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鸡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这些典故都与_________有关。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仁宗

    D.宋高祖

  • 2、2022年5月5日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共青团中央抖音公众号发表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视频。网友留言:“我已经不是团员了……因为我是一名光荣的党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的奋斗目标是(     

    A.建成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

    B.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一,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 3、宋朝政府在泉州等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蕃市 B.总税务司 C.市舶司 D.吐蕃坊

  • 4、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夷岛”是指

    A. 台湾

    B. 荷兰

    C. 日本

    D. 葡萄牙

  • 5、江南地区在汉代时“地广人稀、刀耕火种”,发展到宋代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景象。这一变化表明了

    A.耕地面积的增加 B.科学技术的突破

    C.对外贸易的发展 D.经济重心的南移

  • 6、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的重大事件是

    A.中国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开放满洲里等边境城市

    D.成功申请北京奥运会举办权

  • 7、曾有人评价说:“洪秀全领导的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服的顽强反抗精神”。该运动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 8、唐代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一诗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此河”指的是

    A.黄河 B.大运河 C.淮河 D.江南河

  • 9、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建立隋朝,统一全国

    B.开创科举制

    C.开通隋朝大运河

    D.修万里长城

  • 10、下列制度和技术创新及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曲辕犁和筒车  ②科举制  ③郾城大战  ④交子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①④③ D.①④②③

  • 11、“贞观之治”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虚心纳谏

    B. 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C.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D. 减轻农民负担

  • 12、小奇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焚书坑儒”、“推恩令”、“文字狱”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测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对外文化的交流

    C. 封建专制的加强   D. 民族政策的演变

  • 13、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出现在下列哪一人物统治时期?

    A.唐太宗 B.宋太祖 C.秦始皇 D.明太祖

  • 14、唐朝时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这突出说明了当时唐朝的社会风气是( 

    A. 封闭保守、狭隘自私   B. 胡汉交融、兼容并蓄

    C. 盲目模仿、不思进取   D. 夜郎自大、唯我独尊

  • 15、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

    A. 社会动乱,战争频烦   B. 城市发展,商业繁荣

    C. 中外交流日益增多   D. 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 16、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

    A. 《水浒传》

    B. 《三国演义》

    C. 《聊斋志异》

    D. 《红楼梦》

  • 17、东汉初期因采取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统治者是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 18、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 19、“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宁向西方一步死,也绝不向后一步生”这三首诗词、对联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 戚继光、鉴真、玄奘 B. 郑成功、玄奘、鉴真

    C. 鉴真、郑成功、戚继光 D. 戚继光、鉴真、玄奘

  • 20、北宋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在各州设置(   )

    A. 转运使   B. 宰相   C. 通判   D. 节度使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唐太宗知人善任,大臣房玄龄敢于进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 22、宋代,手工业兴盛,______(城市名)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商业贸易繁荣,在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作______

  • 23、明清时期形成的大商帮是________________

  • 24、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________,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________。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____钓鱼岛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 2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________完成。

     

  • 26、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

  • 27、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______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   ______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寇。

  • 28、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______,东南到______及其附属岛屿。

  • 29、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_。后来,明成祖又设立了同类机构_____

  • 30、成效:促进了____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词所说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你能说出词中提及的四位帝王的称号及与他们有关的历史事件吗?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聚焦社会热点

    放眼全球,瘟疫是最大的人类杀手,没有之一。美洲大陆上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玛雅文明的消亡背后,都隐现着瘟疫的魔影,而埃及、巴比伦和印度三大文明古国,还有曾经显赫一时的古罗马帝国,亦是战争与瘟疫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瘟疫从未压垮过中华民族,这与中国自古至今的抗疫智慧是密不可分的。

    材料一  唐朝中期以前,疫情通常被消灭于萌芽阶段,唐朝中期以后疫情频发,代宗辛丑岁(762年),大旱,三吴饥甚,人相食。明年大疫,死者十七八,城郭邑居为之空虚,而存者无食,亡者无棺殡悲哀之送。

    ——《吊道殣文》

    (1)要求:按照自身情况从①②中任选一小题进行作答,多答不得分;答题纸上必须注明所选题号。

    ①(基础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中期以前疫病能迅速消灭在萌芽阶段的原因有哪些?

    ②(拔高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中期以后,疫情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其令郡国被(遭受)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

    ——《汉书》

    材料三  “可敕太常于闲敞之处,别立一馆,使京畿内外疾病之徒,咸令居处。”

    ——《魏书帝记》

    材料四  “官巡抚,量给医药,询问救疗之术,各加拯济,事毕条疏奏来。”

    ——《全唐文》

    (2)要求:按照自身情况从①②③中任选一小题进行作答,多答不得分;答题纸上必须注明所选题号。①(基础题)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应对疫病流行所采取的措施。

    ②(中档题)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应对疫病流行所采取的措施。

    ③(拔高题)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古代应对疫病流行所采取的措施。

    材料五  中医和中药在组织疫情蔓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和广泛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用,传承中医药事业”。

    (3)中国古代医药学成就显著,请列举一部明朝的医药学巨著并写出这部著作的作者。

    (4)请你谈谈,在今天我们如何将中国传统中医文化发扬光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