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宋时期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引自( )
A. 菲律宾 B. 南美洲 C. 越南 D. 印度
2、清朝后期,“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主要表明清政府实行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对外开放政策 D.鼓励垦荒政策
3、唐朝时被北方各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的皇帝是
A. 唐高祖 B. 唐玄宗 C. 唐太宗 D. 武则天
4、《西游记》以玄奘西行为原型,用神话的方式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艰难历程。其中的“西天”是指
A.大秦
B.天竺
C.波斯
D.大食
5、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6、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D.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7、下列这组历史图片都可用于研究
A.契丹族的兴起以及辽与宋的政权并立
B.党项族建立西夏并仿效唐宋进行改革
C.女真族建立金朝并先后灭亡辽与北宋
D.中原政权历来重视加强与藏族的关系
8、“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创立科举制
D.推行行省制度
9、我国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台湾省
B.琉球府
C.夷洲县
D.澎湖巡检司
10、明朝时期,中国对外交往中出现的新现象是
A. 开始了与日本的友好交往
B. 开始了与朝鲜的友好往
C. 开始了与欧洲强国的科技交流
D. 开始遭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11、元朝设立的专门管理西藏地区军政事务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中书省
12、唐玄宗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结束了政治混乱的局面。此后,为了巩固统治,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
①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②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③分封诸侯,镇守边疆
④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毛泽东诗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实行行省制度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14、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繁荣与开放时期,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鉴真东渡
B.安史之乱
C.靖康之变
D.八国联军侵华
15、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国家建立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民族政权并立 D.早期国家的出现
16、宋朝时期他们规定向政府交税,他们的经济活动对城乡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自身的社会地位也发生变化,“他们“指的是
A. 士人
B. 农民
C. 作坊工
D. 商人
17、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扮演了京剧《贞观盛事》中一位耿直进谏的名臣。这位名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18、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
A.耧车 B.翻车 C.曲辕犁 D.筒车
19、李自成的“均田免赋”口号是针对明末以下哪些情况提出的
①土地高度集中
②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③赋税沉重
④物价昂贵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是
A.春节 B.端午节 C.劳动节 D.元宵节
21、瓦子在宋代的城市盛行,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2、下图人物是______
23、唐末爆发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________率领下,建立大齐政权。
24、隋朝大运河北起涿郡,南至余杭,他们分别是今天的________、________。
25、唐太宗时期,__________远嫁吐蕃,奠定了汉藏两族密切交往的基础。元朝时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__。
26、台湾在元朝时被称为________。
27、随日本遣唐使一同来中国的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东汉末年的名医_____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29、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_______年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______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30、明清时期时代的特征是________。
31、诗仙 杜甫
画圣 李白
药王 吴道子
诗圣 孙思邈
32、说出“史学两司马”的史学巨著。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代科举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只要登科一般都授予官职,逐渐形成庞大的文官集团。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参考书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这一变化的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回答宋朝的科举考试有什么突出的特点?依据所学回答宋朝“注重文教事业”与当时的哪一政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