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志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 西藏和平解放
B. 新中国成立
C. 三大战役的结束
D.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六大
3、2017年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新时期,体现这一指导思想的外交活动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参加印尼万隆会议
C.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4、下列现象属于改革开放后的是( )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B.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C.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D.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5、“举目翘盼建成汽丰厂,万人空巷争看解放牌。”建国初期这一对联不仅反映了“一五”计划成绩喜人,也说明“一五”计划重点发展
A. 轻工业
B. 重工业
C. 民用工业
D. 军事工业
6、2012年我国第一艘_____交接入列( )
A.导弹驱逐舰
B.巡洋舰
C.核潜艇
D.航空母舰“辽宁舰”
7、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什么问题的大讨论?( )
A.是否恢复高考制度 B.是否执行“两个凡是”的方针
C.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 D.真理标准问题
8、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A.
B.
C.
D.
9、“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它的根本出发点是
A. 维护祖国的根本利益
B. 维护中国的国际地位
C. 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D. 维护香港的稳定和团结
10、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于2019年4月4日上午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2014年至2018年,已先后有589位从韩国迎接回来的志愿军烈士在这里安息。这些烈士最有可能牺牲在下列哪场战役中
A.台儿庄战役 B.三大战役 C.渡江战役 D.上甘岭战役
11、某班拟举办一个主题歌为“文革往事”的讲座,准备请本校经历那段时期的教师做主讲人,请根据下面几位教师的出生年代,帮助他们确定主讲人,他应该是( )
A. 赵老师,1954年 B. 钱老师,1976年
C. 孙老师,1982年 D. 李老师,1978年
12、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这一格局是( )
A. 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B. 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C.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3、“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符合以上说法的史实是
①“双百”方针的提出 ②小说《红岩》、《青春之歌》风靡一时
③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④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4、“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是因为他提出了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全方位外交布局
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相结合的特点。“全方位”主要是指是
A.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B.全行业对外开放
C.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D.对所有周边国家开放
16、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 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 1949年9月 B. 1949年10月1日 C. 1950年10月1日 D. 1953年7月
17、如果你是21世纪初的一名记者,想要了解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最新情况,你会前往
A.东京 B.北京 C.纽约 D.上海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全方位外交,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②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日建交
⑤中美建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
19、下列事件与其历史影响的搭配,不相符的是
A.香港——英国强行割占和租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西方的核垄断,增强了国防力量
D.屠呦呦——青蒿素,治疗疟疾
20、每逄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文化大革命”的是
A.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D.世博亚运扬国威;改革发展创奇迹
21、中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________。
22、观察下图,将下列地理事物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1997年中国收回的固有领土:香港
B.1999年中国收回的固有领土:澳门
23、________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1990年,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建立了________开发区,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24、日常生活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_____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_,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吃的方面,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_问题。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3)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_____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_____”,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_____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5、请写出与下列荣誉称号相对应的人物名称。
(1)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2)杂交水稻之父——
(3)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4)两弹元勋——
(5)解放军好战士——
(6)党的好干部——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____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内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全面________、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_____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和发展___________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各项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3)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_______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5)新发展理念: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____、绿色、____、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6)202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决策。“_________”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8、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_________的大讨论。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9、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的_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2001年,我国加入_______中文全称,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30、用:
(1)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低。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_______ 、______、______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3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请回答:
(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2)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3)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32、WTO的中文名称是什么?
33、在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究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的理论,最终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著名理论是什么?
(2)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用科学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的重要命题,这一科学理论是什么?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又提出了关于发展的什么科学论断?
(3)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请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究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的过程拟定一个主题。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国家的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了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建设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 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随后几年,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
——《复兴之路》
材料三 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联合早报》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并依据材料说明制定该设想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行体制”指的是哪种经济体制。并据材料分析国营厂长要权的原因。为进一步冲破“现行体制”,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确立了什么目标?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家发展的层面你能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