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运城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李白在一首诗中描写了历史上某次战役的情况:“二龙争战决雌雄,□□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此处□□应填

    A.长平 B.官渡 C.赤壁 D.淝水

  • 2、唐朝时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的是( )

    A. 洛阳 B. 涿郡 C. 咸阳 D. 长安

  • 3、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4、电影《女驸马》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唱词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 5、《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等科技成果都(   )

    A. 属于农学研究领域   B. 属于医学研究领域

    C. 反映了明朝的科技成就   D. 促进北宋商业发展

  • 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是( )

    A. 元宵节

    B. 端午节

    C. 中秋节

    D. 春节

  • 7、下列农业生产工具中,唐朝时发明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旅人漂泊异乡的愁绪。在文学形式上,它属于

    A. 元曲

    B. 汉赋

    C. 宋词

    D. 唐诗

  • 9、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       

    A.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B.国家分裂,生活倒退

    C.统一趋势增强,封建经济倒退

    D.军阀割据混战,人民生活困苦

  • 10、元朝时在中书省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它们是(   )

    A.吏、礼、财、兵、刑、工 B.吏、户、礼、兵、刑、工

    C.吏、户、艺、兵、刑、工 D.吏、书、医、兵、刑、工

  • 11、“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隋唐的科举制

    B.明朝的八股取士

    C.明朝的厂卫制度

    D.清朝的军机处

  • 12、下列属于明朝末期国势衰落的表现是(   )

    ①土地兼并严重 

    ②农民大量逃亡 

    ③对清作战连年失利 

    ④东北满族势力崛起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13、下列图片是北宋时期(1111年)的政权示意图,空白方框内应填( )

    A. B.西夏 C. D.女真

  • 14、藏族的祖先是

    A. 突厥

    B. 吐蕃

    C. 回鹘

    D. 靺鞨

  • 15、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下列示意简图中大致反映隋朝大运河的是( )

    A.

    B.

    C.

    D.

  • 16、宋代市民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发达,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能做到的是①与李白饮酒作诗②逛“夜市”、“晓市”③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   ④去瓦子欣赏各种表演节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7、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郑和 D.李自成

  • 18、“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以上内容属于唐太宗推行的(   

    A.经济措施

    B.政治措施

    C.思想措施

    D.文化措施

  • 19、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

    A. 在西藏设立行省 B. 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C. 在西藏设置卫所 D. 设置驻藏大臣

  • 20、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亚洲史研究的泰斗勒内·格鲁塞评价:“由于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一个不可预知的中国,一个英雄史诗的中国,改写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的文明史。”下列不属于唐太宗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A. 玄奘西行

    B. 文成公主入藏

    C. 被尊称为“天可汗”

    D.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小说:

    小说

    作者

    成书时间

    主要内容

    《三国志通俗演义》

    ______

    元末明初

    描写了_____________、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成功地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全书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是我国______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_________

    施耐庵

    元末明初

    __________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________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运用______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西游记》

    __________

    明代中期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_______得到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小说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

    影响:明代的这三部小说虽然主题和风格各异,但都规模宏大,结构严整,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语言生动,问世后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家喻户晓,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并对以后的小说、_______等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22、________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 23、册封“达赖喇嘛”的的皇帝是________

  • 24、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________,都城________

     

  • 25、文成公主和________公主先后嫁到吐蕃,促进了唐朝和吐蕃的优好关系。

     

  •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朝代。

    (1)开通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简车等生产工具

    (3)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4)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花生等

     

  • 27、_______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 28、589年,隋文帝灭掉________朝,统一全国。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北抵________,南至________,连接了海河、________、淮河、________、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________的运河。

  • 29、下图是某个朝代修建的万里长城示意图。请认真看图,然后指出:朝代是_______,东起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_______

  • 30、和议:北宋与西夏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________向宋称臣,宋给西夏________。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吴承恩 《西游记》

    司马光 《窦娥冤》

    罗贯中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三国演义》

    李白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 《天工开物》

    宋应星   《静夜思》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瓷窑。

    (1)如冰如玉的青瓷

    (2)类雪似银的白瓷

    (3)有别致美感的瓷器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组:会议展播厅】

    材料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1)材料一中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制定宪法。那么,你知道在这次会议上制定并通过了哪一部法律文件吗?其性质如何?

    【第二组:变革探索线】

    材料二:

    (2)在材料二的这条线索中A发生了怎样的变革?这次变革有何重大意义?

    (3)材料二中的C和D这两个时间段内,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挫折和失误?

    【第三组:成果展示台】

    材料三:

    (4)材料三中的纪念邮票反映的是“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请你再列举出两例“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

    【第四组:感悟启示坊】

    (5)在新中国的建设与探索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误。请你从这些成功与失误中总结一下经验教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