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本草纲目》 D. 《农政全书》
2、《宋史》记载:“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劵,谓之交子”这一现象出现在( )
A.三国时期蜀国
B.三国时期吴国
C.唐朝时期四川
D.北宋时期四川
3、历史学习要善于把握阶段特征,图中局面反映了
A.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B.民族政权并立
C.中外交往与冲突
D.经济重心南移
4、创作于明代,主要研究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状况,被外国人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巨著是( )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5、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
6、元朝在中央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A. 御史台
B. 枢密院
C. 宣政院
D. 中书省
7、6世纪末到7世纪初,被称为中国“短暂而辉煌”的朝代是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8、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市舶司
B.台湾省
C.澎潮巡检司
D.辽阳行省
9、小说是明清时期最突出的文学成就,下列作者与作品搭配错误的是:
A.罗贯中——《三国演义》 B.施耐庵——《水浒传》
C.吴承恩——《西游记》 D.关汉卿——《红楼梦》
10、唐朝时期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步辇图》(下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使者?
A.突厥
B.回纥
C.南诏
D.吐蕃
11、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A.牛李党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朱温代唐
12、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选拨官吏的什么制建立
A. 科举制
B. 推荐制
C. 察举制
D. 世袭制
13、唐太宗认为:“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下列属于唐太宗时期任用的人才是
①姚崇 ②房玄龄 ③杜如晦 ④魏征 ⑤狄仁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14、隋唐时期的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翻车 ②三省六部制 ③曲辕犁 ④筒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宋朝“神舟”是中国宋代为使节出使外国而专门建造的大型豪华海洋客船,显示出宋朝卓越的造船成就。下列对当时中国造船业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 居世界首位
B. 落后于欧洲
C. 领先于日本
D. 比阿拉伯发达
16、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17、自夏朝以来,统一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主流。下列对结束自三国时期到南北朝长达230余年分裂局面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
A.秦始皇
B.杨坚
C.李世民
D.成吉思汗
18、杜甫的诗歌《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之句。它描述了广大劳动人民无家可归的悲惨状况,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可能是
A. 隋末农民起义
B. 安史之乱
C. 玄武门之变
D. 黄巢起义
19、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形成于
A.北宋灭亡后
B.西夏灭亡后
C.金朝灭亡后
D.辽灭亡后
20、下列不属于忽必烈即位后采取的措施有( )
A. 广开言路 B. 整顿吏治 C. 注重农桑 D. 改用汉姓
21、元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
22、(1)贞观之治
(2)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享有“诗仙”美誉的唐代大诗人
(4)“黄袍加身”典故的主角
(5)矢志不渝,东渡日本的大唐僧人
23、郑和下西洋
(1)前提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_____,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_____”,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
(3)概况:从_____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_____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_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和_____。
(4)影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_____,不仅增进了中国与_____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______,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4、1616年,__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________改国号为清。
25、755年,____(人物)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康熙帝时,天山北路的蒙古族____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越过天山攻占回部。
26、17世纪中期,中俄之间发生的战争是________。
27、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唐朝时已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其中三位杰出的词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我国在 __________ 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沈括所著的_____________ 中记录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29、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发展,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________”。
30、清朝前期,丝织业、______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31、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吴承恩 《西游记》
司马光 《窦娥冤》
罗贯中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三国演义》
李白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 《天工开物》
宋应星 《静夜思》
32、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朱元璋、雍正帝强化皇权的政治措施各一例。
(2)列举明代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一例。
(3)列举清朝前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的大商帮一例。
(4)说出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作品名称。
(5)列举明清时期在思想上采取的文化专制措施各一例。
33、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引自教材
请回答:
(1)基于材料一的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又是如何解决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问题的?
材料三 如下图
(2)请结合材料三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两项成就。为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中心”,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
材料五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调整与创新》
(4)“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秦朝时期我国疆域最南到了哪里?汉朝哪一机构的设置使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
(5)列举清朝加强对新疆、西藏地区有效管辖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