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莆田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面地图反映的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清朝稳定了西北边疆

    C.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D.清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 2、我国古代被称为“书圣”“诗仙”“诗圣”的分别是( )

    A. 王羲之、吴道子、李白 B. 王羲之、李白、杜甫

    C. 张旭、顾恺之、李白 D. 张旭、顾恺之、杜甫

  • 3、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下列属于唐朝创新并发展的制度是

    A.察举制

    B.屯田制

    C.科举制

    D.金瓶掣签制

  • 4、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李清照

    B.武则天

    C.杨贵妃

    D.慈禧太后

  • 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

    B.宋夏和议

    C.宋金对峙

    D.宋元对峙

  • 6、下面这幅漫画讲述的是某位历史学家小时候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同学的故事,该历史学家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A.《史记》 B.《窦娥冤》 C.《资治通鉴》 D.《念奴娇》

  • 7、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与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工业进程中产生巨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的“三种机械发明”指的是

    ①造纸术

    ②印刷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8、唐代有一位诗人,其诗风飘逸洒脱,充满想像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人们称他为“诗仙”。该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 9、人称武则天统治时期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指的是

    A.武则天的年号 B.唐太宗的年号

    C.唐玄宗后期的年号 D.唐玄宗前期的年号

  • 10、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 鉴真   B. 玄奘   C. 郑和   D. 马可·波罗

  • 11、比较归纳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全国  ②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北京 

    ③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12、“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与这些诗句相关的史实是

    A.安史之乱

    B.开元盛世

    C.宦官专权

    D.黄巢起义

  • 13、“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贞观之治的局面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开元盛世的局面

    D.南方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

  • 14、下面是清代著名画家王翚所作绘画作品《康熙南巡图》中的江上商船。下列历史叙述与图中情景一致的是(     

       

       《康熙南巡图》中的江上商船

    A.水路商旅往来频繁

    B.对外贸易扩大

    C.城市商业兴盛

    D.人口数量增加

  • 15、下列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A.安禄山

    B.史思明

    C.姚崇

    D.黄巢

  • 16、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已于200468日抵达北京,之后,奥运火炬将在长城点燃。那你知道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主要是指

    A.秦长城 B.汉长城

    C.明长城 D.清长城

  • 17、元世祖灭宋后在澎湖设立巡检司,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澎湖巡检司的设置加强管理了

    A.东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 18、看下面漫画,对漫画解读错误的是

    A.设置地方转运使的结果

    B.解决了北宋财政困难的问题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 19、元朝时期负责管理台湾的机构是:

    A.伊犁将军

    B.西域都护

    C.北庭都护府

    D.澎湖巡检司

  • 20、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

    A. 秦朝   B. 东汉   C. 西晋   D. 东晋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隋唐书法家名家辈出,最著名的要推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合称颜筋柳骨。

  • 22、宋代,手工业兴盛,______(城市名)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商业贸易繁荣,在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作______

  • 23、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后期(1624年),_____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_____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_____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台湾府的设置: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_____,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_____

    (3)台湾建省:______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 24、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________到东南沿海抗击倭寇。1771年,________率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 25、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

  • 26、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国的是________

  • 27、

    1966年

    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 ① 飞行实验成功

    1967年

    我国第一颗 ② 爆炸成功

    1970年

    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 

    2003年

    航天员 ④ 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成功返回地面

    2008年

    航天员翟志刚乘坐的 ⑤ 载人飞船升入太空,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

  • 28、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追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古代的中原汉族政权的统治者都很重视民族关系的处理,古代各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在下图中的人物统治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西北少数民族首领称为“________”。藏族祖先在唐朝时称为________。下图中的人物统治时期时该族有一位历史人物通过联姻谱写了族团结的佳话,她是________

    北宋时,与北宋并立的有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分别属于________族、________族和________族。它们同北宋之间有战争也有和平,如:北宋与辽之间订立________;南宋时期,________年宋金议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友好相处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 29、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①时间:____年,____称帝,建立____,定都____

    ②唐太宗:626年,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

    (2)贞观之治

    ①原因:吸取____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____);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任命________做宰相)。

    ②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_______;制定法律,_________;增加_______科目,鼓励士人报考,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考试科目;严格考查________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_________,鼓励发展______   

    ③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____,经济____,国力____,文教____,历史上称之为“____

  • 30、宋真宗时,宋辽订立“________”,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1689年中俄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为削夺地方割据势力,北宋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弛,涉彼狂澜……”

    材料二  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的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一,概括此历史事件能够完成的根本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