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程度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 玄奘西行 B. 开凿大运河 C. 遣唐使 D. 遣唐使来华
2、如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隋至清),图中的处应是
A.后周
B.北魏
C.陈
D.金
3、我们在北宋纸币铜版拓片上找到这样的文字:“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时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 交子 B. 五铢钱 C. 银元 D. 圆形方孔半两钱
4、以下有关《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属于观点的是
A. 其作者是宋代张择端
B. 《清明上河图》是一件伟大的绘画艺术珍品
C. 再现了北宋首都汴京的繁华景象
D.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5、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这反映了元朝的统一( )
A.推动了经济发展
B.形成了国家认同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维护了国家统一
6、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有(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水稻 ④花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世界各地几乎每个华人聚集的地方,都有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治下的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8、元朝建立后,忽必烈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六部
C.枢密院
D.御史台
9、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以上描述反映了明末农民起义发生的
A. 原因
B. 经过
C. 结果
D. 影响
10、10世纪初,统一北方游牧民族各部,建立政权的是
A. 朱温
B. 耶律阿保机
C. 元昊
D. 完颜阿骨打
11、明长城的起止点( )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1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20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方是
A.华西村 B.叶桥村 C.小岗村 D.中关村
13、经过商鞅变法,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是( )
A. 齐 B. 楚 C. 燕 D. 秦
14、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主要是指
A. 以德取才
B. 注重实践
C. 分科考试
D. 平等竞争
15、清初,清王朝授予达赖喇嘛“五世达赖金印”,这反映了清朝( )
A. 规范了灵童转世程序 B. 创立了驻藏大臣制度
C. 废除了西藏土司制度 D. 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16、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下边的示意图对这一过程的完成作了形象的描述。图中①对应的朝代应该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7、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有关中国的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 这种专制在什么时候达到了顶峰( )
A. 东厂的设置 B. 军机处的设立 C. 丞相的废除 D. 文字狱的兴起
18、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凿了丝绸之路
C.加强了文化交流
D.扩大了唐朝疆域
19、习近平强调,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下列事件哪个不属于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D.雅克萨之战
20、宋辽夏金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其消亡的先后顺序是( )
A.辽、西夏、金、南宋、元
B.西夏、辽、金、南宋、元
C.辽、西夏、南宋、金、元
D.南宋、辽、西夏、金、元
21、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________的局面;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统一,接受________(人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2、写出与下列史实的叙述相符合对应的历史事件
(1)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为﹣﹣________。
(2)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________。
(3)从此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动乱﹣﹣________。
(4)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的治世,历史上称为﹣﹣________。
23、配对填空
A.徐光启B李时珍C施耐庵D吴承恩E.宋应星F.罗贯中G.汤显祖
《西游记》________《水浒传》________《天工开物》________《三国演义》________
《农政全书》________《本草纲目》________《牡丹亭》________
24、城市见证历史。
(1)见证了“CHINA”的由来,北宋时,被称为中国瓷都的是________。
(2)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________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3)明成祖将都城从南京迁到了________。
25、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____和________。
26、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________,植棉地区向北推进到_______________。
27、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隋朝打破了世家门阀独揽政权的局面,开创了(________),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隋唐时期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的革新措施是(_______),此举大大提高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水平。
(3)宋朝时为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实施(________)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安定。
(4)元朝时某项制度影响深远,今天的安徽省就受此制度影响,这项制度就是(_________)。
28、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29、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____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0、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_” ;北宋兴起的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1、将下列图片中的人物与其对应的人名和事件连线。
32、请根据下列提示,列出相对应的内容。
(1)唐朝创制造型精美,色彩艳丽,闻名中外的瓷器_____
(2)爆发于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_____
(3)南宋和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_____
(4)宋朝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____
33、 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曾出现过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中的“苏湖”在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完成于何时?
(3)出现这一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出4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