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梵蒂冈是一个城中小国,小到只有不到千人的人口,小到只有一个教堂,小到只有罗马一个广场大小的国土面积,但它的精神最大,统治着10亿上帝子民的精神信仰。它就是今天的罗马教皇国的所在地,请问罗马教皇国形成的基础是
A.丕平献土
B.查理·马特改革
C.大化改新
D.查理加冕
2、下列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B.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雇佣劳动力
C.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D.农奴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3、下图是明朝中后期的一部科技巨著的插图,描绘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的情景。图中有一根中间打通的长竹竿,从地面上插进矿井深处,这是当时领先世界的一项生产技术。该书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共涉及三十多个生产部门。该书是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资治通鉴》
4、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之时,国际组织发挥了重要的协调作用。如图应是哪一国际组织的介绍
A.世界卫生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联合国
D.亚太经合组织
5、驻叙利亚的战地记者小张要将一篇几千字的新闻稿件发送到北京某报纸编辑部,请你为小张想一个最快速的办法 ( )
A.寄挂号信 B.发电子邮件
C.邮局特快专递 D.班车托运
6、“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这个帝国”是指
A.拜占庭帝国
B.罗马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7、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了以“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收集的历史资料中不恰当的是
A. 郑和下西洋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戚继光抗倭
D. 雅克萨之战
8、明治维新改革中,促进日本民众素质提高的措施时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C.提倡文明开化,发展近代工业
D.废除武士制,实行征兵制
9、某校初三学生小艾课后做了一张知识卡片,这是哪一原始人类的遗迹
名称 | 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 | |
距今时间 | 约7000年 | |
伴随发现物 | 骨耜 | |
意义 | 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
A.半坡居民 B.河姆渡人 C.北京人 D.蓝田人
10、观察分析下表,从该表信息中你能得出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确结论是( )
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
持续时间 | 卷入战争国家 | 死伤人数 | 军费开支及物资损失 |
6年多 | 61个 | 1亿多人 | 5万多亿美元 |
A.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 B.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C.民族解放战争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1、“……建立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材料主要论述了苏联工业化的
A.背景 B.特点 C.过程 D.影响
12、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它是禁锢印度人民的枷锁。“它”是 ( )
A. 种姓制度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封君封臣制
13、2020年1月31日,晚上11点的钟声敲响,英国重获“单身的自由”。英国《每日邮报》网页版在头条位置放出了这样的报道:“‘脱欧’搞定了!”与“欧”信息相关的是
A.是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 B.1991年成立的最大经济体
C.各国都使用统一货币欧元 D.“脱欧”顺应经济全球化
14、《宋朝史实·卷十五·财用》中的一段记载:益州(今四川成都)豪民十六户,连保作“交子”,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子,各自隐秘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描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出现在
A.隋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5、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16、“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句话强调了实现“中国梦”的
A.前提
B.途径
C.本质
D.内涵
17、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可以通过下列哪部作品去了解?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谭》 D.《古兰经》
18、标准普尔发布报告《欧债危机:2013年是分水岭》,欧元区能否走出危机很大程度决定于这一年。发行单一货币欧元的组织是( )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欧洲联盟
19、只见两个武装到牙齿的超级大国角逐、对峙,忽而剑拔弩张,忽而握手妥协,最紧张时似乎要把全世界拖入一场核浩劫,但是每次都及“热战”的边缘而返。材料反映了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B. 政治多极化趋势
C. 经济全球化趋势
D. 两极格局的对峙
20、被誉为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的是( )
A.凯撒 B.屋大维 C.亚历山大 D.亚里士多德
21、清代________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2、斯大林模式:苏联在________年通过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____________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23、隋炀帝时期为了贯通南北,修建了以______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
24、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原因:
(1)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人部分地区仍处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殖民统治之下。除________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的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25、_______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26、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________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________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________的瓦解,对维护________、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7、互信合作是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基础。
(1) 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 》,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2) 1991年,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 ,在各项活动中一直持积极态度。
(3) 1942年,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4) 1991年法德等12个欧共体成员国在荷兰签署《 》,两年后欧盟成立。
28、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地区:起义烽火燃遍了北起________,南到________的广大地区
29、请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作品各一部。
(1)章炳麟宣传革命思想
(2)鲁迅深刻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1919年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30、1945年10月成立的__________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________正式成立,成为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促进了全球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31、人民军队是党领导下的威武之师。革命年代,它致力于争取人民解放,国家独立。和平时期,他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毛泽东担任党代表的部队是哪支部队?该部队是怎样诞生的?
(2)人民军队在革命年代曾有几次会师,这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1934年10月,发生在南腰界的会师是什么?1935年10月,发生在吴起镇的会师又是什么?
(3)1937年9月,经改编后的八路军取得的全民族抗战以来第一个胜仗是什么?人民军队在抗战期间创造了多种打击日军,使其攻防无措,疲于奔命的战法,请列举一例。
32、21年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回顾苏联(苏俄)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很多思考。
请回答:
(1)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什么?有何作用?
(2)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了“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3)从苏联诞生到苏联解体,苏联在人类历史上共存在了多少年?
(4)苏联(苏俄)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有何启示?
33、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 的战略产业。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根本的经济指导思想,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商鞅变法对土地所有权问题是如何规定的?
(2)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曾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过怎样的解决办法?
(3)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什么法令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翻身成了主人?
(4)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方面,对农业进行了什么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
(5)1958年发生了什么事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4、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探究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农业进步)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lù)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粟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1)商鞅变法开始确立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想一想 ,这是基于变法中哪一措施的实施?材料一又反映了商鞅变法怎样的经济思想?
材料二 下图。
(2)农业工具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出现的哪两种新农具?
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新冷战”。探究俄国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之路)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3)材料一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请根据材料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尽管这次改革是农奴主的总代表沙皇主持的,但为什么说这次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材料二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4)材料二是对苏俄哪次改革的评价?请列举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
(政权变化)
(5)俄国是通过哪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又于哪一年成立苏联?
材料三 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
——摘自《大国崛起》
(6)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俄国外交)
(7)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参加了协约国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它进行的哪次战役成为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二战后,又形成了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冷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暂时处于“一超多强”的局面,俄国在这一局面中处于什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