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七台河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在南宋初年和南宋灭亡之际,各有一位英雄,他们为了捍卫汉族政权,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们是( )

    A. 岳飞和寇准   B. 文天祥和寇准

    C. 岳飞和文天祥   D. 岳飞和班超

  • 2、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589年重新统一全国的皇帝是( )

    A.秦始皇嬴政

    B.汉武帝刘彻

    C.汉光武帝刘秀

    D.隋文帝杨坚

  • 3、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凿了丝绸之路

    C.扩大了唐朝疆域

    D.促进了文化交流

  • 4、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的“三种机械发明”是指

    ①造纸术

    ②印刷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 5、唐初有个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他在《丹经》一书中第一次将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他是

    A. 蔡伦

    B. 华佗

    C. 孙思邈

    D. 张仲景

  • 6、《贞观政要》:“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人君必须忠臣辅弼,乃身安国宁。”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是

    A.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B.任用良臣,虚心纳谏

    C.完善制度,注重改革

    D.重视教育,提高素质

  • 7、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并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开始于(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8、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词风豪迈飘逸;常把写景、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 9、分别建立辽、西夏、金三个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 契丹、党项、女真

    B. 党项、契丹、女真

    C. 女真、契丹、党项

    D. 契丹、女真、党项

  • 10、隋炀帝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的根本条件是

    A. 隋朝初期人口急剧增长

    B. 隋初社会经济繁荣与发展

    C. 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通

    D. 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 11、下表是古代中国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概览。表中④处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时期

    经典语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雪芹)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 12、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政法”中有一项重要举措是

    A. 禅让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分封制

  • 13、对下图正确解读的是(     

       

                      班禅金印

    A.清朝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B.清朝在西藏实行完全的民族自治制度

    C.清朝加强对东北边疆地区的管理

    D.清朝通过册封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 14、中国本土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科学家屠呦呦认为《肘后备急方》及《本草纲目》对青蒿素的发现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于《本草纲目》的关注,这本书的作者是

    A.华佗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 15、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的重要阶段。当时建立西夏政权的民族是

    A.党项族

    B.女真族

    C.鲜卑族

    D.契丹族

  • 16、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严重危害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一项内容是

    A.赔偿军费 B.割让领土 C.五口通商 D.协定关税

  • 17、代表清政府监督、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通判 B.驻藏大臣 C.伊犁将军 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 18、南宋初,有人制造出竹管火枪。南宋后期,又有人发明了突火枪。突火枪是枪炮的始祖,从此揭开了世界军事史上热兵器时代的序幕。这些武器的出现,离不开

    A.造纸术的发明 B.火药的发明

    C.印刷术的发明 D.指南针的发明

  • 19、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收复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A. 渴望收复幽云地区

    B. 崇武抑文

    C. 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 重文轻武

  • 20、《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中说: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此处的“理论”是指(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一国两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宋朝的_______、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加以管理。

    (3)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4)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是_______。   

    (5)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_______”的口号。

    (6)1771年,在首领_______的领导下,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 22、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_____);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定都于(_____)。

  • 23、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

  • 24、南宋时期,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地区。这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 25、________》一书,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 26、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________两个政权之间订立的。此外,宋与________也订立了合约,党项族首领元昊要向宋称臣。

     

  • 27、明清时期形成的大商帮是________________

  • 28、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____;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表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

  • 29、明朝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

  • 30、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________在应天称帝,后来定都________,历史上称为南宋。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文化璀璨

    明清时期,由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特别是一些地区的商品经济发达。这一时期,文化继续发展,学术巨匠辈出,统文化呈现辉煌。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连线内容。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享誉世界。

    (1)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____________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气势宏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3)北京的____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   材料一:年,宋辽达成和议。宋真宗应允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年,宋金达成和议,规定:一、宋高宗向金称臣,并要“世世孙孙谨守臣节”。二、宋金两国,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中间的唐、邓两州皆属金国。三、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上述两则材料中的“宋”分别指哪个政权?

    (2)材料二中的“和议”给我国造成了怎样的割据局面?

    (3)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个盟约?有人说,材料一的盟约是屈辱的,不平等的,你如何看待?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