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顺口溜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有
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②当今百姓爱吃怪,生活胃口一再改;农民大棚种野菜,商城专把活鱼卖
③白手打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全;妻儿外出有私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④早晚喝菜粥,中午吃个米糠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A.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三大
3、“既要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地建设好,也要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建设好。”这反映“一国两制”具有( )
A.时代性
B.创新性
C.包容性
D.示范性
4、1949年10月,面对北京天安门宏大的历史盛况,仰望着伟人的身影,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时间开始了”是指中国人民
A.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真正实现当家作主
C.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民族解放
D.整体进入小康社会
5、下表是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部分农作物产量的年增长率(%)统计表,其中农作物产量出现快速增长是由于( )
| 1953-1957年 | 1958-1965年 | 1966-1978年 | 1979-1982年 |
粮食 | 3.5 | 0 | 3.5 | 3.9 |
棉花 | 4.7 | 3.1 | 0.2 | 13.9 |
油料作物 | 0 | -1.8 | 2.8 | 22.7 |
甘蔗 | 7.9 | 3.2 | 3.6 | 15.0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农村“左”的错误的纠正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6、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 )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民族英雄气概 ④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改变会议航向的亚非会议指的是
A. 万隆会议 B. 政协会议 C. 板门店和谈 D. 日内瓦会议
8、它是拜占庭帝国继承和保存古罗马光辉古典文化的历史见证;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它”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法学汇纂》
9、春秋五霸之首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10、他改变了近代中国被列强欺辱、任人宰割的历史,亲手缔造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在他的时代没有人敢碰中国,即便强大的“老美”也只能乖乖地坐在谈判桌前。这里的他指的是( )
A. 邓小平 B. 毛泽东 C. 蒋介石 D. 孙中山
11、下列是某校为举办“中国共产党早期奋斗历程”主题班会,请你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它们排序
①井冈会师创新路
②南湖游船开天地
③八一枪声建军队
④遵义会议扭乾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12、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3、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14、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充分说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C. 我国建立了深圳、上海、汕头、厦门、海南岛五个经济特区
D.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一位将军:“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建国初期,“彭大将军”指挥并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是
A. 台儿庄战役
B. 渡江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抗美援朝战争
1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助人为乐的大爱行动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根本问题,赋予了自己22年生命以无限的长度”。这讴歌的是
A.黄继光 B.焦裕禄 C.雷锋 D.王进喜
17、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他是指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遵义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二大
18、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中的“同”不包括:
A. 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B. 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C. 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D. 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19、“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当你唱起这首歌的时候,你会想到的是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与之密切相关:
A.多党合作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九省通衢”的武汉不仅是国内多条铁路的交汇点,也是中欧班列(汉堡—武汉)的起点。3月28日,复工后的中欧班列(武汉)开启了常态化运营。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依靠的是( )
A.丝绸之路经济带货运大通道 B.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货运大通道
C.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资金支持 D.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
21、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________”;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___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________制度;建国后,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是________制度。
23、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________,消灭了______;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24、青蒿素:
(1)概况:____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______的新方法。
(2)荣誉: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_______或_______奖。
(3)意义:开创了治疗________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25、________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和平统一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________年12月。
27、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上对应的内容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4)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29、填空题: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每空,
(1)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________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2012年,________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即“中国梦”。2013年,他又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合起来称为“________”。
(3)1972年,美国总统_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_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0、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__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食道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31、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以及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摩擦不断。
(1)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什么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请列举一例史实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主权完整与国家安全威胁之严重”?
(2)新中国成立时实行什么外交政策?后来又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该场景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1972年,什么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5)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一直在积极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终在哪一年成为WTO的一员?近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请问当前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未来中美关系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32、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历史性决策,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请根据历史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全会是指哪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哪年?
(2)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指什么?实行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3)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谁?
(4)这次会议召开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3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哪一年?此会议的内容有哪些,又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4、建国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在不断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三 建国后,历年粮食产量变化图(单位:亿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涉及的有关历史事件在何时得到基本完成?该事件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哪一制度?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
(3)观察材料三,从1978到1997年我国粮食产量呈现怎样的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从上述材料反映的我国农村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