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图片可以确立的研究主题是
A.宋代商业繁荣 B.交通运输业发达
C.宋代印刷水平高 D.造船业闻名世界
2、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的是
A. 太白金仙
B. 李白
C. 白居易
D. 白山
3、它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这部史书的作者是
A.司马迁
B.司马炎
C.司马光
D.苏轼
4、宋太祖在位期间,注重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他把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的措施是
A.设置通判
B.削弱相权
C.设节度使
D.设置转运使
5、《明史·职官制》记载,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璋立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
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D. 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
6、元朝的建立者是
A. 铁木真
B. 忽必烈
C. 成吉思汗
D. 文天祥
7、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灭亡这个封建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
A. 鲜卑族 B. 党项族
C. 女真族 D. 蒙古族
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宋代得以强化。为加强对地方知州的监督,北宋设立的官职是
A.御史大夫
B.司隶校尉
C.刺史
D.通判
9、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瓷窑众多。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A.江西景德镇
B.湖北汉口镇
C.吴江盛泽镇
D.广东佛山镇
10、《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知元朝( )
A.驿站加强了各地联系
B.丝绸之路促进贸易往来
C.对外贸易遍及全世界
D.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11、他深入民间、品尝百药、辨别药性,他的书里载有药物1892种,首先在药物分类上采取“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这里的“书”指的是
A.《伤寒杂病论》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三国演义》
12、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
A. 文天祥 B. 郑和 C. 戚继光 D. 岳飞
13、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但二人作品的内容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倾向不同
C.才学气质不同
D.所处社会环境不同
14、位于巴林左旗镇东南郊的上京遗址,曾是契丹建国之初的都城。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元昊
B.阿保机
C.阿骨打
D.铁木真
1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中完成是在
A.汉朝 B.南宋 C.唐朝 D.元朝
16、某一著作刊行后,促进了本草学的进一步发展,愧朱谟的《本草汇言》、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等,均是在其著作启示下著成。下列对这一著作评价最恰当的是
A.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药物学著作
C.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D.明代末年一部极其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17、下图是我国经济发展演变历程示意图。下列对此图反映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南方落后于北方
B.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开发,南北经济渐趋平衡
C.唐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D.经济重心的转移一直伴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
18、下列属于对外交往的事件有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岳飞抗金
③戚继光抗倭
④郑和下西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9、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生活的民族是( )
A.女真族 B.契丹族 C.党项族 D.回纥族
20、“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指的是下列哪个历史人物的冤案( )
A.刘少奇 B.贺龙 C.彭德怀 D.陶铸
21、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________,植棉地区向北推进到_______________。
22、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统治全国:清朝以_________为都城,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力量,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________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23、________、________、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24、明末,__________成为起义的主力军,他提出了“__________”的口号,得到农民拥护,1644年结束明朝统治。
25、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_____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6、繁华的都市生活
(1)北宋的开封、南宋时的____、元朝时的____,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____的场所,叫做“____”。瓦子中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____”。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3)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____,最为重视。
(4)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_。杂剧形成于____。
27、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________,代表作_________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_______,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28、巩固西北边疆
(1)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蒙古贵族_____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2)____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清朝设置_____,(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驻军设哨,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3)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杰出首领___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____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29、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高僧是________。
30、《__________》有“东方医学宝典”美誉,作者李时珍。《______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宋应星。
31、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过许多历史人物,他们的作为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将下列人物和他们的作为或事迹进行配对。
(1)将下列史实字母序号填人入格中相应的位置。
A.开凿大运河 B.设立锦衣卫 C.建立行省制度
D.出现贞观之治 E.设立军机处 F.杯酒释兵权
古代帝王 | 史实 | 古代帝王 | 史实 |
隋炀帝(杨广) |
| 元世祖(忽必烈) |
|
唐太宗(李世民) |
| 明太祖(朱元璋) |
|
宋太祖(赵匡义) |
| 清雍正帝 |
|
(2)请在下列人物后面的横线上填写与之相对应的作品字母序号。
A.《红楼梦》 B.《窦娥冤》 C.《西游记》 D.《资治通鉴》
①司马光:_____;②关汉卿:_____;③昊承恩:_______;④曹雪芹:______。
32、举出明朝三部科技名著名称和作者。
3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应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1)材料一中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出发生在他统治时期的民族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例。
材料二 北宋与辽、夏,南宋与金之间曾经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各有攻守。作为战守的产物,双方出现了三次议和……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三次议和是有积极意义的……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三次和议”有什么积极意义?请说出我国历史上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
材料三 雍正皇帝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时遵循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设置了什么官职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