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举制度产生于
A. 汉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
2、下侧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某项科技成就。他描述的这项科技的发明者是
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A.毕昇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3、对下面北宋时期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 1005年 | 1038年 | 1044年 | 1115年 | 1125年 | 1127年 |
北宋建立 | 宋辽签订 潭渊之盟 | 西夏建立 | 宋夏订立和约 | 金建立 | 金灭辽 | 金灭北宋 |
A.北宋与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与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并存
C.金消灭了其他政权,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D.北宋与各民族政权的边界贸易处于停滞状态
4、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与图中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隋末农民起义
B.唐朝建立
C.隋统一全国
D.隋朝建立
5、历史事实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的原因或者意义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北宋时,将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
B.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有了棉纺织工具
C.宋朝,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具有很高水平
D.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其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6、某历史兴趣小组打算编排一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课本剧,你认为下列情景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买东西不再使用铜钱 B.市场上出售占城稻
C.城市买卖昼夜不绝 D.景德镇瓷器深受人们喜爱
7、2020年1月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唐朝历史上也有一位坚持“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的皇帝,这位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皇帝是
A.唐玄宗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高宗
8、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文开始出现于
A. 唐朝
B. 宋代
C. 明朝
D. 清朝
9、宋朝政府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其职责是
A.管理海外贸易
B.经营管理农村集市贸易
C.经营交子的管理和发行
D.对商户征收重税
10、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唐本草》
11、“有雄才大略,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这一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恢复发展经济 C.统一全国 D.改革税制
12、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是
A.岳飞
B.文天祥
C.辛弃疾
D.戚继光
1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A.灭亡北宋
B.统一蒙古
C.灭亡南宋
D.建立元朝
14、近年来,我国政府倡议建设“一带一路”,即与欧亚非沿线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古代,汉武帝时开凿的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是
A.敦煌
B.甘肃
C.长安
D.洛阳
15、这部书涉及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30多个生产部门的技术和经验。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书是
A.《资治通鉴》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16、建立隋朝的是( )
A. 李世民 B. 杨广 C. 李渊 D. 杨坚
17、《农书》中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这说明曲辕犁
A.在隋朝开始用于农业
B.只适合南方水田
C.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革了耕作方式
18、2017年4月21日,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首演誓师大会在拉萨举行,该实景剧主要讲述了文成公主克服艰难险阻入藏联姻,促进汉藏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的故事。当时的皇帝是谁。
A. 唐玄宗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高祖
19、下列有关元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
B.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灭金
C.1276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于大都
D.元朝建立后,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20、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的原则,它正式创立于( )
A.汉武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
21、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________。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22、金灭辽及北宋
(1)辽灭亡: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而金军却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____年,辽被金灭亡。
(2)北宋灭亡: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______年,金军攻破______,北宋灭亡。
23、明长城:
目的:防御北方______族南扰,先后_____次修筑长城。起止点: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
结构:以______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______,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多用______砌成,十分坚固。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民代修筑的。长城处于北方______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_____________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4、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______________。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了前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机构)加以管理。
25、根据提示信息,写出下列事件所发生的朝代。
(1)黄巢起义——
(2)与辽签订“澶渊之盟”——
(3)郑和下西洋——
(4)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6、为了巩固统治,朱元璋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在地方,朱元璋取消______,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了______ 和中书省,提升______职权,还分散兵权。
27、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①背景:______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②目的:学习中国的______
③影响:把唐朝先进的_____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______、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①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_____。
②贡献:在日本传授______,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28、如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 》,图中场景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 派来的求婚使者。
29、元朝建立后,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_________制度。在中央,由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________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________负责监察事务。
30、填空题。
政权名称 | 建立者 | 都城 | 民族 | 建立时间 | 灭亡时间 |
隋朝 |
|
| 汉族 |
|
|
唐朝 |
|
| 汉族 |
|
|
北宋 |
|
| 汉族 |
|
|
辽 |
| 上京临潢府 |
| 10世纪初 |
|
金 |
| 会宁 |
|
| 1234年 |
西夏 |
|
|
| 11世纪前期 | 1227年 |
南宋 |
|
| 汉族 |
| 1276年 |
31、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过许多历史人物,他们的作为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将下列人物和他们的作为或事迹进行配对。
(1)将下列史实字母序号填人入格中相应的位置。
A.开凿大运河 B.设立锦衣卫 C.建立行省制度
D.出现贞观之治 E.设立军机处 F.杯酒释兵权
古代帝王 | 史实 | 古代帝王 | 史实 |
隋炀帝(杨广) |
| 元世祖(忽必烈) |
|
唐太宗(李世民) |
| 明太祖(朱元璋) |
|
宋太祖(赵匡义) |
| 清雍正帝 |
|
(2)请在下列人物后面的横线上填写与之相对应的作品字母序号。
A.《红楼梦》 B.《窦娥冤》 C.《西游记》 D.《资治通鉴》
①司马光:_____;②关汉卿:_____;③昊承恩:_______;④曹雪芹:______。
32、根据所给的信息,请将相关人物的名字填在横线上。
(1)敢于直言,经常提醒皇帝居安思危,被喻为“一面镜子”,他是________。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________。
(4)“他率领本部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围追堵截重返祖国”,他是________。
33、纵观中国历史,封建社会的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
材料二: 北宋轻武有其社会历史原因,重文也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宋初的当务之急,不在对外战争,而在整顿内政。要整顿内政,就必须一反五代武治的纷乱状态,实行文治、吏治。而要文治,必然要起用大量文人,这就渐渐形成了宋朝的“重文”。
——顾全芳《重评北宋重文轻武的历史作用》
(1)中国“皇帝制度”的确立始于哪个朝代?依据材料二,归纳北宋时期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怎样的基本治国政策?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2)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朝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四: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朱元璋是如何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重大改组”的?
材料五: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4)材料五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