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掌握军权的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的是( )
A. 后晋 B. 后梁 C. 后汉朝 D. 后周
2、在表现内容上,更多地反映社会现实,达到教育目的;在表现形式上,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这是对唐朝哪位诗人作品的评价
A.杜牧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3、某校初一2班兴趣小组开展了“中国历代版图及疆域的探究”活动得知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王朝是
A.唐朝
B.元朝
C.宋朝
D.清朝
4、学会概括历史发展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那么辽、宋、夏、金时期的最显著特征是
A.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 诸侯争霸
C. 民族政权并立
D. 繁荣开放的社会
5、它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它是( )
A.京剧
B.昆剧
C.元曲
D.徽调
6、在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考古现场,考古队执行领队张志清指着这1.3万平方米的发掘现场说:“发掘表明,当年这里曾是元代大型瓷器仓储及贸易集散地,印证了太仓港在元代被称为‘天下第一码头’的事实。”上述材料印证了元朝( )
A.民族关系融洽
B.科学技术发达
C.对外贸易繁盛
D.军事实力强大
7、下列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元昊——党项族 B.成吉思汗——蒙古族
C.耶律阿保机——突厥族 D.完颜阿骨打——女真族
8、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归纳比较学习后,下列选项不属于他们共同点的是
A. 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 辽、西夏都与大宋约为兄弟之国
C. 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
9、某学校七年级一班要出一期板报,主题是“领先世界的宋代科技”,同学们搜集了以下素材,其中符合内容要求的是( )
①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②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③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④发明了枪炮的始祖——交火枪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文成公主入藏
1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下列哪位诗人的诗有“诗史”之称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12、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覆亡。那么,导致它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李自成起义
B.自然灾害严重
C.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D.广大农民灾难深重
13、清初的统治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
A.开凿了大运河 B.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C.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D.引进占城稻,提高粮食产量
14、清代有人写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而惹来杀身之祸,这与下列哪个事件有关( )
A. 设置进士科 B. 文字狱 C. 开创殿试和武举 D. 八股取士
15、梁启超指出:“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竟无第二之郑和”的根本原因是
A.八股取士的影响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闭关锁国的限制
D.封建制度的落后
16、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这反映了( )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北方统治者不注重发展经济
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D.社会局势影响经济发展
17、明朝时,戚继光率军九战九捷,全歼浙江沿海倭寇的地点是( )
A. 台州 B. 苏州 C. 泉州 D. 下州
18、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的先进性不包括
A. 经济
B. 省时
C. 省力
D. 效率低
19、以棉布作衣料的人在南宋时逐渐多起来,这与南宋时哪一手工业部门的兴起发展有关
A.制瓷业
B.棉纺织业
C.丝织业
D.造纸业
20、下列哪一个大臣不是唐太宗时期任用的
A.魏征 B.房玄龄 C.姚崇 D.杜如晦
21、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2、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闻名中外的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23、1616年,_______称汗,建都赫图阿拉,国号金,史称后金。1635年,_______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并在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
24、唐朝后期,统治腐朽,藩镇割据,人民赋税繁重,生活困苦,爆发了由________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致命的打击;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_________”的口号。1644年,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25、宋辽议和,订立_________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此后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
26、观察如图,请将下列都城或国家(朝代)名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北宋的都城:东京B.南宋都城
27、党项族:(1)区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_____的一支。(2)建国: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史称____。(3)统治:仿效_____,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知识点2 辽与北宋的和战
28、到秦汉时期,中国传统节日中,基本定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京剧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最开始被称为________。
30、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______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31、 材料一:(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内容体现了“太宗”什么思想?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2)请你列举出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件典型史实。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3)材料三中的“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唐朝是怎样加强与这个民族的关系的?(列举两件典型史实)
32、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列举封建社会建都于长安的主要朝代: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辽、宋、西夏、金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3 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 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的实践结果。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 13 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 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请用表格的形式对三则材料的内容进行梳理(可从三项科技成果的发明背景、发明时间、传播、影响等角度进行梳理)。
(2)通过上述科技成果的梳理和对比,你能得到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