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这些典故都与_________有关。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仁宗
D.宋高祖
2、2022年5月5日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共青团中央抖音公众号发表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视频。网友留言:“我已经不是团员了……因为我是一名光荣的党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的奋斗目标是( )
A.建成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
B.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一,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3、宋朝政府在泉州等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蕃市 B.总税务司 C.市舶司 D.吐蕃坊
4、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夷岛”是指
A. 台湾
B. 荷兰
C. 日本
D. 葡萄牙
5、江南地区在汉代时“地广人稀、刀耕火种”,发展到宋代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景象。这一变化表明了
A.耕地面积的增加 B.科学技术的突破
C.对外贸易的发展 D.经济重心的南移
6、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的重大事件是
A.中国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开放满洲里等边境城市
D.成功申请北京奥运会举办权
7、曾有人评价说:“洪秀全领导的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服的顽强反抗精神”。该运动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8、唐代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一诗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此河”指的是
A.黄河 B.大运河 C.淮河 D.江南河
9、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建立隋朝,统一全国
B.开创科举制
C.开通隋朝大运河
D.修万里长城
10、下列制度和技术创新及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曲辕犁和筒车 ②科举制 ③郾城大战 ④交子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①④③ D.①④②③
11、“贞观之治”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虚心纳谏
B. 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C.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D. 减轻农民负担
12、小奇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焚书坑儒”、“推恩令”、“文字狱”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测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对外文化的交流
C. 封建专制的加强 D. 民族政策的演变
13、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出现在下列哪一人物统治时期?
A.唐太宗 B.宋太祖 C.秦始皇 D.明太祖
14、唐朝时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这突出说明了当时唐朝的社会风气是( )
A. 封闭保守、狭隘自私 B. 胡汉交融、兼容并蓄
C. 盲目模仿、不思进取 D. 夜郎自大、唯我独尊
15、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
A. 社会动乱,战争频烦 B. 城市发展,商业繁荣
C. 中外交流日益增多 D. 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16、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
A. 《水浒传》
B. 《三国演义》
C. 《聊斋志异》
D. 《红楼梦》
17、东汉初期因采取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统治者是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18、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9、“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宁向西方一步死,也绝不向后一步生”这三首诗词、对联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 戚继光、鉴真、玄奘 B. 郑成功、玄奘、鉴真
C. 鉴真、郑成功、戚继光 D. 戚继光、鉴真、玄奘
20、北宋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在各州设置( )
A. 转运使 B. 宰相 C. 通判 D. 节度使
21、唐太宗知人善任,大臣房玄龄敢于进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22、宋代,手工业兴盛,______(城市名)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商业贸易繁荣,在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作______。
23、明清时期形成的大商帮是________和________。
24、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________,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________。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____钓鱼岛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2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________完成。
26、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
27、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______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 ______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寇。
28、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______,东南到______及其附属岛屿。
29、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_。后来,明成祖又设立了同类机构_____。
30、成效:促进了____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31、连线
32、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词所说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你能说出词中提及的四位帝王的称号及与他们有关的历史事件吗?
33、聚焦社会热点
放眼全球,瘟疫是最大的人类杀手,没有之一。美洲大陆上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玛雅文明的消亡背后,都隐现着瘟疫的魔影,而埃及、巴比伦和印度三大文明古国,还有曾经显赫一时的古罗马帝国,亦是战争与瘟疫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瘟疫从未压垮过中华民族,这与中国自古至今的抗疫智慧是密不可分的。
材料一 唐朝中期以前,疫情通常被消灭于萌芽阶段,唐朝中期以后疫情频发,代宗辛丑岁(762年),大旱,三吴饥甚,人相食。明年大疫,死者十七八,城郭邑居为之空虚,而存者无食,亡者无棺殡悲哀之送。
——《吊道殣文》
(1)要求:按照自身情况从①②中任选一小题进行作答,多答不得分;答题纸上必须注明所选题号。
①(基础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中期以前疫病能迅速消灭在萌芽阶段的原因有哪些?
②(拔高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中期以后,疫情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其令郡国被(遭受)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
——《汉书》
材料三 “可敕太常于闲敞之处,别立一馆,使京畿内外疾病之徒,咸令居处。”
——《魏书帝记》
材料四 “官巡抚,量给医药,询问救疗之术,各加拯济,事毕条疏奏来。”
——《全唐文》
(2)要求:按照自身情况从①②③中任选一小题进行作答,多答不得分;答题纸上必须注明所选题号。①(基础题)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应对疫病流行所采取的措施。
②(中档题)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应对疫病流行所采取的措施。
③(拔高题)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古代应对疫病流行所采取的措施。
材料五 中医和中药在组织疫情蔓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和广泛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用,传承中医药事业”。
(3)中国古代医药学成就显著,请列举一部明朝的医药学巨著并写出这部著作的作者。
(4)请你谈谈,在今天我们如何将中国传统中医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