引起眼睛发炎。于是,他在做眼科手术时,破天荒地使用有机玻璃制成的晶状体替换了病人严重浑浊的晶状体,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⑤自此以后。人工器官发展很快,先后研究制造出了人工关节、人造肾等。我们来看看第一颗人造心脏是如何诞生的:1971年,美国科学家开始构想和设计人造心脏。6年后,世界上第一颗人工心脏问世。1982年12月2日,一颗名为“贾维克——7”的人工心脏被植入61步老人体内,替换了他患病的心脏。人造心脏是用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造的。手术后,这位病人的第一句话就是:“天哪!想不到这是真的,我还活着。”这颗人造心脏在他的胸腔里跳动了11天7小时53分钟,总计1000多万次。虽然病人最终因人造心脏阀门焊缝裂开而不幸死亡,但作为世界上第一位拥有人造心脏的病人,他在人造心脏移植史上留下了值得记录的一笔。

    ⑥现在,人造器官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希望借助于人造器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人体器官的更换的方式是哪几种?“人造零件”指的是什么?

    2第②段中“传说2500年前我国名医扁鹊就曾经作过剖腹换心的手术”,中“传说”这个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第④段“一百多年以后,英国医生理德利将这个设想变为现实。”中“这个”指的是什么?

    4指出下列例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①生物化学家告诉我们,人的身体就像是一座奇妙的化学工厂;心脏好比是循环泵,遍布全身的血管犹如进行化学反映的管道,肾脏好比是过滤装置。

    ②这颗人造心脏在他的胸腔里跳动了11天7小时53分钟,总计1000多万次。

  • 11、阅读《葫芦架下的母亲》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葫芦架下的母亲

    李汉荣

    ①初夏的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哥哥的书包带子断了,我妈要给接上;我的裤子膝盖上磨了个小洞,我妈要给修补;爹的衬衣,姐姐的枕巾,妈自己的布鞋,都等着她去连缀,去重新出落得完好。

    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窸窸窣窣,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我妈的脸上。我妈伸手抹了一下,放进口里,“好甜的天露水吆”,我妈叹了一声,又自言自语:“天意呀,天降甘露,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

    ③我妈开始穿针走线了。葫芦叶子的影子,掉在妈的身上、手上,掉在针线篮里,掉在哥的书包上,掉在那些等待着的衣服上、裤子上、鞋子上、针线上,掉在妈的心思上。

    ④我妈灵机一动,其实,也不是灵机一动,这在我妈已成习惯了,是仅属于我妈的秘密习惯——取来她的孩子们用的铅笔,将那从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接待影子的布上。若觉得掉在恰好的地方,好看,正合适点缀点什么,就依照那样式,略加放大或缩小,一针一线缝好绣好,她的艺术品就成了。瞧,此时,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正被一片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覆盖了,那本来寒碜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

    ⑤快到正午了,一片叶子的影子,定定地守在刚展开的姐姐的枕巾上,好像不愿走了。妈说:这是缘分和天意,咋不早不晚,偏偏就在这时,是这片叶子,来到丫头的枕巾上,怕是要为她送些吉祥好梦?我妈就把这安静清凉的叶子,挽留在姐姐的枕上,挽留在她青春的梦边。

    ⑥我妈爱说缘分、天意,却很少说运气之类。可是我要说,我哥的运气比我好,你看,这时候轮到为他缝书包带子了,一朵正在开着的葫芦花——它正在鼓足劲开花瓣儿,那花瓣儿还没开圆哩,它把还没有开完的花影儿匆忙地投在哥的书包上。我妈看见了,花就在她的手边颤呢,花心里还噙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妈抬起头,望了望绿莹莹的葫芦架和蓝莹莹的天,然后把目光停在手边的葫芦花上。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此时,她整个儿被一种比我们后来漫不经心挂在口上的所谓诗意呀、禅意呀等等更为圆融深挚的情感暖流和纯真欢喜给笼罩和充盈了,那是只有上苍能够给予的一种福气和喜气。

    ⑦我妈就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了。你说,我哥的运气多好?

    ⑧我妈几乎不识字,仅认得一二三天地人山水田土木火上中下,总共就三十来个字,也没受过什么美学教育和艺术培训,但是,有很纯正的美感,有她朴素的美学。我妈的美感和艺术灵感来自大自然,来自她劳作、生活的田野、山水、草木和花鸟,来自她对美的事物的直觉领悟。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我妈的美学课堂。就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

    1请结合文章④到⑦自然段,概括母亲为我们所做的几件事。

    2赏析文中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题目点明写作对象,也是文章的写作线索,同时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段加点句子形象的描绘出葫芦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自然垂落的状态。

    C.妈妈爱说“天意”“缘分”,可见她有迷信思想,作者对此也表达了委婉的批评。

    D.第⑧段又一次写葫芦架下母亲织补的画面,与第一段雷同,纯属多余,可以删去。

    E.全文叙述了母亲在葫芦架下为家人织补的几个画面,表达了母亲对家人深深的爱。

    4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概括母亲这一形象。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选择你喜欢的景或者物,注意观察景物的特别之处,借鉴《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的描写方法,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1)写作时可以借鉴课文的写法,想好写哪几个方面,写出景物什么样的特点。(2)想好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没有包含思想感情的纯写景文字,是难以打动人的;(3)做到文从字顺、语言简明。)

    写作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