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凄风苦雨 不断发生 襟怀坦荡 庄严肃穆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既然你答应别人,就应该兑现承诺。解说:这是假设复句。
C.泰州市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拥堵难题。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解说:这句话成语使用正确。
2、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分需要人们了解,关心和重视它。”中的“教育”“需要”“和”分别是名词、动词、连词。
B.“尊师重教”“惟妙惟肖”“赴汤蹈火“心旷神怡”与“卧薪尝胆”结构完全相同。
C.我们在这里放了很多书。(“我们”作主语,“很多”作定语。)
D.“富有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这个句子是个转折关系复句。
3、下面文学常识或者课文内容的相关知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的《社戏》《故乡》《孔乙己》这些脍炙人口的小说名篇,都出自《呐喊》,阿发、双喜这些个小伙伴让我们亲近,二十年后杨二嫂的变化让我们感慨。
B.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国别体史学名著《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两文都出自此书。
C.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描绘壮美的北国雪景,郑愁予在《雨说》中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艾青在《我爱这土地》里抒写恋土深情,余光中在《乡愁》里抒写思乡愁绪,舒婷在《我用残损的手掌》里抚摩着被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国土。
D.《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剧本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
4、下列各项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将推出七期特别节目,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增加他们自救自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
B. 西班牙人队中的中国球员武磊在西甲取得进球后迅速成为热搜头条。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西班牙人成为头条”。
C. 鸟、三、集、精
解说:这四个字的造字法各不相同。
D. 印巴战争 意气风发 不忘初心 继续拼搏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5、古文阅读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依据课文内容默写横线上内容。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山门圮于河(__________)
(2)不亦颠乎(_________)
(3)遂反溯流逆上矣(_______)
【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叙述精到明快,没有多余的修饰。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简洁之至。
C.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给乌兰诺娃①
——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
艾青
像云一样柔软,
像风一样轻,
比月光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
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不是天上的仙女,
却是人间的女神,
比梦更美,
比幻想更动人——
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注] ①乌兰诺娃:著名的苏联芭蕾舞女演员。
【1】找出诗中描写芭蕾舞舞姿特点的比喻句,并分析其作用。
【2】“人体在太空里游行”有什么表达效果?
【3】“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4】诗的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
7、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重拾失落的家风,可以更好地弘扬明礼、孝亲等中华美德;大力倡导文明的新风,才能共同建设富强、民主的和谐社会。为此,学校准备开展主题为“传承好家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拟写标语】根据题干中画线句子补写标语。
重拾家风,弘扬中华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写流程】 班级开展“说说我的家风”演讲比赛,请你补写完整比赛流程。
流程一:主持人介绍评委、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宣布比赛开始。
流程二:
流程三:
流程四:评委代表点评比赛,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
(3)【家风育人】放学刚走出校门,你就拾到了一本历史笔记,喜滋滋对妈妈说:“真幸运啊,我正要整理历史笔记呢,这下好了,直接用这本,不用浪费时间了!”妈妈听后,笑着劝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②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⑥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一个人应该讲规矩。钱穆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做人的规矩》,说:“诸位在家对父兄,应该要像一个子弟。在学校对师长,应该要像一个学生。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对个人来说,讲规矩,是自尊、自重、自爱、自我修养。一个有理性、有良知、有自我要求的人,应对规矩心存敬畏,对党纪国法、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社会公德、风俗礼仪等心中有数。在规矩划定的范围内行事,不失礼,不违规,不错位,不越位。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② 。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传承规矩就是传承中国人几千年的礼仪和道德规范,就是认知和感受自身的民族文化,就是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教化。这种文化上的认同也是对国家、对民族的最深切最根本的认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
③政府应立好规矩。商鞅立木,刘邦约法三章,都说明立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路,“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制定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有前瞻性、现实性。
④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孔子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即“官德如风,民德如草”。官场不守规矩势必产生负面示范作用,败坏社会风气。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对手握公权力的人尤甚。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一个封建士大夫尚有此等人生智慧和政治智慧,我们的政府官员,公权力的行使者,难道不应该有更高的思想境界,更好的道德修养,更强的规矩意识吗?
⑤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有勇气和智慧破除陈腐的旧规矩,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结合第②段的内容,仿照其他几段的段首句,在横线上填写一句话。
【3】以下这一段话应该放回原文的哪一段中?请说明理由。
《论语》有记载:“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讲的就是春秋时期郑国起草政令,四位贤大夫反复磋商研讨,然后形成文本。这是多么审慎而严谨!
【4】第④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的,科幻小说基本上也是这样。但是,它规定了故事情节的题材必须与科学或科学幻想联系,它在表现人物时会突出人物在科学面前,在特殊环境下的情感与态度。
著名科幻作家叶永烈说,科幻小说就是科学+幻想+小说。
在“科学”“幻想”和“小说”三个并列名词中,谁最重要呢?是幻想。但是,科学让幻想更神奇。阿西莫夫从现代电子技术,特别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联想到缩微技术,从而幻想某一天人和战舰能缩微到可在人体的血管中激战。他的《奇妙的航程》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缩微人在人体内脏器官内的感觉。如果没有惊人的微缩技术这一核心,这部长篇科幻就无法成立。科幻小说的幻想性,它可以虚拟存在的时空,也可以虚拟尖锐的矛盾,但是其根基仍在现实生活。
科幻小说有预见性,它所描述的内容,是人类科学实践所未曾达到的领域,但又是在目前科学条件的基础上所做的合理的推断与假设,在未来有成为现实的可能。这样,才能给人以启迪,激发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1944年底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发表了一篇名叫《获得自由的世界》的科幻小说,精确地描述了原子弹的功能。小说当即引起了美国军方的强烈震动,为此展开了一场调查。调查结论是,(“曼哈顿计划”)不存在任何泄密行为,小说中的描写只是作者幸运地“推测”出来的。几个月后,世界上第一颗真正的原子弹爆炸了。
材料二:
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它用幻想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美国近代著名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曾写过一篇就目前来说,堪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把它译成现代汉语恰好是25个字,仅仅只有一句话: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科幻小说可以分为软科幻和硬科幻。软科幻小说(英语Soft Science Fiction,简称Soft SF)是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等“软科学”(印人文科学)的科幻小说分支。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硬科学”(即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写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Hard SF)。
材料三:
天体物理学家李淼老师专门针对刘慈欣老师的《三体》小说,写过一本书《三体中的物理学》,告诉大家里面哪些知识在物理学里是不存在的或存在的理由。
美国作家乔治·马丁说:“如果你且欢科幻小说中出现更多的科学元素,《三体》应该是你的选择,特别是如果你喜欢物理学、天文学和数学的话。”
(以上材料均来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1】阅读材料一,结合上下文,请把材料二画线句子补充完整。
【2】根据小说的构成要素,结合材料一、二的具体内容,请你说说判定材料二中这个仅有25个字的句子是科幻小说的依据。
【3】阅读材料二、三,请你初步给《三体》进行分类,并说明原因。
【4】有同学说科幻小说既然是幻想出来的,它的存在毫无意义。请你就这位同学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观点明确。
1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信
胡耕
①人言即信。
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③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 动木头的人以重赏……
④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⑤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 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⑥“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
⑦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种恶劣行为的同时,自己却偏偏忘了“信”的根本,心外求心,误入歧途。
⑧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义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
⑨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
(选自《汉字悟语》,略有删改)
【1】第③段列举中国历史上“信”的经典事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文章通篇围绕“信”展开论述,其中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并说明理由。
【3】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细读文本并结合“链接材料”,阐述你的观点。
【链接材料】
①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
(摘自《中国剪报》2016年第55期)
②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摘自《作文素材》2016年第1期)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登山的时候,不小心误入歧路。迷路的人没有慌乱,调整一下心情,寻找到正道,还是登上金顶。
下晚班回家,错过了常坐的公交。孤独的人没有抱怨,调整一下车次,赶紧上车,还是安全到家。
人生道路上常有意外,学会调整自己,目标终能实现。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需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