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泸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sǒnɡ)恿          (wǎn)发      (zhān)轻怕重

    B.(suī)      (jiànɡ)      (xiá)      相形见(zhuō)

    C.染()        (zhì)           (yǎn)      (kuài)炙人口

    D.(miào)    悍(piāo)          宿(xiù)     ##dot## (ɡè)尽职守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服辩 惦记 一气合成 战战兢兢 B.侍侯 径自 两肋插刀 如座针毡

    C.伤疤 礼骋 不知好歹 不屑置辨 D.笔砚 涓涓 千钧之力 望眼欲穿

  • 3、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中描绘了四位市井“奇人”,他们分别是寺院里安身的季遐年,卖火药桶子的荆元,开小茶馆的盖宽,做裁缝的王太。

    B.杂记主要指山川景物、人事杂记和笔记文。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指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文章,如范仲淹的《小石潭记》。笔记文,即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章,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C.岑参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苏轼是北宋文学家,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张养浩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坡羊”是曲牌名。

    D.“加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表示已经成人;“年少万兜鍪”中的“兜鍪”是指古代战时士兵所戴的头盔;“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卿”为爱称;“崩殂”用作皇帝死亡。

  •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梦想之路越切近,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

    ②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一点儿也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解决难度更有甚于前。

    ③梦想之旅,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一帆风顺。

    ④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我们满怀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沿着中国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⑤行百里者半九十,尽管我们距离梦想越来越近,但需要付出的努力依然艰辛。

    A. ①③②④⑤   B. ①③⑤②④

    C. ③①②⑤④   D. ③①⑤④②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原创)

    豫让传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①,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後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②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後,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後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於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於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原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范氏、中行氏:春秋时晋国大夫,与智伯、赵、韩、魏合称“晋国六卿”。   ②报雠:亦作“报仇”。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去而智伯(侍奉)   B. 豫让逃山中(逃避)

    C. 何乃身苦形(残疾)   D.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形容叹气的样子)

    2下列句子中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B. 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C. 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D. 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②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4结合文中材料,用自己的话对豫让作简要评价。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诗歌赏析

    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

    辛弃疾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注释:①木樨:桂花。②水沉:沉香,这里指桂花香气浓郁。③宫黄:古代妇女以黄粉涂额,又称额黄。④直恁:竟然如此。

    1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桂花的?

    2“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一句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情怀?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qián诚塞得满满的。沿着岁月的河道,不觉间,仿佛已走过千年。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一直穿越时空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震撼!这是一个不惧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他奔走在游说的道路上,执着而坚定,zhuó而真诚。他契而不舍地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地做百姓代言人。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qián( )诚   ( )   焦zhuó(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济世”中“济”的意思是 ( )

    A.渡,过河    B.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   C.补益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提示默写。

    (1)羌管悠悠霜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中淹《渔家傲秋思》)

    (2)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为篱下黄花开遍,_____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

    (5)英雄末路当磨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衫湿!(秋瑾《满江红》)

    (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词人希望得到进行重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运用典故表现战争激烈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蓝色萝卜

    毕淑敏

    ①有一天,我到商场的玩具柜台,为朋友的孩子过生日准备一份礼物。。总是拿不定主意,挑来选去,很费时间,就听到了如下一番谈话。

    ②一位老妇人交了钱,把售货员为她精心捆好的橡皮泥桶抱着,预备离去。售货员向她扬扬手说,您老多保重吧。三十多岁的儿子,您还要为他买橡皮泥,该不会是有什么吧?老妇人笑了,说,谢谢你的关心。不过我的儿子并没有什么病,他很好,很健康,是个很棒的电脑工程师。

    ③老妇人说,我儿子小的时候,手很巧。有一天,他捏了一个大萝卜,圆圆的,红红的,上面还长着翠绿的缨子。我喜欢极,把这个萝卜小心地带到单位,让同事们看。大家都说这不是那么小的孩子能捏出来的,没准是哪个工艺师随手的作品。我听了以后,心中甜似蜜呀。

    ④回到家后,儿子跟我要那个萝卜。我说,干吗呀?他毫不在意地说,把它毁了,重捏啊。红色的归到剩下的红泥堆里,绿的归绿的。我很可惜地说,那个萝卜不就没了吗?他睁大天真的眼睛说,可那些橡皮泥还在啊,我还可以捏别的呀。我说,不成,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单位里要是组织展览,这个萝卜就是上好的展品,你不能把它毁了,我要留作纪念。儿子很听话,不再要回他捏的萝卜了。

      ⑤过了一段日子,他悄悄问,你们单位开过展览会了吗?我说,今年没开。你问这个干什么?他说,我想要回那个萝卜,让它回到那一堆各色的橡皮泥里,这样,我就可以捏其他的东西了。我不耐烦地说,这个萝卜我还想留着呢。你该捏什么就捏吧。儿子又怯生生地说,妈妈,你能不能再给我买一盒新的橡皮泥呢?我说,为什么?原来那盒不是挺好的吗?儿子说,那个萝卜走了,它的颜色就不全了。我敷衍地说,好吧,哪天我得空了,就给你买。

      ⑥那阵子,我一直很忙。更主要的是不把孩子的请求当回事,总是忘。孩子问过几次,我心里烦,就说,你想捏什么就捏什么好了,颜色有什么要紧的?大模样像了就成。我儿子很乖,从此,他再也不提橡皮泥的事情了。

    ⑦大约半年后的一天,我下班回家,在桌子上,看到了儿子用橡皮泥捏的新作品。我不知是不是他特地摆在那儿的——一个胡萝卜,身体是蓝色,叶子是黑色的。我当时应该警醒的,可惜忙于工作,就装作什么也没有看到。

    ⑧从此,儿子再不捏橡皮泥了,我也渐渐把这件事淡忘了。直到他长大成人,几十年当中我们都从未有一次再提过橡皮泥这个词。

    ⑨前几天搬家,从尘封的旧物中滚出一个铁蛋似的东西,我捡起一看,原来是那个蓝色的萝卜。谁也不知道它是怎样被保存下来的。我把它放在手心,还感到儿子当年的无奈。我从中听到了强烈的抗议和热切的渴望。我想赎回我当年的粗暴和虚荣,想完成我曾经答应过的承诺……

    ⑩她说到这里,头深深地埋下了,花白的头发像一帘幕布,遮住了她的眼睛。老妇人抱着橡皮泥桶,缓缓地走了。我也随之选定了一件礼物,离开了商场。我决定,在送给小朋友生日礼物的同时,送给他的妈妈一个故事。只听得售货员在后头喃喃地低语,谁知道她的儿子还记得这回事不?会原谅他妈妈吗?

    1标题“蓝色萝卜”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第③段从哪两个角度体现儿子的手巧:

    角度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度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妇人当年的粗暴在文中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两个“我”,一个“我”指 作者 ;另一个“我”指老妇人。这样安排的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10段“我”为什么决定要送给小朋友妈妈一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⑪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有什么妙处?

    2根据提示,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线索一: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__________→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

    线索二:少时的弟弟快乐健康→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语境,品析下列句子和加点的词语。

    ①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忐忑

    4第⑧段“两行清泪落了下来”一句中加点字“泪”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__________之情,又有__________之情。

    5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中“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一句的理解。

    6本文与《紫藤萝瀑布》在主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文商相盛

    沈海滨

    ①商丘古城又称归德府城,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虽饱经战乱,但至今保存得基本完好,为全国少见的古城遗存之一。名剧《桃花扇》的故事,就发生在古城中。

    ②商丘古城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从空中俯视,整座古城外圆内方,形似古代的圆形方孔钱,寓意天圆地方,天地相生,招财进宝。

    ③商丘古城是按照古代风水理论修建的,内城、城湖、城郭三位一体,具有八卦城、水上城、城摞城三大特点。古城内93条街道形如棋盘,古四合院鳞次栉比,保留着应天书院、大成殿、明伦堂、壮悔堂等名胜古迹。

    ④登上青砖铺砌的古城墙,不由得想象城下旌旗相望,城头鼓角争鸣的历史。古城墙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青砖,都仿佛是解读商丘历史的活字典。

    ⑤漫步在商丘古城的道路上,不禁叹息:这座可以媲美平遥古城的古城遗存,名声却远不及平遥。殊不知,商人的名词定义出自这里,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应天书院坐落在这里,月下老人千里姻缘一线牵的典故源于这里,《桃花扇》的主人公侯方域曾生活在这里,这里还诞生了对农耕社会贡献巨大的二十四节气……

    ⑥商丘古城最负盛名的要数应天书院。《宋史》记载:“宋朝兴学,始于商丘。”应天书院居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在历代文人心中有着神圣而独特的地位。穿过层层林荫,渡过粼粼湖水,我们在正午时分到达应天书院。此时人不多,气派的大门、高高的门槛、庄严肃穆的殿堂、高大的孔子及其弟子塑像,都让人心生敬意。

    ⑦穿过北城门,便来到《桃花扇》主人公侯方域的故居。“青楼名花恨偏长,感时忧国欲断肠。点点碧血洒白扇,芳心一片徒悲壮。空留桃花香。”

    ⑧走近壮悔堂,那是一座明三暗五、前出后包、上下两层的硬山式建筑。其墙装青砖,顶盖垄瓦,屋脊有青兽压顶,屋内有木屏相隔,门窗镂花剔线,圆柱浮雕龙凤,庄重典雅,古色古香。根根圆柱同62根横梁巧妙扣合,浑然天成,使楼的内部骨架形成一个整体,即使拆去四壁,楼堂仍安然无恙,建筑技艺令人叫绝。

    ⑨若要领略商丘的商文化,则可以前往古城西南1.5公里处的商文化景区。其主要景点是商祖祠,此外还有三商之门、富商大道、商海、万商广场、王亥铜像、商祖殿、华商先贤馆、华商名人馆、华戏楼、阏伯台等,堪称一座商文化的历史博物馆。

    (《中国旅游报》)

    【1】请指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

    【2】选文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之一”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请从以下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书写整洁,不得抄袭和套作。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十四五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完成一篇作文。

    (2)请根据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过这样一段话:“在人生里,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非凡的素质,有的香盛,有的色浓,很少有兼具美丽而芳香的,因此,我们不必欣赏别人某些天生的素质,而要发现自我独特的风格。”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