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这组图片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A.提高国际地位
B.增加经济收益
C.维护国家利益
D.增强军事实力
2、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最后的屏障是( )
A.投诉
B.诉讼
C.仲裁
D.调解
3、对下表中的“微行为”,最恰当的“微点评”是( )
选项 | 微行为 | 微点评 |
A | 小明把别人的秘密与大家“分享”,并理直气壮地说:“我只是实话实说。” | 做到了恪守诚信的要求 |
B | 小明碍于面子,考试给好朋友递小抄。 | 对他人负责 |
C | 小明按时参加升旗仪式,向着国旗脱帽敬礼。 | 心怀爱国之情 |
D | 小明把家中外国品牌的物品当作垃圾扔掉。 | 是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 |
A.A
B.B
C.C
D.D
4、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道德资源,给人深刻启迪。下列对古文理解不恰当的是( )
选项 | 古文 | 美德 |
A | 敬人者,人恒敬之 | 学会尊重他人 |
B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学会信守承诺 |
C |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 学会平等待人 |
D |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 从点滴小事做起 |
A.A
B.B
C.C
D.D
5、2023年9月25日,珠海发布规范中秋节市场价格的提醒告诫函,要求各经营者销售商品应做到:品名、价格和计价单位真实准确、货签对位、标识醒目。该提醒告诫函的发布( )
①要求经营者诚信经营、诚信办事 ②启示了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③能够有效防止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④说明不诚信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面对突发火灾,胡能迢临危不惧、挺身而出,6次进入火场,救出被困人员、摸排危险物品、控制火势蔓延、疏散楼内居民,并在消防救援人员到达前扑灭了大火。事后,被救者欲感谢他,却被他婉拒。得到的12000元奖金,他全额捐赠社会!胡能迢( )
①拒绝物质回报,只在乎精神回报
②坚持生命至上,自觉珍爱他人生命
③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
④蔑视自身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教育部正探索建设涵盖学业、学术、经济、就业等内容的学生诚信档案,作为教育测评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 )
①违背诚信的行为要负刑事责任 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③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标识 ④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观察漫画,对于图中老人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是( )
A.网络世界真精彩,老人行为无可厚非
B.网络信息复杂多样,老人应科学使用
C.网络世界是虚拟的,老人要尽量远离
D.网络有海量短视频,老人消遣无需管
9、暑假期间,小明积极参加社区绿色低碳宣传活动,组织同学为边远地区贫困小学生捐赠衣物和书籍。这启示我们要( )
A.积极实践,服务社会
B.遵守制度,维护规则
C.走出国门,展示风采
D.努力学习,体味生活
10、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警示青少年( )
①要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②年龄小,违法犯罪也不要紧
③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④只要不违法,犯点小错无妨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1、下列对“微行为”的“微点评”中,正确的有( )
序号 | 微行动 | 微点评 |
① | 在家中向妈妈学习煮饭和炒菜 | 真诚待人,激发生活热情 |
② | 考场上拒绝给好朋友传递纸条 | 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 |
③ | 向社区居民宣传二十大精神 | 服务社会,主动承担责任 |
④ | 暗中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 | 关爱他人,需要讲究策略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8月23日宣布5亿美元对台军售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告诉我们要( )
①清醒认识发展中的困难,增强忧患意识②集中主要精力,加快军事力量的高速发展
③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增强抗风险能力④增强使命感,勇于担当民族复兴责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下图漫画的主题是“饕餮”。它给人们的忠告是( )
A.信息无限,时间有限,我们不能沉迷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B.网络无限,自由有限,网络生活应当恪守道德、遵守相关法律
C.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应充分享受创新带给我们的饕餮盛宴
D.公民是权利的享有者,我们可以依法行使宪法赋予的文化权利
14、劳动体验和研学旅行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到社会的大课堂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炼意志。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①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③我们就能养成亲社会行为,实现人生价值
④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在我国,人民的切身利益是 ( )
A.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企盼
B.人民对国家未来与辉煌的期待
C.人民对国家统一的坚决维护
D.人民对自己人生未来的思考
1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名言警句蕴含深刻的道理,给我们做人、做事的启迪。下列对名言警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尊重他人
B.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要知廉耻,懂荣辱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要诚实守信
D.交友投分,切磨箴规——要宽容大度
17、班主任指派李东暂代因病请假的班长管理班级纪律、李东内心不太愿意,但还是答应了。不过,他害怕得罪同学而不管违反纪律的人。几天下来,班级纪律很差。班主任找到李东,他委屈地说:“又不是我想当的”。李东应该认识到( )
①面对不是自愿选择的责任.任何人都做不好
②面对不是自愿选择的责任,全身心地投入,也能做得很出色
③承担自愿选择的责任一定比不是自愿选择的责任做得好
④无论是自愿选择还是非自愿选择的责任,都应无悔承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雷锋在日记里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来看,这说明( )
A.个人的衣食住行必须依赖集体
B.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C.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
D.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其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19、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以“关注社会奉献社会”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从研学旅行到田间劳作,从社区服务到环保卫士,这些活动旨在帮助学生( )
①提高道德境界 ②提高学习成绩
③不断拓展视野 ④塑造健康人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双减”背景下,全国各地学校在作业设计与布置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如图是河南某中学给初二学生设计的暑期作业清单。完成这些作业有助于同学们( )
①深入生产生活实际,提高个人实践能力 ②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参与政治生活,提高管理国家事务能力 ④关注社区治理和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李明说:“旅游就是为了自由,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无需在意那些规则。”对这种观点,你有什么看法?
22、 2020年12月8日,网红抖音博主“小李朝ye“大网红”向自己的母校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捐赠100万元,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人认为在复杂的社会中,网红赚钱太容易,所谓捐赠,无疑为炒作。也有不少网友为他点赞,认为他奉献社会、回馈母校、助学兴教的行为“就该他红”!对此,两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23、判断说理,请你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填“正确”,错误的在题后括号填“错误”,并说明理由。
(1)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所以不会受到法律的处罚。(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秉承诚实守信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直言不讳自己与他人的各种情况。(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走进社会,快乐成长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你还参加过哪些社会实践活动(至少举2个例子)?
(2)请你说说青少年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25、2011年7月19日上午,浙江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犯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被执行死刑。同时被处以死刑的还有犯受贿罪的江苏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
(1)这体现出法律的哪些特征?(2分)
(2)体现了我国的什么治国方略?其基本要求是什么?(5分)
(3)从国家干部沦为阶下囚,这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2分)
26、2017年11月12日,2017南昌国际马拉松赛在江西南昌成功举办,赛事期间,由团市委牵头组织的来自南昌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两千多名志愿者,分布在礼仪接待、存取包、检录、纪实、安保、竞赛服务、医疗救护等各志愿服务岗位上,为赛事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志愿服务保障。12月21日2017南昌国际马拉松志愿者工作暨“青清行动”2017年度工作表彰大会对此进行了表彰。
请你回答:
(1)说说自己参加过哪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2)从亲社会行为的角度,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有什么意义?
(3)请你就养成亲社会行为向同学们提出自己的建议。
27、材料题
小华在上小学的时候是一个学习成绩郝又听话的孩子,父母和邻居经常夸奖他。可是进入初中后,他迷上了网络游戏。起初,他还能接受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教育,后来,就连父母的都听不进去了。妈妈要他这样做,他偏那样做,总是和家长唱反调,事后却又很后悔。
1、 小华的这种心理是一种什么心理?
2、这种心理有什么危害?
28、学生追星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潮流,很多中学生都为那些明星偶像着迷起来。他们盲目地“随大流”,疯狂地收集资料、相片和唱片,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又浪费钱财。更甚的是,有的学生已经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例如:温州一名17岁的中学生因为没钱亲眼见到赵薇而服毒自杀;28岁的女子杜某从16岁开始疯狂地迷恋偶像周杰伦,12年来不仅荒废了自己的学业,而且全家为了她追星倾家荡产。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中学生如此狂热地追星崇拜自己的偶像,原因是什么?
(2)为了避免材料中类似的不良现象,中学生在崇拜偶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