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的到来
2、唐玄宗时期出现的少数民族政权渤海国统治的地区位于今天的( )
A.东北地区
B.云南地区
C.西藏地区
D.新疆地区
3、下列属于明朝末期国势衰落的表现是( )
①土地兼并严重
②农民大量逃亡
③对清作战连年失利
④东北满族势力崛起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4、马克思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B.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的顺序是
A.从诗、词到散曲、小说 B.从诗、词到小说、散曲
C.从词、诗到小说、散曲 D.从诗、散曲到小说、词
6、589年隋朝文帝统一全国以灭掉哪一个朝代为标志?
A.北周 B.后周 C.北魏 D.陈朝
7、宋代开封城内许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称为
A.“夜市”
B.“草市”
C.“瓦子”
D.剧院
8、元朝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我们今天省级自治区的划分,都来自元朝的
A.郡县制度 B.分封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度
9、《百家讲坛》中蒙曼副教授在点评隋炀帝这个毁誉参半的悲情帝王时指出,隋炀帝顶着一个“炀”的谥号,这可是整个古代中国最差的谥号了。隋炀帝之所以顶着“最差的谥号”,其原因不包括他( )
A.三游江都
B.三征高丽
C.营造东都洛阳
D.渡江灭陈
10、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 )
A.广州 B.上海 C.南京 D.武汉
11、唐太宗任命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敢于断的杜如晦做宰相说明唐太宗( )
A. 开明开放,海纳百川 B. 重视农业,发展生产
C.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D. 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12、《元史·地理志》中记载,元朝“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材料表述的是
A.元朝国力强盛
B.元朝疆域辽阔
C.汉唐疆域狭小
D.汉唐国力强盛
13、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体现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吐蕃是下列哪个民族的祖先( )
A.蒙古族
B.藏族
C.满族
D.维吾尔族
14、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思维导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南宋
B.金
C.西夏
D.蒙古
15、史论结合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论逻辑正确的是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明长城和北京城的修建 |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
B | 北宋出现"瓦子" |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C | 明朝设"厂卫"机构 | 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
D | 清朝大兴文字狱 | 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
A.A
B.B
C.C
D.D
16、苏州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我国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朝代是( )
A. 汉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
17、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确立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是
A.武力解放台湾
B.一国两制
C.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D.“三不”政策
18、下列作品中,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
A.《秦中吟》 B.《红楼梦》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19、“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文中“此河”是( )
A.黄河
B.珠江
C.灵渠
D.大运河
20、一位历史老师在复习课导入时出示了以下三幅图片,由此可知,本节课复习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1、目的:为了加强_____,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2、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____发明的。此后,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____。到了元代,著名的科学家王祯在《____》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____。元朝中期,出现了____印刷。
23、唐太宗时__________西行天竺取经:《本草纲目》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4、宋朝的________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5、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__________”,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流传四方。
26、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还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______”政策,严格限制_________。
27、科技名著
(1)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_____》,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宋应星的科技巨著《_____》,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_____”。
(3)徐光启的农业著作《_____》,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末一部重要的____科技巨著。
28、填空题。
(1)1271年,____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2)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清朝颁布禁海令,由朝廷特许的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不懈努力,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药物学巨著《____》。
(4)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____,代表朝廷管理西藏事务,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5)清朝前期,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乾隆时期,设置 ____,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29、郑和下西洋
(1)前提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_____,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_____”,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
(3)概况:从_____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_____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_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和_____。
(4)影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_____,不仅增进了中国与_____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______,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30、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嘉峪关
B.山海关
31、明清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达到古代最高峰。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说出明朝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材料二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代史学家赵翼
(2)材料二是对哪一机构的描述?这一机构是哪个皇帝在位时设立的?
材料三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
(3)材料三中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32、列举辽宋夏金元时期各个民族建立的政权。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政治局面上呈现什么特点?
3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永乐三年(1405 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有何历史影响?
材料二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自有戚爷会抵挡。
(2)材料二中的“戚爷”指的是谁?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3)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