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昌江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编制历史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好助手。对下图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

    B.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C.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及确立

    D.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 2、从巴黎和会上遭到列强宰割到成功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表明我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木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 3、十年动乱——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C.刘少奇冤案被平反

    D.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 4、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淮海战役”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淮海战役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B.参加淮海战役老兵写的回忆录

    C.历史论著中对淮海战役的描述

    D.电影作品《淮海战役》

  • 5、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A.1919年

    B.1945年

    C.1956年

    D.1949年

  • 6、当2008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炼油生产大国时,请不要忘记是谁在20世纪50年代为我国摘掉“中国贫油帽”的是(    )

    A. 雷锋 B. 焦裕禄 C. 王进喜 D. 邓稼先

  • 7、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全党的共同任务是

    A.建成小康社会 B.从严治党 C.依法治国 D.深化改革

  • 8、某地一大宅院的灰墙上一幅墨字对联依稀可辩:“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末

    C.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80年代末

  • 9、雅典人民以极大的热情建设家园,在国家和私人财富方面,雅典远超其他城邦,这一黄金时代的执政者是

    A.伯利克里 B.梭伦 C.马拉松 D.苏格拉底

  • 10、下表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的历史现象是(     

    皇帝

    在位时间

    在位时表现

    明武宗

    1505-1521年

    不理政事,尽情享乐,四处游玩

    明世宗

    1521-1566年

    好神仙,疏于朝政

    明神宗

    1572-1620年

    奢侈浪货,长期不理朝政

    A.财政危机加深

    B.大臣结党营私

    C.朝政日益腐败

    D.农民起义不断

  • 11、《中国的新面貌》: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美国总统)将会看到什么?”该照片在这里体现了

    ①中国正在对外开放②假冒伪劣迫使国人购买外国货

    ③经济全球化的迹象④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2、21世纪的中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亲自感受到的有

    ①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②乘飞机、高铁旅行

    ③排队、凭票购物

    ④使用移动电话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1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对这一梦想认识正确的是

    ①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基本内涵

    ②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③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

    ④确立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4、“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7年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 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 1%,农业为4.5%,工业为18%。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 年的30%上升到1957年的56.7%。”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公私合营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经济特区的建立

  • 15、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只与苏联交往政策的实施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

  • 16、1993年一位台湾有识之士指出:“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这段话表明

    A.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B.“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C.海峡两岸已经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世界经济中心从美国转移到中国

  • 17、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运用这种思想提出哪一外交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A.互不侵犯

    B.和平共处

    C.求同存异

    D.平等互惠

  • 18、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份文献的历史地位是

    A.确定了国旗国歌

    B.具有民法的性质

    C.起临时宪法作用

    D.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 19、以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基地)示意图和对外开放初期示意图。对这两幅图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与图二是因果关系

    B.图一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图二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为主

    C.图一所示各项建设遭受重大挫折,图二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D.图一重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北地区,图二对外开放开始于东南沿海地区

  • 20、对如图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体现了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B.促进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C.标志着中国开始主导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D.有利于我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地图中的历史:

    阅读下列地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位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图中的  

    3)紧邻香港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人物名字。

    (1)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2)我国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

    (3)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4)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5)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23、回顾历史,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既紧张又缓和,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900年,清政府统治时期,美国直接参与侵略中国的________战争。

    (2)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时期,美国与中国并肩作战,取得________战争的胜利。

    (3)新中国建立后,中美出现激烈对抗,1950年到1953年爆发了________战争。

    (4)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出现缓和,标志性事件是1972年________

  • 24、动乱表现:

    (1)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________事件,学校________________停工“闹革命”。

    (2)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________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国家主席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________的冤案。

  •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新成果。

  • 26、填空题

    (1)从1953年开始,我国相继对农业、手工业和______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的转变。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______

    (2)1978年,安徽凤阳______农民实行分田______,自负盈亏。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2015年,国家主席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___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5)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____________和北海舰队。

    (6)1953年,______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

  • 27、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 28、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调动农民的______,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29、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被尊称为“诗仙”的是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新中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 3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是什么?

  • 33、新中国建立所产生的国内影响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近代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救亡图存的探索从未停止。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说出李鸿章代表的洋务派选择自救的方式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梁启超在其《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法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废八股,开办新式学堂;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1912年,“民国”取代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2)阅读材料二,写出梁启超代表的维新派的核心主张。依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指出“民国”取代“帝国”的历史事件并说出它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结合所学,说出陈独秀所说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此主张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有怎样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