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区是( )
A. 新解放区 B. 老解放区 C. 东北地区 D. 华北地区
2、□□□□是新中国法制建设进程中无法绕开的节点,是宪法探索之路上的坐标,在1949年指引着新中国的诞生,成为法制之路的原点。下列适合填入□□口□处的内容是
A.《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五四宪法》
D.《八二宪法》
3、我国在“一五”期间,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4、中国梦指
A.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 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5、“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标志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的竞争。”材料表明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影响是( )
A.扩大了中国的国际政治影响
B.促进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C.有利于我国参与全球贸易
D.促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6、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②一国两制—港澳回归
③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大跃进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中国海军史(晚清民国卷)》讲述了中国海军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发展情况。下列内容反映了晚清中国海军状况的是
①台州九捷—戚家军抗倭
②买舰与造舰—精练北洋海军
③海上对决—黄海海战
④孤岛悲歌—威海卫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这一独特的“中国经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
①体现民族平等 ②体现民族团结 ③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维护祖国统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完全正确的是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11、下列外交成就或活动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①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②出席亚非会议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12、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6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拥有了土地的经营权
C.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D.农民加入了人民公社
13、1950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A.土地改革
B.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
C.抗美援朝
D.西藏和平解放的实现
14、2019年9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0—2019.9)》中记载: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赴大陆。这说明
A.“一国两制”成共识
B.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C.“九二共识”已达成
D.海峡两岸已实现统一
15、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逐步遍及全球,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的全球品牌和平台的是:
A. 老子学院
B. 孔子大学
C. 孔子学院
D. 老子学堂
16、老人们常说,“原先是有啥吃啥,现在是吃啥有啥”,“原来公家人才能坐轿车,现在人人都能坐轿车”。导致老人们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活观念的变化
B. 西方文化的影响
C. 城市化进程加快
D. 生活水平的提高
17、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的部队是( )
A.人民海军 B.人民空军 C.导弹部队 D.炮兵部队
18、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今天成立了!”
B. 从1954年起,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D.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
19、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面对我国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时提出了新理论、新指导思想。下列理论、思想不属于新理论、新思想的是
A.全面深化改革
B.实现合作共赢
C.中国梦
D.以人为本
20、2019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向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颁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选项中,搭配错误的是( )
A.“两弹一星”——钱学森 B.载人航天——邓稼先
C.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 D.青蒿素——屠呦呦
21、下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_____发生在_____年,看到此图,你有何感想?
22、日益密切的交往:表现: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________”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3、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战役的胜利铺平了道路,他是______;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______案。
2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在_______会上制定的.
25、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直观地描绘了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材料四 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迹保护。
——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材料五 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7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了解我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2)了解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3)了解我国民族政策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4)了解我国对外开放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5)了解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
(6)以上所有材料中不属于第一手资料的是:________。
26、请写出以下四幅图画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27、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8、回顾历史,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既紧张又缓和,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900年,清政府统治时期,美国直接参与侵略中国的________战争。
(2)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时期,美国与中国并肩作战,取得________战争的胜利。
(3)新中国建立后,中美出现激烈对抗,1950年到1953年爆发了________战争。
(4)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出现缓和,标志性事件是1972年________。
29、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_____________交换了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30、开启新征程
(1)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______,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中共二十大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_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31、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32、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新中国成立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是我国颁布的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哪一年?是对哪三方面的改造?
(3)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4)根据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党对农村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看法?
3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哪一年?此会议的内容有哪些,又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当嘹亮的国歌在天安门广场唱响,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摘自新浪网《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盛典?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进行的事件依据的是哪部法律文献?这次事件后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