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榆林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图画作描绘了贞观十四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请求和亲,唐太宗欣然应允的故事。这一事件的影响是  

    A.加强了汉藏两地的和平友好交往 B.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管辖权

    C.加强了唐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D.消除了唐政府和边疆地区的矛盾

  • 2、这是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提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这本巨著是(  )

    A. 《本草纲目》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齐民要术》

  • 3、下列对隋唐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儒家思想的独当一面 D.繁荣与开放并存

  • 4、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方,清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

    A. 开国大典

    B. 土地改革

    C. 三大战役

    D. 南京解放

  • 5、戚继光是伟大的抗倭民族英雄,他生活的时代是

    A. 隋朝 B. 西夏 C. 元朝 D. 明朝

  • 6、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 巩固隋朝的统治 B. 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 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 7、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归纳比较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其共同点是

    ①宋给少数民族政权岁币  ②辽、西夏都与大宋约为兄弟之国

    ③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④宋割地给少数民族政权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

  • 8、北宋被历史学家视为“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一个朝代”。然而在另一方面,北宋却是中国历史上科技发达、文化昌盛、艺术繁荣的朝代之一。造成北宋这种繁盛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重视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B.几乎没有发生过战争,国泰民安

    C.与外频繁交往,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

    D.历代皇帝均励精图治,文治武功

  • 9、下列史实能体现唐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①武则天登基成为皇帝

    ②唐三彩的生产

    ③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

    ④盛行旋舞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10、下图所示的名画,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它反映了

    A.隋朝大运河的繁忙运输 B.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

    C.盛唐气象,长安闹市 D.清朝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

  • 11、深圳名胜古迹大鹏所城,全称“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始建于明朝初年。其功能之一是抗击倭寇侵扰。以下人物成为抗击倭寇民族英雄的是

    A.文天祥

    B.戚继光

    C.辛弃疾

    D.郑成功

  • 12、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抵达泉州后办理手续时他应去

    A.行会 B.市舶司 C.县衙 D.清真寺

  • 13、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不知今宵是何时的云烟,也不知今夕是何时的睡莲,只愿能够化作唐宋诗篇。”那么“唐宋诗篇”中,以诗歌再现唐朝由盛而衰历史的诗人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李商隐

  • 14、诗歌有时承载着历史信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这首诗讽刺的对象是

    A.南宋统治者

    B.北宋统治者

    C.西夏统治者

    D.金统治者

  • 15、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建立省级行政区制度最早在(  )

    A. 隋朝 B. 元朝 C. 唐朝 D. 宋朝

  • 16、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原因是(     

    A.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

    B.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C.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推广

    D.封建制度的确立

  • 17、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代王朝都管对该地区实施过有效管辖。其中清朝采取的管辖措施有

    A. 设置伊犁将军

    B. 设宣政院管辖

    C. 册封达赖和班禅

    D. 设置驻藏大臣

  • 1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北宋 B.南宋 C.隋朝 D.元朝

  • 19、隋唐时期,对外贸易繁荣。居唐朝物产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A.日本

    B.波斯

    C.新罗

    D.天竺

  • 20、下列著作中,为研究古代印度提供丰富资料的是( )

    A.《马可·波罗行纪》

    B.《徐霞客游记》

    C.《大唐西域记》

    D.《西行漫记》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宋代,手工业兴盛,______(城市名)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商业贸易繁荣,在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作______

  • 22、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_____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后进入福建、广东等地,消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1234年灭金的政权——

    (2)制成于战国时期的指南工具——

    (3)宋太祖为分知州权力设置了——

  • 24、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 25、统一:(1)进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____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____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2)意义: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_____局面,为______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 26、(1)高僧玄奘著有《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_______时期出现的,叫做______

    (3)宋朝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______

    (4)诗圣是______。  

    (5)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______,为了有效管理,该王朝实行______制度。

    (6)为中日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唐代高僧______六次东渡日本。

    (7)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少数民族是______

  • 27、唐代劳动人民对生产工具作了重大改进。新耕犁有______灌溉工具有___;唐朝手工业也很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被称为世界工业珍品的是_________

  •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907年建立后梁政权——

    (2)1115年,正式建立女真政权——

    (3)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4)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 29、持续八年之久的________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利加大,逐渐形成唐末________的局面。

  • 30、金建立后,先灭辽,后又于________年灭掉北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________登上皇位,他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________史称南宋。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配伍连线题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列举明朝四部重要的科技名著。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文化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同时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具有不同特色。

    材料一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史学、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全面繁荣。隋朝的统一,使得南北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的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稳定时间较长,这些为隋唐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它是中国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全面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政治智慧,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宋朝建立之前,总共1362年历史发展的轨迹。展示了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曾经出现的诸多王朝兴衰交替的沧桑历史,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历史发展的规律。

    ——《中国古代通史辑要》

    材料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主流形式和审美理想。例如:①“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④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归纳隋唐文化的特点。

    (2)材料二介绍的是哪一部通史巨著?它的作者是谁?

    (3)根据材料三,写出①对应的文学形式。并写出④所指的古典小说名称。

    (4)观察材料四图片并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为图片排序。(写字母)

    (5)通过以上问题探究,请谈谈当代青少年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