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甘孜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通常的小说不允许离题,除非你是要另写一本小说。_____。作者便于把哲学、政治和道德融于小说之中,把一切用一条神秘的链条联接起来。

    ①因为所有人物都不是为了发表议论而集合在小说里的。

    ②小说中夹杂议论,有悖于作品的意图和性质。

    ③通常的小说也不能夹杂议论。

    ④所谈论的话题不受任何预先拟定的计划或提纲约束。

    ⑤但是,在书信这种形式中,登场的人物都不是预先挑选的。

    A. ③②①④⑤   B. ⑤①②③④   C. ⑤④①③②   D. ③①②⑤④

     

  • 2、文学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伤仲永》的作者是我国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

    C. 《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课文《曹刿论战》就选自其中。

    D. 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与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同是抨击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佳作,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不孚众望,获得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人在该奖上零的突破。

    B.随着韩剧《太阳的后裔》的热播,男主角宋仲基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当红明星,在中国和韩国积聚了很高的人气。

    C.日前,全球瞩目的围棋人机大战尘埃落定,代表人类的李世石以1:4不敌机器人AlphaGo,引发人们热烈的讨论。

    D.草长莺飞,樱花盛放,同学们来到如云似霞的樱花园,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 4、汉字从产生到现在,其形体一直按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读材料,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甲骨文的特点是象形字居多,大部分按照物的真实形状或主要特征进行构字,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

    B. 金文自然随意,意趣古拙朴茂。字体结构疏密相间,方正整齐,笔画分布均匀对称,笔道粗,笔画两头略尖,字的体势雍容厚重。

    C. 篆书的基本组字方法是笔画粗细相间,字体结构有点、横、直。起止都要藏锋,向左无撇,向右无捺,一概用直线结字;篆书字体大小整齐划一,统一成竖长方形。

    D.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了你什么启发?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对诗歌第①节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以叙述开篇,在夸张的描写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强大、无情和人类的渺小。

    B.也写出了自己无可奈何的情状,眼看着自己的茅草渡江而去,挂林梢、沉塘坳。

    C.先写出了秋的威力,“怒号”是其声势,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

    D.“卷我屋上三重茅”,写出了狂风威力之大。这些描写,动态十足,惊心动魄。

    【2】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出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B.诗中也非常鲜明地表达了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就像他在兵荒马乱中写的“三吏”“三别”一样。

    C.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歌”的动感。

    D.本诗材料安排得很恰当,前后贯穿得也很好。全诗平铺直叙,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写起来却一层比一层深入。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阐述理由。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起源地。当前重启共建“一带一路”,将促进“一带一路”沿海国家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是推动河南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利于提升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打造内陆经济发展高端开放平台。地处内地的河南建起了全国第一个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构建全国首屈一指的米字型快速铁路交通网络,形成了一个东连大海、西接中亚的陆路口岸体系,开通可发车密度、货运总量、境内外集货分拔范围全国第一的郑欧班列,重新塑造全国对外开放大省地位。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课文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望西都,意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⑦当任命一个人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出师表》中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现代文阅读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人物扫描)

    林清玄,著名作家、散文家,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1953年出生于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30岁前就已经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 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作者访谈)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文章呈现)

    木鱼馄饨

    林清玄

    ⑴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

    ⑵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 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地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地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的敲出低沉雄长的声音,一来叫人省睡,珍惜光阴;二来叫人在心神最为清明的五更起来读经念佛,以求精神的净化;三来僧侣借木鱼报晓来布施化缘,得些斋衬钱。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一种极好的佐证。

    ⑶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⑷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的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的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⑸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⑹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⑺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做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⑻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⑼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⑽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清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⑾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选自《读者》,有改动)

    (网友评论)

    林清玄的散文平直朴实,清新易读,引人思考,有正能量。从书中读到的信息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旧式文人,国学底子厚重,字里行间诗词掌故、禅宗智慧、机锋接引,信手拈来。他热爱传统国学,汉语言文学之美深深地融化在他的血统中。

    他的写作套式并不新颖,基本上都是以小见大,或类似于比兴手法,即由此物到彼物,逐渐衍生出禅意或哲理。面也较窄,多如花鸟虫鱼、吃喝品茗、民间杂艺、修佛类,绕来转去即成人生顿悟,机杼自见。文风太过清丽、矫情,个别地方显得圆滑、世故、牵强,然而,哪怕世上最知名的写手,写出的不一定篇篇可读。挑可看的看。 毕竟生命很宝贵。

    ——知乎网友评论(2017年9月4日)

    林清玄的散文多取材身边的小人物,有流浪汉、街头艺人、小商贩、种树人等,用他独特的视角关注这些小人物,从他们身上发掘人间的真善美。

    林清玄正是用他独特而真实的笔触和眼光来写这些普通的小人物,呼唤起人们内心最美好的感情,从而引领读者感悟人间最真最淳最美的人情,享受人间醇美真情带来的温暖。

    ——瑞文网网友评论(2017年6月12日)

    1细读(作者访谈),说说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下列对(作者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林清玄引用“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古诗,意在说明天赋的重要性,此生再如何努力读书都不会有大的效果。

    B. 林清玄认为,要达到俗与仙的平衡,需要心灵的寄托,因此文学是必不可少的。

    C. 林清玄所说的“心美一切皆美”的含意是一个人心美了,他就可以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一切,因此一切都会美起来。

    D. 林清玄引用张潮的话,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很形象地说出了他的成长环境与他的创作的关系,也说出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

    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

    (1)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已成为生活里的一部分。(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个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为什么说读不读经是无关紧要的事?)

    4(网友评论)中提到“以小见大”是林清玄散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请结合下面知识卡片中的相关知识,从文中举出一例加以简析。

    知识卡片

    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5(作者访谈)中林清玄曾说过:“所有美的感受都要穿过心灵,就好像海岸溪边的卵石,一切杂质都已经流去,只剩下最坚实、纯净、浑圆的石心了。"结合《木鱼馄饨》一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探究标题“木鱼馄饨”的好处。

  • 10、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小题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杜 旌

    ①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式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

    ②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

    ③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 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这种环境,给了他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蜚声中外的学者。

    ④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有这种的感觉,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听不到大声的喧哗。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品味艺术的神圣。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

    ⑤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

    ⑥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放入贾府,处处小心,事事在意,唯恐“别人家笑话了去”。其实整个贾府 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环境。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改变自己。

    ⑦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选自《作文素材》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将第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完整。

    首先提出分论点: 。然后 加以论证。最后得出   的结论。

    3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初中毕业后,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

  • 11、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的一座山顶,每年都有游客自驾来休闲度假,即使在冬季,也有一些背包客。这里森林茂密,空气干净,良好的生态吸引了大家,他们一来就会住上好几天。在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四川省,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选择进森林休假、疗养。走进大山,不仅可以静心,而且可以洗肺,这是普通农家乐无法比拟的。随着城市生活压力加大、休闲疗养意识增强,城镇居民去深山老林洗肺会成为热门项目。

    材料二:森林康养产业的潜力远不只是简单的森林旅游。四川省民政厅福利慈善处马江说,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很多退休人员要到生态环境好的地方休闲,同时疗养和保健也是他们重要的消费需求,他们是森林康养非常重要的消费人群。

    材料三:森林康养涉及林业、医药、养老及旅游等诸多行业。一些落后的国有林场、国有林区已经开始积极审慎地突破发展,以此为契机创新了一系列的发展方式。一些林场负责人说,发展森林康养是盘活国有林区资源的崭新途径,森林康养可以为林区注入新产业和新观念,林区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四川通过综合评估,公布了最佳、最具潜力的20个森林康养基地,并宣布启动首批十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专家认为森林康养产业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根据以上材料,请你为森林康养下个定义。

    【2】概括森林康养产业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原因。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被误解时能微微一笑,这是一种素养;受委屈时能坦然一笑,这是一种大度;吃亏时能开心一笑,这是一种豁达;处于窘境时能自嘲一笑,这是一种智慧;无奈时能达观一笑,这是一种境界;危难时能泰然一笑,是一种大气……不管为了什么事情,因为什么原因,我们都要开心一笑。

    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