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资阳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康肃公/善射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C.尔/安敢轻吾射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市将举办第12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

    B.中宣部主办的“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立足全党、面向社会的互联网学习载体,旨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大国建设。

    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迹至(稀少) 兽亡群(疾走)

    B.策勋十二(转动) 仰之高(更加)

    C.死而后(停止) 燕然勒功(刻石记功)

    D.乎不同(差得远) 警报起(屡次)

  •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振悚       峭壁       埋葬       微不足到

    B.诘问       响午       斑澜       酣然入梦

    C.丰饶       侮辱       坚韧       目不窥园

    D.烦琐       愧作       嗥鸣       锋芒必露

  • 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治理雾霾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特效药,不可能一招制敌,一蹴而就

    B.“一带一路”把40多亿人联结成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C.老一辈科学家苦心孤诣获得的科研成果,足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D.中国的园林讲究生机勃勃,追求形神兼备、气韵流畅,要有活泼的韵致。

  • 6、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持(jīn 鸣(gáo 宁( 来迟(shān

    B.古(gèng   shè 重负(jūn

    C.断(   立(zhù 忧心忡(zhōng

    D.悍(piāo   开(zhàn   shì   气冲牛(dǒu

  • 7、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紫薇花

    [唐]杜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A.首句一个“新”字,表现了紫薇花迎着秋露绽放的清新淡雅和一枝独秀的高洁风格。

    B.第二句写出紫薇花不在春天争奇斗艳,不与百花争春的谦逊品格。

    C.第三句巧用“桃李无言”的典故,以桃花李花来衬托紫薇的独特之处,花的美丽及花期之长,极有新意。

    D.末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百花的极端厌恶讽刺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理解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二石兽沉焉__________

    (2)以为顺流下矣__________

    (3)数小舟__________

    (4)于沙上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的。

    4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谁怜一片影,__________

    (2)__________,苦竹丛深日向西。

    (3)杜甫《孤雁》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运用了陪衬的笔法,用野鸦的热闹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

    (4)郑谷的《鹧鸪》一诗以人的感受来烘托鹧鸪声的凄恻、哀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  )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  )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前3段使用的描写手法有___________,其中着笔最多的是 ______描写,作者这样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填上文中空缺的两处词语,并体会其含义。

    【3】选段画线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 11、阅读《邓稼先》节选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在那里时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明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定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都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仍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字的大意。

    (1)马革裹尸:

    (2)家喻户晓:

    2选文以“我不能走”为标题,如改成“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

    3杨振宁先生在写邓稼先时引用唐代散文《吊古战场文》中的一段,其作用如何?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邓稼先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   二三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书写工整,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