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写法灵活自由,可议论,也可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如韩愈的《马说》和周敦颐的《爱莲说》。
B. 陆蠡的《囚绿记》是一篇咏物抒情散文,借窗前的一株坚持寻找阳光的常春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颂扬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C. 屠格涅夫的《蔚蓝的王国》、高尔基的《海燕》和鲁迅的《雪》这些散文诗,既有散文的灵便和自由,又有诗歌的特质和神韵,本质上还属于诗歌。
D.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吴敬梓笔下的范进、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都是通过细节来刻画的,并以此表现作品主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B.此之谓失其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C.故患有所不辟也(忧虑,担忧)
D.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B.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如《捕蛇者说》《爱莲说》。古代常见的文体还有记、铭、表、序等。
C. 《藤野先生》和《故乡》都是我国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作品。鲁迅的另一作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侧重于驳论,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论调。
D.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吴敬梓。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最早出现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煤炭被大规模应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数以十万计的烟囱、蒸汽机释放出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 。但那时人们普遍将滚滚浓烟视为一种进步、繁荣的象征,如一名芝加哥企业家在1892年时说,“烟雾是工业圣坛上的香火,在我看来非常美丽。它显示出人类正将自然无意识的力量转换为让人类舒适的力量。”
A. 然而,空气污染的恶果很快显现了出来。
B.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两天内63人因空气污染死亡。
C. 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污染也在德国、比利时、美国、日本等国出现。
D. 这些日趋严重的污染事件,让民众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促使各国政府出手整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B.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C.由是感激。 感激:感动、激动。
D.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奔走效劳。
【2】下列对文中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痛惜和憾恨的。
B.先帝在位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件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痛苦和憾恨的。
C.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一次痛惜和遗憾的。
D.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和灵帝的做法,没有一次不哀叹并感到痛惜和遗憾的。
【3】下列对作者追述的回忆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先帝当初三顾茅庐,对自己有知遇之恩。
B.作者的坚守精神是一种理想人格的体现。
C.先帝临终托孤,寄之以兴复汉室的大业。
D.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作者的忠心是愚忠。
【4】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起继承遗志的感情。
B.第⑥~⑧段由叙自己生平到伐魏的意义,进而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也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
C.文中所提出的三项建议,执法公平是前提,亲贤远佞是关键,广开言路是核心。严密的说理,让人受到了深刻的启发。
D.表文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结,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如现,耿耿忠心尽袒。
6、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作于诗人在谪居九江任职时。)
【1】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这种写法在艺术上称之为什么?
【2】请分析“时闻折竹声”一句包含的意蕴。
7、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根据“关注食品安全”主题活动中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和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1)研究下表数据,写出研究结论:_______________。
孝感市食品安全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500人)
满意度
| 非常满意
| 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人数比
| 5%
| 28.7%
| 52.7%
| 13.6%
|
(2)研究下面三则材料,分别提炼观点,在成果展示会上交流。
材料一 那瘦肉多得动你心的猪肉,有可能就含有瘦肉精;那颜色白得馋你嘴的馒头,有可能就用过漂白剂;那色彩艳得逼你眼的饮料,有可能就加了塑化剂……
材料二 公众之所以引起“愁吃”的恐慌,与少数媒体夸大其辞的宣传不无关系。例如,某个地方西瓜使用了膨大剂,专家证实如剂量适当并不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但由于媒体的片面宣传,导致很多人不敢吃西瓜。他们把个别问题当成普遍现象,动辄以“致癌”“致死”定论,把食品安全的问题放大了。
材料三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主管、职能检测部门,已经开始行动,采取措施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实行全程监控和检测,对黑心者,频出重拳。
主要观点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
8、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3)把酒问姮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秋远塞若为情!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
9、【甲】武松道:“那厮必然去报蒋门神来。我就接将去。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 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
那个捣子迳奔去报了蒋门神……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武松打得蒋门神在地下叫饶。武松喝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武松道:“第一件,要你便离了快活林,将一应家火什物随即交还原主金眼彪施恩。谁教你强夺他的?”蒋门神慌忙应道:“依得!依得!”武松道:“第二件,我如今饶了你起来,你便去央请快活林为头为脑的英雄豪杰都来与施恩陪话。”蒋门神道:“小人也依得!”武松道:“第三件,你从今日交割还了,便要你离了这快活林,连夜回乡去,不许你在孟州住;在这里不回去时,我见一遍打你一遍,我见十遍打十遍!轻则打你半死,重则结果了你命!你依得么?” 武松指着蒋门神,说道:“休言你这厮鸟蠢汉!景阳冈上那只大虫,也只三拳两脚,我兀自打死了!量你这个值得甚的!快交割还他!但迟了些个,再是一顿,便一发结果了你这厮!”
【乙】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1】分别用名著回目的语句概括甲、乙段材料的主要情节。
甲: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
【2】打死郑屠后鲁提辖的命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简述他在东京相国寺看菜园时所发生的精彩故事。
【3】两位主人公打抱不平都是“义”的表现,但两者的目的和“义”是有所不同的,请作简要分析。
【4】从下面描写人物的语句中任选一句,具体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①武松道:“那厮必然去报蒋门神来。我就接将去。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
②鲁达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10、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文中“这……下回还清罢”一句中省略号的用法及其表达效果是什么?
【2】简要评价选文中“掌柜”这一形象的特征及其作用。
【3】“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11、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①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②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③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④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⑤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⑥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⑦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⑧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⑨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⑩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⑪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⑫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⑬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⑭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
⑮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母亲节到来之际,语文老师为我们推荐了《是谁爱着你的背影》,并饱含深情地朗读了这篇美文,引得在场的同学感动不已。
【1】文中画线句言简意赅地交代了母亲望着“我”的背影所要经过的路线。请你结合语境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表述患病的母亲穿过病房长廊凝望“我”的背影的情景。(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人物描写方法,60字左右。)
我能想象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在材料选择、结构安排、语言表达、形象刻画、主题情感等方面都有亮点,如果你是老师,朗读完文章后,想就这篇美文进行评价,那么结合节日气氛,你觉得应该选取哪个角度?请把评价文字写下来。(不少于100字)
12、请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①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卷面整洁,严禁抄袭、套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题一:花儿盛开是绽放,梦想实现是绽放,战胜自我是绽放……绽放,需要阳光和雨露;绽放,也需要努力与坚持。花朵不分大小,目标不论高低,绽放了,就是美丽的。
请以“美丽的绽放”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二: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佳作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只要你细细咀嚼,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
请以“味道”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