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很精彩,我要去读读。”小丽读了《马可·波罗行纪》。此书中,小丽可能会读到的场景是
A.扬州的人民大面积地种植橄榄、番匣
B.蒸汽轮船沿运河把南方的粮食运往北方
C.往来的官吏们在某地驿站吃饭、休息
D.元大都有雄伟的高架引水桥、圆形剧场
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图中空格内应填写的是( )
A.春秋战国
B.三国鼎立
C.南北朝
D.五代十国
3、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通过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兰的成长、爱情、婚姻故事,展开了一幅由闺阁少女到侯门主母的生活画卷。在这部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镜头是( )
A. 传阅印刷的《史记》 B. 挂年画,贴“桃符”
C. 到紫禁城面见皇帝 D. 诵读苏东坡的词作
4、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①交子②夜市③瓦子④岁币⑤勾栏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5、“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指( )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水经注》 D.《齐民要术》
6、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之句,句中的“唐宗”是指哪位皇帝
A.李世民
B.李渊
C.李白
D.李隆基
7、“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朝《陇西行》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对诗句的理解符合事实的是
A.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C.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
D.吐蕃归属唐朝管辖
8、魏源在《圣武记》中写道:“是时,朝廷已平三藩,定陇蜀,收台湾,和鄂(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臣于朝,下诏亲征。”这里的“圣祖”是( )
A. 汉武帝 B. 北魏孝文帝
C. 元世祖 D. 康熙帝
9、“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科举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度
10、在北宋与辽的澶州之战中,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宋朝大臣是( )
A. 赵普 B. 寇准 C. 宋璟 D. 史思明
11、宋史记载:“国爱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
A.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
B.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D.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12、在我国家喻户晓“杨家将的故事”反映的是
A. 北宋与辽的关系
B. 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C. 北宋与金的关系
D. 南宋与金的关系
13、《牡丹亭》的作者是
A. 汤显祖
B. 关汉卿
C. 张择端
D. 赵孟頫
14、下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该图反映了民族关系史上的哪次和亲
A.汉高祖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 B.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C.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D.王昭君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
15、长中九年级(1)班先杰同学因模考失利而烦闷,老师给他打气说:“早发现问题,也是好事!你总结好原因,落实到行动上,下次一定能考好。”老师的教诲蕴含了对立事物互相转化的道理,这和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 )
A.封建礼教奠基者孔子
B.法治思想倡导者韩非子
C.尚贤兼爱主张人墨子
D.朴素辩证法提出者老子
16、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 B. 增进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往来
C. 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D. 打破了世界各国的隔绝状态
17、下面这幅“瓦内说书”诗配画中的场景,最早出现在下列哪个城市中( )
A.唐代长安
B.北宋开封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18、“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9、“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A.造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B.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C.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 D.形成从军为荣的风气
20、某史书巨著,总结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它是( )
A. 《论语》 B. 《史记》 C. 《资治通鉴》 D. 《三国演义》
21、明代中期,吴承恩创作的《______》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清代的戏曲艺术进入更为繁荣时期,最有影响的是______和京剧。
22、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____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23、识图题
(1)填写出辽、北宋、西夏的相应位置:
A. B. C.
24、历史上,很多中央政权都重视维护边疆的稳定和捍卫祖国的统一。
(1)1793年,清朝颁布《_____》,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2)元朝政府设置_____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3)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
25、辽太宗时,占领_______,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6、1644年_____(人物)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朝崇祯皇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27、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________,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28、清朝的__________政策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9、改错题:下列各小题的历史叙述中均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1)隋朝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
(2)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3)明朝南京城中的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30、编排历史短剧,大家找来了A《本草纲目》、B《资治通鉴》、C《牡丹亭》、D《送子天王图》、E《天工开物》等书做道具,请你帮忙分派给下列演员。只写序号即可
(1)剧中的刘大是一个医生,喜欢钻研中医中药书,你分派给他——
(2)剧中的赵二是个农民,想查找农事的经验,你分派给他——
(3)剧中的张三爱好书画,想临摹“画圣”的作品,你分派给他——
(4)剧中的李四是个戏迷,想研究明清时期戏剧发展情况,你分派给他——
(5)剧中的王五是个史学家,想研究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你分派给他——
31、对号连线(请将朝代、人物、作品正确连线)
32、请列举出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3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半盈”,不需要外洋货物,面对西方殖民者日益猖獗的侵扰活动,从国家安全出发,关闭国门。
材料三:纵观中国历史,我国自汉唐始便是海洋强国,再到宋、元延续,直至明朝转折,清朝衰退,由强国变为弱国,教训深刻。
——2012年12月20日《南方日报》
(1)明朝哪位皇帝最早派遣郑和下西洋?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清朝的什么政策?请你总结出该政策对中国社会有什么严重危害?
(3)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港口专门设立了加强管理的机构是什么?
(4)清朝时,中国“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联系今天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谈谈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