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1949年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在北平举行
B.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C.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下列哪一次会议系统闲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八大
3、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遵义会议
4、201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北省西柏坡提出“面向未来的赶考”;六十五年前,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时提出“进京赶考”。下列能够体现毛泽东“进京赶考”成绩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抗美援朝③土地改革④港澳回归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在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国际会议上,与会的29个国家虽有共同的愿望,但由于各国的处境不同,相互间分歧很大。会议因分歧和争吵而陷入僵局。面对这种危机,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推动会议圆满成功。这个方针是
A.和平共处
B.友好协商
C.求同存异
D.平等互利
6、1927年沈莱舟创办了“恒源祥”,1948年他成为绒线大王。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他说,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就能收股息,这有什么不好?国家对“恒源祥”改造形式是
A.按劳分配
B.互助合作
C.公私合营
D.自主经营
7、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各民族建立加盟国
B.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8、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说的这个初级阶段,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的社会变革开始的,这次社会变革是( )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土地改革 D. 抗美援朝
9、我国导弹部队担任的主要任务是
A. 狙击地面敌人
B. 狙击空军敌人
C. 狙击水上敌人
D. 核反击
10、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军种之一,它的的前身是
A.陆军部队 B.海军部队 C.空军部队 D.导弹部队
11、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一国两制”
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上海纺织女工杨秀燕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帐”,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你认为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A.记录者是普通百姓
B.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C.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
D.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
13、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的会议是
A.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C.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 )
A.解放战争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15、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②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16、下图反映的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们都践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7、如图为1960年版1元人民币的正面图案,描绘的是劳动妇女开拖拉机的场景。该设计反映当时
A.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B.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C.倡导平等建设国家的新风
D.国民经济调整已初见成效
18、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
①国家富强
②民族振兴
③人民幸福
④社会和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9、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历史上的1950年,你能看到的情景是
①街道上有“庆祝西藏和平解放的标语”
②到处可见人们欢送志愿军去抗美援朝的热烈场面
③政府正在推举民主人士准备进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④农民正在田地丈量土地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0、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指( )
A.国防现代化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工业现代化道路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
2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类型的宪法。1992年初,邓小平的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新阶段。
22、提出:1953年底,____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3、材料: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②大练钢铁;③特区。
将材料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______;B:______;C:______。
2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 (制度)。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5、(1)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新宪法成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_______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2)下图中的农业科学家_______成功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改革开放后,为了振兴科技和发展教育,我国先后实施了“_______计划”和_______战略。
2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________、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________、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7、1947年,《________》的颁布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1954年颁布的《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8、 _______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9、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对台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的方针。
3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2012年,中国共产党_____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_____而奋斗。
(2)在中共十八大上,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_____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3)2012年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____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31、抗美援朝胜利的条件有哪些?
32、列举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新发展理念。
33、简答题
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再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党都将决策的出发点立足于人民;每一个危急时刻,每一个转折关头,中国人民都将自己的力量凝聚于党……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业绩之所以震古烁今,正是因为这个伟大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而常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实事求是的政治勇气,不仅锻造了一个政党的自我修复能力,更成为它始终活跃在历史舞台的决定性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2)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在哪一重大举措完成后?这一举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我们从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4)在遭遇“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后,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什么?
3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祖国统一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提供了有利的空间,而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巨变
次数 | 变化 | 意义 |
第一次 | 和平解放 |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
第二次 | 当家作主 | 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各族人民在事实上获得政治上的平等 |
材料二: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中国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英、中葡《联合声明》规定,中国政府在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后,分别成立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第一、二次变化相关的事件或政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请分别写出我国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
(3)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但少数“台独”分子却顽固坚持“台独”立场。面对这种现象,你的态度是什么?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