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2022年9月起,新版劳动课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小学生学习煮饭、煲汤、种菜、修理家电等劳动技能。教育部这一举措说明( )
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②国家鼓励青少年都要成为体力劳动者
③需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
④劳动可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许多外地游客是在网上看到“熊猫顶流花花、各种非遗文化、美食”等慕名而来,“互联网十旅游”让成都众多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成都2023年“五一”假期收官,全市共接待游客1939.4万人次,同比增长42.5%,成都成为全国最热门的十大目的地第三。可见,网络( )
①促进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带动旅游发展,促进文化传播
③丰富民主方式,拓宽民主渠道④打破时空限制,主导日常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鲁迅先生说:“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人拔着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个人
C.每个人应为社会发展创造财富
D.社会的进步与人的发展不可分
4、明代学者顾宪成曾撰题一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告诉我们要( )
①乐于实践,承担自身责任②遵规守纪,维护社会秩序
③安于本分,只需关注学习④融入社会,关注国家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社会生活讲道德,这里的“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而是要我们( )
①遵守规则②尊重他人③以礼待人④诚实守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东林书院外的千古绝对。下列与对联相符的亲社会行为有( )
①每天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②经常阅读报纸了解时事政治
③利用假期去博物馆当宣讲员 ④为社区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为贯彻落实劳动教育,我市多所小学在劳动节前夕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加强劳动教育,是因为( )
①人世间美好梦想,都要通过劳动实现②国家的建设成就,都是用劳动换来的
③实干兴邦,体力劳动者更值得我们尊敬④劳动光荣,劳动比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医护人员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环卫工人保持城市清洁,快递员帮我们把信件和包裹送到指定的地方……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表明( )
①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③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某校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组织学生开展了“学农实践基地体验活动”,同学们通过种植小麦、豌豆了解食物由播种、成长到餐桌的全过程,收获颇多。下列属于本次活动收获的有( )
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②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脑力劳动实现的
③在学农实践中了解到,小麦和豌豆都是自花传粉
④现在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劳动技能可以之后培养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漫画《就这个看得很清楚》反映的内容提醒我们( )
①从根本上说,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是一致的
②从根本上说,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③捍卫国家尊严,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④应当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能只重视个人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宋代哲学家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门口静候。等程颐醒来时,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于是赶忙起身迎杨时进屋。这体现了( )
A.行己有耻,闻过即改
B.以礼相待,态度谦恭
C.与人为善,弘扬美德
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2、“家”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国”是个体最大的依靠;家给我温暖,国给我力量。无数华夏儿女带着“家国同构”的使命意识,撑起家,建设国,在人生的漫漫奋斗中,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难以兼顾兼得
②只有牺牲个人利益才能维护国家利益
③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礼记》有言:“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下列古语与此寓意一致的是( )
①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②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③言必诚信,行必中正
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4、“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这说明( )
A.关爱自己也就是在关爱别人
B.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C.关爱他人都是为了得到回报
D.关爱他人才会得到他人的帮助
15、在我们出国旅游时,我们经常会收到一个内容为“您已进入某某国,请尊重 当地的风俗。文明旅游”。之所以有关部门会发这条短信是因为()
A.我国公民文明素质较低
B.我国重视与他国的友好关系
C.我国公民在外国受到不公平对待
D.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16、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下列行为属于维护秩序的是( )
①车间工人按操作规程工作 ②在动车上吸烟且不听劝阻
③人们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 ④游客在旅游景点随意刻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23年11月5日至10日举办,近6000名志愿者在现场引导咨询、展会注册管理、嘉宾联络接待、新闻宣传辅助、交易数据统计等九大类134种岗位上开展志愿服务。志愿者们承担责任( )
①必定获得物质方面的回报 ②要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
③能够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 ④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23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了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小秦从中搜集整理了以下数据:
截至2023年6月网民遭遇网络诈骗情况统计表
项目 | 虚拟中奖信息诈骗 | 网络兼职诈骗 | 冒充好友诈骗 |
占比 | 38.0% | 26.2% | 21.1% |
较2022年12月 | 下降6.0个百分点 | 下降1.7个百分点 | 下降4.4个百分点 |
以上数据说明了( )
①网民安全意识逐步提高 ②网络安全环境持续好转
③网络诈骗现象已完全消除 ④网络弊大于利要远离网络
A.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古语启示我们要( )
A.掌握学习方法
B.关心社会发展
C.培养批判精神
D.遵守社会规则
20、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绝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下列不属于国家核心利益的是( )
A.国家统一
B.国家安全
C.文化利益
D.国家主权
21、观看漫画,我们应怎样评价这位名人的做法。
22、【合理利用网络】
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达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青少年学生是我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往往是不合理使用网格的主要群体。以下是同学们针对网络利弊发表的观点。
(1)针对以上两种观点,发表你的看法。
存在问题 | 建议 |
问题1:长时间沉迷网络,浏览无关信息,耗费时间和精力 | ① |
问题2:使用网络多用于游戏和娱乐,很少用于学习 | ② |
问题3:对网络信息不加辨别,随意浏览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 ③ |
(2)结合所学知识,针对青少年使用网络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六条 国家倡导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推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九条 网络运营者开展经营和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商业道德,诚实信用,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
(3)有同学认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不必遵循诚信原则。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3、在学完《做守法的公民》一课后,同学们就“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热议。有同学认为:“违法就是犯罪”;有同学则认为:“青少年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不要紧”。
请你对以上两个同学的看法进行辨别与分析。
24、出租车司机李某不慎将赵某的宠物犬撞伤,不仅遭到赵某的毒打,而且还被他按住当众给狗下跪。现在驾驶员李某已向法院提起诉讼。
请你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赵某侵犯了李某的什么权利?
假如你来当法官,你会对此案作出怎样公正判决?并简要说明理由。
25、2013年央视3.15晚会质疑苹果公司在中国售后政策有歧视之嫌,全球整机交换都是整机全换,唯有中国不给换后盖,就为了避开新机保修期重新计算的政策,但在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苹果手机在保修期内出现故障换机时都是连同后盖一起更换。
(1)苹果手机的这种规定侵犯了我国消费者的什么权益?(1分)
(2)面对侵权行为,有些消费者不知所措,有的认为无所谓,请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评析。(4分)
(3)你知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少于三种方法,3分)
26、 材料一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 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实现公平正义,践行平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 责任。
材料二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在全民哀悼之时,熊某却在朋友圈发表侮辱袁隆平言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熊某已被刑事拘留。
(1)我们应如何践行平等?
(2)熊某在朋友圈发表的侮辱言论,侵犯了袁隆平什么权利?
(3)弘扬正能量,请列举生活中的正义行为。
(4)作为中学生我们又该如何守护正义?
27、青藏铁路是全球海拔最高和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建设者克服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生态脆弱、天气恶劣四大难题,不辞劳苦,连年奋战,在“生命的禁区”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
(l)青藏铁路建设者的人生是否有意义?为什么?
(2)探索人生的意义有什么重要作用?
(3)请你写出关于人生意义的格言。(两个方面即可。)
(4)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你打算如何做?(三个方面即可)
28、七年级学生马某,平时学习不认真,且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并多次说要辍学打工。老师找他谈话。他说:“我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一谈学习就头疼,看到作业就心烦。对学习没有信心和兴趣。再说,我认为读书也没有什么用处,与其在这里浪费时间,不如回家打工挣钱实惠?”
(1)马某的行为对吗?请你说出相关的法律依据。
(2)简要谈谈公民自觉接受教育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