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乌鲁木齐市九年级质量检测政治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互联网时代,谣言通过网络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谢某因对本乡镇干部吴某心存不满,便在微信朋友圈中大肆宣扬吴某收受贿赂,经相关部门调查后证明情况不属实,谢某也因此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启示我们公民参与民主生活(     

    A.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B.要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C.要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

    D.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 2、习近平总书记说:“初心和使命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     

    A.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努力增进民生福祉

    B.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实现共享发展成果

    C.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D.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共建美丽幸福家园

  • 3、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依法严惩“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等相关犯罪,协同整治“自媒体”造谣传谣等问题。最高检这样做的原因有(     

    ①网络谣言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②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④检察机关行使审判的职权,依法惩治违法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4、为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下列书目中你建议推荐(     

    ①《道德经》、老子著          ②《红岩》、罗广斌,杨益言著

    ③《苦难辉煌》、金一南著            ④《梦圆大地,袁隆平传》、姚昆仑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5、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我们要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创造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让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这体现(     

    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

    ③发展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④同步富裕的根本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23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千百年来,以下诗句能体现这种情怀的是(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7、2023年11月15日,在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时,国家主席习近平深入阐述了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下列符合此次会晤内容的是(     

    ①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基本方针

    ③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的原则

    ④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近五年来,人民法院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219.4万件,同比增长221.1%。人民法院不断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及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惩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此举(     

    ①有利于营造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②有利于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维护公平竞争

    ③有利于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推进科技自立自强④有利于提高我国科技水平,主导世界科技发展方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在审议过程中,水利部不仅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还邀请湿地生态、环境法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并提出建议。对《黄河保护法》征求意见、开展讨论有利于(       

    ①扩大公民权利,民主立法               ②提升公民立法能力和素养

    ③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④让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陈树湘 , 中国工农红军师长 ,湘江之战中负伤被俘 ,他断肠明志 , 宁死不屈 ,实现了自己 “ 为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沈忠芳 ,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 , 隐姓埋名60年 ,他将自己一 生最好的时光都献给了中国的航空事业 。他们都有着 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包括(     

    ①坚持真理 , 坚守理想       ②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③不怕牺牲 ,英勇斗争       ④对党忠诚 ,不负人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下面古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对应正确的有(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敬业   ②以信立身,以诚处世——诚信

    ③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爱国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友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下侧漫画反映出公民在积极参与(     

       

    A.民主选举

    B.民主监督

    C.民主管理

    D.民主决策

  • 13、如图是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标志。图形透叠寓意世间万物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将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元素融入中国馆标志的设计(     

    A.体现了中华文化影响世界文化的发展

    B.告诉我们要大胆地借鉴优秀外来文化

    C.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D.说明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出台开启了我国法治新时代,为人民生产生活筑牢了良法之基,为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了良法之基,为维护经济社会秩序营造了良法之治。下列对“良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要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B.应当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

    C.应该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保障人权

    D.可以凌驾于现行宪法之上,与时俱进

  • 15、习总书记在2023新年贺词中提到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海峡两岸一家亲,衷心希望两岸同胞相向而行,携手并进。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一个中国原则

    B.反对“台独”,实现统一

    C.独立自主方针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16、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台北代表团入场时,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运动员表示对进场的欢呼声留下了深刻印象,明显感受到中国台北代表团欢呼声更热烈。这表明(     

    A.“一国两制”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B.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 17、9月22日,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共有154人(组)身边好人光荣上榜。“中国好人”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传扬中华传统美德,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一活动的开展说明(     

    A.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

    B.弘扬传统美德与青少年无关

    C.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D.传承传统美德必须得到表彰

  • 18、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准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下列做法不能缓解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是(     

    A.

    B.

    C.

    D.

  • 19、“神女应无差,当惊世界殊”。1978年,党带领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见,改革开放(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③极大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性,极大增强了社会活力        ④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20、中华上下有五千年的历史,悠久的时光,留下了许多经典文化财富。许多名言哲语植根人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名言与启迪搭配正确的是(     

    ①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以人民为中心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民守法

    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节约粮食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辨析题 (共3题,共 15分)
  • 21、2014年10月15日,天津大学的学生们发起了孝敬父母要趁早的网咯公益活动,刚推出一周就吸引近万名网友晒出了自己孝敬父母的照片。同时,全国10余万网民转载、评论和点赞。

    对此,有同学认为,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现在还不能孝敬父母,但在此呼吁成年的朋友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请你对这一观点加以辨析。

     

  • 22、现在,有一些学生不知道国歌的词曲作者,不能准确写出国歌歌词,不能整齐、洪亮严肃地唱响国歌,这些现象折射出国歌教育的缺失和文化自信的不足。对此现象,小华认为:“学生主抓学习任务,学不学国歌无所谓”。但是小红认为“民族精神力量大,学唱国歌爱中华”。

    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辨析。

  • 23、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近日,随着贵州省66个贫县全部摘帽出列,我国832个贫困县,尤其是挂牌督战的52个深度贫困地区全部脱贫摘帽,至此,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剩余贫困人口年底前将退出。针对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大家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观点。

    女同学   小康社会已经建成,中心任务即将转移。

    男同学   全面协调尚未实现,砥砺前行再谱新篇。

    请你辨析以上观点。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两岸关系复杂严峻,“台独”分裂势力加紧勾连外部势力,不断进行谋“独”挑衅,严重危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广大台胞的利益福社。

    ▲台湾国际战略学会和国际研究学会联合举办的“台海安全”民调显示,有94%受访民众希望两岸和平相处,有超过80%民众赞成两岸要交流,赞成对抗的只有2.6%。

    ▲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

    结合所学知识,请从祖国“必须统一”和“必然统一”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其理由。

  • 25、以下是小华同学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小华发现同学小米家离学校很近,他爸爸每天开车送他上学。

    (1)小华的做法:  

    (2)理由:  

    情境二:班级演讲比赛中,小华的演讲题目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演讲内容精彩,一举夺得演讲比赛的冠军。

    (1)让青春更美丽,小华还可以   等。

    (2)理由:

    情境三:周一,小华收到一个快递包裹,打开一看,是一些鼓吹民族独立、宣扬暴力恐怖活动的宣传品……

    (1) 小华应有的做法是:  

    (2) 小华这样做的理由是:

  • 26、   材料一:2019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六个国家宪法日;2019年12月1日至7日,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在全国部署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这也是我国第二次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

    材料二: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12月28日表决通过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20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大会审议。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完成了民法典编纂的第一步;2018年8月 ,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

    (1)阅读材料一,请你写出本次 “宪法宣传周”活动的主题并说说开展“宪法宣传周” 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2)阅读材料二,有同学认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全国人大无权对民法典草案进行审议”请你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建设促稳定)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国家要坚定不移的贯彻和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得触碰法律底线;全社会要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共识;现代社会的公民要注重培养法治精神。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1)阅读材料,分析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实现厉行法治。

    (法治德治促和谐)

    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就法治与德治作了深刻阐述,强调“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 28、[与法同行]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1结合材料,说说我国享有立法权的机关和根本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2分

    2设立国家宪法日有什么意义?2分

    3作为公民,我们应怎样增强法治观念?2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0
题数 28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