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由公有经济、家庭作坊、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成……逐步放开价格控制,承认私有财产和私人企业,承认股票市场、外资与合资企业,并重建经济的公共部分。”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全行业公私合营经济
B.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和平过渡的赎买政策
2、提出“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的是( )
A.邓小平
B.叶剑英
C.胡耀邦
D.陈云
3、习近平主席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逐梦开始于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渡江战役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抗美援朝的胜利
4、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有(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我们的战略目标是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全面依法治国
6、在庆祝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阅舰式上,我国第一艘航母压轴出场。如图所示,它的名字是
A. 山东舰
B. 海南舰
C. 辽宁舰
D. 广东舰
7、下列流行语出现的时间顺序是( )
①“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
②“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
③“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解放牌”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8、改革开放后,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的粮票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这一变化说明中国
A. 经济发展,物资丰富
B. 实行平均分配原则
C. 计划经济有巨大的优越性
D. 生产力水平低造成的物资匮乏
9、下图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与此图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A.通过《共同纲领》
B.作出工业化决策
C.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提出一国两制原则
10、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如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识结构图,与图中①②对应正确的是
A.科学发展观 四个全面 B.和谐社会 两个基本点
C.科学发展观 一带一路 D.科学发展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国家经济建设赢得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的重大事件是
A. 西藏和平解放
B. 与苏联建交
C. 整顿经济秩序
D. 抗美援朝
12、阅读下边示意图,其中"?”处应填上
A.英国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工业革命
13、台湾著名作家于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乡愁”问题的政策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建立经济特区
C.推行“一国两制” D.推动民众公投
14、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下列哪位领导人物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习近平
15、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
A. 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统一 B. 说明西藏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C. 挫败了列强分割西藏的计划 D. 实现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6、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这充分显示了( )
A.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B.思想革命的重要性
C.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D.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17、“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路线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A.“一化三改”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一国两制”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促进文化繁荣的举措包括
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设立茅盾文学奖
③实施“五个一工程” ④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9、1947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西藏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20、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生活新气象不断涌现。下列对改革开放后社会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凭政府发放的布票、粮票购买生活用品
B.绿色食品等概念深入人心
C.人们不仅追求好吃而且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D.开私家车出去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21、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衣:
(1)买衣服要凭____,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2)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____、____的方式。
食:
(1)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
(2)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____、____,____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住:
(1)住房比较____,室内设施简单。
(2)人均住房面积扩大,____和___明显改善。
22、读如图,回答问题
(1)2013年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________当选为国家主席,他在大会上深刻阐述了________的宏伟蓝图。
(2)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________;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文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
23、中共_______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4、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___________进行平反,要求纠正_________的错误。
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和____制度。
2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确立为基本政策: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______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内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律文献:1949年通过的《__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4)自治区建立:1947年,__________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________、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5)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27、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而确立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2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________。
(2)后果:加上当时________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29、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内容。
(1)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是 ______。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______。
(3)带领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人民称他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______。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______。
(5)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______。
30、1987年,邓小平在中共 _______ 大上阐明了______________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 __________ 为中心,坚持 ____________ ,坚持 _____________。
31、中共十九大的主题是什么?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是什么?
32、在2019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各项制度;经济、外交、军事、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____年____月_____日。
(2)新中国的成立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我国的哪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历史性决策,请完成下面填空。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上来,实行_____的历史性央策。
(5)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请你谈谈对祖国发展的感受、祝愿或建议。
33、一部人类文明史,是一部建设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的探索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政治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1949年9月,为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党派等各界人士召开了什么会议?这次会议初步建立了哪一政治制度?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作报告
图二:1949年,在天安门广场上人们载歌载舞跳秧歌,欢庆新中国诞生
材料二:文献纪录片《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还原了……抗美援朝战争,该片分为《决策出兵》、《首战告捷》、《声威大震》等12部,首次全景式记录了抗美援朝战争全过程,从出兵朝鲜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战役,以及英雄模范人物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等。
材料三: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图一中政协第一届会议的召开初步确立了哪一项政治制度?并说明图二中新中国的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决策出兵”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理解中国“声威大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改革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