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塔城地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堕落   追溯   慷慨激昂   广袤无垠

    B.燥热   潮夕   天衣无缝   重峦叠障

    C.演译   蹒跚   俯仰生恣   相辅相成

    D.题跋   凛洌   朝气蓬勃   张灯接彩

  • 2、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能否深入人心,关键在于每个学生能不能树立起尊重生命的意识。

    B、由于当今日本青年基本上对动漫、明星、萌元素等更有兴趣,使日本民间出现了对历史反思相当冷淡的现象。

    C、柴静聚焦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电视上播出后,有不少人对其拍摄动机或猜忌种种或横加指责,这种现象不能否定不是网络时代的怪异产物。

    D、在2015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全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针对各种交通乱象,蓉城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B.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功。

    C. 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出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

    D. 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传承历程。

  •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

    B.“一门父子三词客”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记承天寺夜游》写出了苏轼被贬黄州时旷达乐观的胸怀。

    C.《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选自《呐喊》。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间,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草,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与本诗尾联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B.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C.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一览众山小。  (《望岳》)

    《桃花源记》中表现人们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春望》中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物的诗句是  

    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大同社会中提倡的 都是博爱精神的体现,可谓异曲同工。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透过法布尔的观察研究,人们发现许多昆虫并不像表面上那样,而是具有截然相反的面目或秘密。请结合《昆虫记》中的内容,举一例加以说明。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离花近一些

    侯利明

    ①祖母总能准确分辨出花中最美的一朵,步伐轻盈地走过去,弯下腰,陶醉在花的清香里。这时,她往往正挎着一篮猪草刚从原野里归来,或是正在扶着竹帚打扫庭院。无论晨昏始终有一朵花开得正好,仿佛只为恭候这位鹤发童心的老婆婆。我觉得惊奇,外出靠拐杖探路的祖母,“看”花的眼睛却分明是清澈明亮的,像夏日午后桐树下晾着的一碗清水,净得能看到飘零的紫烟。

    ②祖母满头的发,是一夜之间彻底变白的,那年的我还不到五岁,仰头望见祖母脸上满布的寒霜,不由一阵阵打颤。她哭得停不下来,直到双目失明。无法再去回忆年迈的祖母是怎样在黄昏里一步步蹒跚,摸索着为我做饭洗衣,送我到村小上学。只记得一个周末,我在灯下写作业。柔风送来阵阵幽香,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她扶着桌沿走到窗棂下,循着香来到院子中。“回来了,你们真的回来了……”祖母哽咽着,跟随着若有似无的花香来到墙边,只见一簇簇鲜花在月光下美如仙子,婀娜多姿。这些花默默地发芽,拔节,直到缀满花苞,祖母虽然看不见却也不曾错过花开。花香盈盈,勾勒出温暖,给了她一个满满的拥抱。淡淡清香扣开了祖母紧闭的心门,日子随着一朵花的盛开渐渐有了颜色。侍弄了一辈子庄稼的祖母,能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每个节气里感知到每朵花的气息。天气慢慢变热,花香愈加馥郁了,祖母在庭院里走动时甚至可以扔掉拐杖,被花香牵着悠然漫步。祖母的步伐越来越稳健,她在花丛中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盛夏光影里她莹白的发犹如栀子花开。

    ③秋风扫,落叶忙。祖母也忙。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来年春天祖母便会在房前屋后撒花籽,有路过的人讨要,她也总会笑眯眯地将一个个小布包赠予路人。他们从祖母安详的面容里看到了朵朵花开,心想那些花一定是美的。街坊邻里也会来要,去年花开满院,她们曾大把大把地抱花回去插在粗瓷敞口的瓶里,见过的人都晓得这些花是美的。

    ④祖母不再是我一个人的祖母了,她成了大家的“花婆婆”。大人小孩儿都愿意围着她玩闹说笑,谁有了烦心事都要到她开满鲜花的院子里坐上一会儿,倾诉着心底的烦恼,像对祖母说又像是对花儿说。一年又一年过去,我们这条民风淳朴的小巷,有了个诗意的名字:花巷。我在花开花落中长大,就要离家上大学,乡里乡亲都聚拢来,叮咛嘱咐说,花婆婆是我们大家的祖母,彼此供养,相依相扶,我去了只管好好念书。不知谁在人群中低语,还有花。我哭了,眼泪一滴滴收藏进如水光阴,滋润开满鲜花的心田,四季不败。告别祖母出门时,老人家拉着我的手又轻轻放开。

    ⑤第二年暑假,回乡探望祖母。花香萦绕的睡梦里,祖母把用花籽为我串的第一条挂链重新串了一遍,又取出一包新花籽放在桌上,说原来的那串是她用一个个春天串起来的,以后要我也开成一朵花,结了果,留下花籽,给予每个人。满院的花开得正好,坐在树影花影里,祖孙俩说着一些珍重的话。我知道,祖母要走了,而从今后的每一个春天,花依旧还会开。

    ⑥整理遗物,看到父母生前从远方寄来的一摞信,其中一页上写着:要离花近一些。当花开放,它应付出生命里全部的能量,竭尽全力,毫不保留。从一封接一封的书信里,我断断续续了解到,父母当初决定放弃安逸的工作去深山支教时,遭受过祖母的百般阻挠,于是就千里迢迢带回一包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临走前告诉祖母,大山里开遍了这样的花,看着它们,就像他们在身边。这样的话竟成了永别留言。来春花开时节,父母因救助被山洪冲走的学生,双双殒命。望向窗外,秋色袭人,院子里的花不再芬芳繁盛,有的已经干枯凋谢,渐渐接近终结的尾声,却看不到丝毫颓败。

    ⑦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段加点词“颜色”,写祖母随着花开走出了失子之痛,生活有了起色。

    B.文中祖母成了大家的“花婆婆”与“祖母”,表现出花巷淳朴友爱的睦邻关系。

    C.文末“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暗示了“我”不会辜负祖母的嘱托与期望。

    D.文章借祖母百般阻挠“我”的父母去深山支教,批评了她没有大爱、不明大义。

    2文章写了哪三次花籽的传递?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柔风送来的阵阵幽香,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赏析加点词语)

    (2)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4文章第⑥段补叙“我”父母生前来信的有关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文章以“离花近一些”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题目:从此,我不再低头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