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时期,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最著名的书法名家有颜真卿和
A.阎立本 B.吴道子 C.欧阳询 D.骆宾王
2、“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能体现出
A. 辽宋开国以来一直和睦相处
B. 宋辽实力均衡
C. 北宋人民负担大大减轻
D. 统治阶级为百姓谋利
3、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郑和 D.李自成
4、“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歌舞升平的生活,促使唐朝由盛转衰的是
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安史之乱 D.靖康之变
5、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爱情、怀古、山水、田园、边塞等。这主要说明唐诗的特点是( )
A.诗人众多
B.题材丰富
C.通俗易懂
D.诗人身份广泛
6、朱元璋1368年初称帝,国号为大明,定都应天府。“应天府”是今天的
A.杭州 B.南京 C.北京 D.开封
7、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 柳公权《金刚经碑》 怀素 《自叙贴》
A.隋唐书法艺术难以超越
B.国家统一促进文化交流
C.君主开明有助艺术繁荣
D.对外开放利于艺术多元
8、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时序性是历史最基本的特征。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相关的史实是( )
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焚书坑儒,强化专制
C.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D.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9、2019年是虎门销烟180周年,当年领导这场禁烟运动的是
A.李自成 B.林则徐 C.陈化成 D.关天培
10、下列作者与作品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李时珍——《本草纲目》
②徐光启——《农政全书》
③施耐庵——《西游记》
④吴承恩——《水浒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11、对下图表述正确的是
A.隋朝时期的人物
B.作者为擅画人物的阎立本
C.体现了唐朝与靺鞨族之间的往来
D.体现了五代十国的贵族奢侈生活
12、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 耶律阿保机 B. 赵匡胤 C. 阿骨打 D. 元昊
13、宰相位高权重,号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加强皇权往往需要削弱相权。宋太祖为了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在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
B.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
C.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D. 废宰相,设六部
14、“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哪一农民起义军领袖的诗句?( )
A.刘邦
B.陈胜
C.黄巢
D.安禄山
15、小明比较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治世局面的原因,其中属于相同点的是
①善于用人 ②吸收前朝教训 ③加强思想控制 ④发展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七子之歌》是闻一多的经典爱国组诗,其中《澳门》一诗更是被改编为歌曲传唱海外,表达澳门子民渴望回归祖国怀抱的心情。今年(2019年)是澳门回归多少周年
A.10周年 B.15周年 C.20周年 D.25周年
17、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上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中外文化的交融忙
D.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18、产量在宋朝时逐渐跃居首位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麦
C.大豆
D.粟
19、2016年4月4日(清明),万名海外华人公祭典礼在陕西省黄陵轩辕广场隆重举行。本次公祭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A.尧
B.舜
C.禹
D.黄帝
20、隋朝的“国富”历来为传统的史学家所津津乐道。隋炀帝在全国各地广设粮仓,长安、太原、洛阳等地的仓库储存了几千万匹布帛,直到唐朝初年,这些仓库中的粮食、布帛还没用尽。如此富庶的隋朝却短命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上层统治者奢侈腐化
B.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
C.下层的人民起义不断
D.隋修建大运河耗费国力
21、西汉文景时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治世局面,史称“________”;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________。
22、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
23、元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设置了________。
24、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的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25、1966年,中国组建的战略导弹部队是________。
26、明朝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________。
27、读《元朝大运河图》,请你指出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地点及各数字代表的河流名称。
28、唐贞观初年,高僧______西去天竺取经;明朝初年,_____率船队七下西洋。
29、人口的增长
(1)人口增长:明朝鼎盛时全国人口达到________亿多。
①原因:清朝前期,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________
②表现:到________时,全国人口已达到1.5亿;________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2)影响:由于人口快速增长,有些地方密度加大,________矛盾逐渐突出;垦荒使很多天然________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________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30、辽与北宋的和战
(1)战:____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____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____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流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____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和:澶渊之盟
①签订双方:____和辽
②内容:辽军撤回,宋朝给辽____。
③影响:很长时间,宋辽保持了____。
31、罗贯中 A.《红楼梦》
关汉卿 B.《窦娥冤》
吴承恩 C.《水浒传》
李时珍 D.《西游记》
施耐庵 E.《三国演义》
曹雪芹 F.《本草纲目》
32、该事件曾经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海防,平定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倭患。在此事件中涌现了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名言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3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并下令在福建、广东、浙江、山东、直隶六省实行迁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迁出之地焚其房屋,荒其土地,以防居民出海。
材料二: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因为担心本国商人到南洋勾结海寇进行反清活动,除东洋贸易外,严禁中国商人至南洋贸易,只许外商来华贸易。
材料三: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又制定《防夷五事》,规定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的会馆中,并不许在广州过冬,中国商人不得向外国商人借款或受雇于外商,不得代外商打听商业行情。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共同说明了清朝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
(2)这一政策实行期间,清政府惟一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哪里?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什么?
(3)你认为当代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才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