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史学家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宋朝得到选拔的官员中,有多于三分之一的人来自平民家庭,如此大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是惊人的。下列各项中,与此现象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宋朝尽力提高平民地位
B.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度
C.宋朝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D.宋朝的经济高度发达
2、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出现于唐玄宗统治前期
B.“开元盛世”称赞的是唐玄宗
C.这时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D.皇帝任用贤相房玄龄等实行一系列改革
3、他统一了蒙古草原,发动了大规模扩张战争,曾是毛泽东笔下的“一代天骄”,这个历史人物是()
A. 铁木真 B. 忽必烈
C. 完颜阿骨打 D. 松赞干布
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做汴州”该诗形象的反映了南宋时期( )
A. 商品经济发达 B. 对外交往频繁
C. 文学艺术繁盛 D. 南宋统治阶级苟且偷安
5、某班组织一场朗诵会,小张同学朗读了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文学作品就体裁来看属于( )
A.楚辞 B.汉赋 C.唐诗 D.宋词
6、下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其中的a、b、c、d指四个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②b的都城在上京
③与c并立的西夏由党项族建立
④d的建立者是忽必烈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7、“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的“执政之府”是
A. 市舶司 B. 中书省 C. 锦衣卫 D. 军机处
8、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以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A.江泽民 B.邓小平 C.习近平 D.胡锦涛
9、学习了唐朝的历史后,老师让学生找出唐玄宗在位时的盛世局面,应该是(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康乾盛世” D.“光武中兴”
10、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人物是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11、下图是绘画《送子天王图》(局部),其作者是
A.阎立本
B.赵孟頫
C.张择端
D.吴道子
12、杭州西湖畔岳王庙是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而建,与岳飞同一朝代组织抗元斗争的是
A.寇准
B.文天祥
C.韩世忠
D.史可法
13、.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如此评价北京城的原因不包括( )
A. 建设北京城消耗巨大,没有稳定的政局和繁荣的经济不可能做到
B. 北京城的建设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北方边疆的管辖,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 北京城是明成祖迁都北京后营造的,布局合理,宫宇众多
D. 北京城的布局和设计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大一统国家的宏伟气派
14、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政权的更迭与分立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
15、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 )
A.防止人民反抗
B.巩固君主专制
C.压制知识分子
D.加强思想控制
16、明朝时期,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其中按察使司负责的是
A.地方的民政 B.地方的财政
C.地方的军务 D.地方的司法
17、自古以来,各族人民驰骋于中华大舞台。史书记载:“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民族是
A.蒙古族 B.突厥族 C.女真族 D.回鹘族
18、下图人物科学发明是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器 D.指南针
19、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A. 设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 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C. 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
D. 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
20、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的我国古代发明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和火器的发明
21、汤显祖是明朝著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是昆曲《________》。
22、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时间:_____年
(3)支持者:_____
(4)目的:摆脱_____,实现_____。
(5)主要措施:
①经济方面:募役法、_____、农田水利法
②军事方面:_____
(6)成效: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_____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
(7)结果: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23、唐太宗时期重用敢于直言纳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24、________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统一全国;_______年,元灭南宋残部,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25、明朝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________。
26、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该书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27、________年10月,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28、元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
29、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辽),都城在上京他就是辽太祖。
30、元朝建立的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________。
31、请对下列著作与相关作者进行搭配
李白 《长生殿》
苏轼 《水浒传》
关汉卿 《春夜洛城闻笛》
洪昇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施耐庵 《窦娥冤》
宋应星 《天工开物》
32、建筑是时代的体现。依据提示列举相应的内容。
(1)中日唐朝友好关系的见证,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建筑是________。
(2)《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元朝繁华景象的城市是________。
(3)明朝北京城的核心是宫城即________。
33、 纵观中国历史,封建社会的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
(1)中国“皇帝制度”的确立始于哪个朝代?
材料二
(2)上图中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三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肆)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中朱元璋是如何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重大改组”的?
材料四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右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4)材料四中导游所说的“偏房”的设置有何重要影响?
(5)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