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8年,老舍先生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并获得了最多票。但当诺贝尔评选委员会要颁奖给老舍时,却发现老舍已经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致死。由于诺贝尔奖一般不颁给已故之人,因此中国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老舍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致死突出地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C. 民主与法制被践踏
D. 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2、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多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以阶级斗争为纲”
C. 邓小平理论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C. 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
4、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的事件是中国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C. 第一颗导弹飞行正常
D. 第一次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
5、2017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连续14年聚焦“三农”工作。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发出一系列惠农“红包”,将实实在在地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实施的惠农政策是( )
A. 减租减息
B.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免除农业税
D. 变土地私有为公有
6、造成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帝国主义的封锁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自然灾害的影响 D. 文化大革命
7、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最准确的是( )
A.同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B.同学: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同学: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D.同学:制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
8、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是指
A. 大庆油田
B. 籼型杂交水稻
C. “两弹一星”
D. 青蒿素
9、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能够全面反映这一历史阶段特征的是
A.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C.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0、1956年,中共八大后,国家开始了全国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共八大做出这一决定的依据是
A.新中国建立不久,面临帝国主义列强威胁
B.第一届人大召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成果显著
C.三大改造完成,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改变
D.自然灾害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11、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人物及成就分别是( )
A.李时珍 《本草纲目》
B.屠呦呦 青蒿素
C.莫言 《平凡的世界》
D.袁隆平 青蒿素
1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1950年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朝鲜内战爆发③土地改革开始④朝鲜战争结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2006年7月1日,中国邮政特别发行《青藏铁路通车纪念》纪念邮票,如右图“穿越可可西里”,主画面展示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中平静如镜的高原湖泊、修建在陡峭山峰的铁路、广袤无垠的草原等壮观景象。画面右下角为闲庭信步的藏羚羊,尽显高原圣地的静谧与和谐。该张邮票体现了青藏铁路建设( )
A.考虑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B.是现代化的建筑风格
C.速度最快、环境最恶劣
D.线路最长、海拔最高
14、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那么你知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哪年开始的吗?(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15、某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围绕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进行研究性学习。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彻底实现国家独立 B.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巩固新生政权
16、2018年1月1日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将改革进行到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以下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叙述正确的是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7、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A.发展乡镇企业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18、下列改革,就性质、结果和影响而言最为相似的是
①日本大化改新
②俄国1861年改革
③中国戊戌变法
④日本明治维新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9、下面几个人名和当时历史事件紧密结合,按照出生时发生的事件为依据取得姓名。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把他们的年龄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① 李文革
② 程跃进
③ 张建国
④ 宋援朝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③①④②
D.③④②①
20、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的是
A. 邓小平
B. 毛泽东
C. 周恩来
D. 江泽民
21、根据所学知识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1)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________
(2)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________的基本问题。
(3)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____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提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标志着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__。
24、_____的推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_____,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25、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1)图一人物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
图二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庆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他是________。
图三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兰考县的县委书记,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他是________。
(2)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精神是________。
26、______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7、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_____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_。
28、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___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9、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___________________,迈人了核大国行列。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____”顺利进入太空轨道,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0、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万隆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_______”的方针。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1、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其诞生是中国与哪两个国家共同倡导的?
(2)为了平息万隆会议的分歧与争论,我国哪位外交官、提出的什么方针推动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3)列举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的三个历史事件。
(4)结合上述所回答的问题,谈谈的你的感悟。
3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1)歌词中“跨过鸭绿江”的军队是什么? 司令员是什么?
(2)抗美援朝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
33、歌曲能反映时代主题,请根据以下两段歌词回答相关问题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立志团结紧。。。。。。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b、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第一段歌词反映的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2)请举出这次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写出两个即可),你认为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3)新中国为了维护政权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写出其中的两项措施
(4)第二段歌词中提到的改革开放政策是谁提出来的,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城市还是农村开始这种制度叫什么?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5)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写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4、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2)图二中,周恩来正在参加什么会议?为确保会议的圆满完成,周恩来提出了的方针起到了什么作用?
(3)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什么文件?有什么影响?图三之后,中美哪一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图四多国代表欢呼庆祝指什么历史事件?
(5)图五反映了新时期中国特色外交全面推进,当今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外交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