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部药物学著作是明朝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编写的,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丰富了我国药物学宝库。这部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2、依据元朝的行政区划,现在的西藏隶属于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自治区
3、元朝建立后,在中央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是(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尚书省
4、关于“陈桥兵变”,《宋太祖实录》记载:当时契丹南下,太祖率兵出击,众将士强拥他为皇帝。有史学家认为,赵匡胤在率军北上途中授意部下将黄袍加在他身上,拥立他为天子。《宋太祖实录》的记载
A.对北宋统治者有利
B.比史学家研究真实
C.生动形象利于传播
D.内容多文学价值高
5、示意图可以直观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下列示意图中空白方框处的事件是(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唐朝灭亡
D.五代十国更迭
6、如图是某同学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整理的知识点据此判断,该专题是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2)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3)南宋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南方地区。 |
A.唐朝经济的繁荣
B.民族关系的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古代商业的发展
7、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A. 英国
B. 美国
C. 西班牙
D. 葡萄牙
8、元朝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丞相 D.内阁
9、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
①听魏征的故事 ②读李白的诗 ③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④读《资治通鉴》 ⑤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②
10、北宋时期设置的转运使的主要职权是( )
A. 行政决策权 B. 军事指挥权 C. 财政税收权 D. 检举弹劾权
11、下列图片摘自于某些古书的插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 明代科技著作处于总结阶段
B. 古代科技局限于农业
C. 清代科技体现了农工相结合
D. 古代科技与农业无关
12、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编年体通史著作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汉书》 D.《后汉书》
1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与友好交流始终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主流。下列各项中,能体现这一历史发展主流的事件是
A.鉴真东渡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岳飞抗金
14、“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15、宋太祖在位期间,注重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他把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的措施是
A.设置通判
B.设置转运使
C.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D.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16、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安史之乱发生在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17、下列历史人物中最有可能吃到花生、玉米、马铃薯的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康熙帝
18、杜佑的《通典》卷七载:“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治。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导致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唐太宗
A. 完善三省六部制
B. 鼓励发展农业
C.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D. 虚心纳谏
19、“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是南宋抗金将领辛弃疾的词句,描写了南宋抗金的情景。建立金政权的少数民族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突厥族
20、由下表可知,清政府边疆治理的特点是
地区 | 管理方式 |
新疆 | 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 |
西藏 | 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 |
蒙古 | 设盟、旗两级单位,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
A.重边疆轻海疆
B.实行民族自治政策
C.强化军事管理
D.注重因地制宜
21、西藏、新疆、台湾都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历史上,都有中国政府管理他们的依据。元朝时,设立了________来对西藏进行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________来负责管理台湾,这是历史上首次政府在台湾建立的管理机构。清朝时,设置________来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设置________隶属福建省,来管辖台湾。清朝还设置了________,管理新疆地区。
22、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包括_______、杂剧和南戏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3、元朝时,________的设置是台湾地区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标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之后,清政府设置________.加强了对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管辖。
24、唐朝都城________规模宏伟,布局对称,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元朝都城________规划整齐,东西短、南北长的矩形布局,奠定了今天北京城的基本格局。
25、________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6、历史典故“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其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人名);宋真宗时辽与北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为“________”。
27、道光年间形成的新的剧种是________,以后被称为________。
28、元末明初,作家______的一部小说作品中,反映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29、建立: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_____年继承汗位。1271年,他改国号为____,次年定都于_____。
30、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________年,________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31、将下列图片中的人物与其对应的人名和事件连线。
32、依据提示列举相应的内容。
(1)唐朝的全盛时期是________。
(2)使辽与北宋边疆保持和平的盟约是________。
(3)叙述从战国到五代历史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__》。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材料一:大约距今5000—3000年间,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华夏族,民族融合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1)秦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在政治制度上有哪些创新?
(2)根据材料二,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列举一例唐太宗在位时民族关系融洽的史实。
(3)元朝彊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采用什么制度?其中专设宣政院,管辖一个地区,请问宣政院管辖的是哪个地区?在东南地区设置了什么机构?负责管辖哪些地区?
(4)民族融合,自魏晋南北朝形成趋势,元朝时发展到一个高潮。举出一个元朝时民族融合的现象(或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