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经历了四次死里逃生,其中“战争中被子弹打穿头骨,左眼失明”是第几次?( )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朱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B.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C. 《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D. 把握课文内容可以从新闻要素的角度入手,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这种文体一般是以描写为主,适当抒情。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银河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星汉、云汉,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著名的传说鹊桥相会。
B.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儒家经典,在宋代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 数量词是数词和量词的合称,其中数词分为确数、序数和约数。在我国古代写作中,量词使用较少,例如“穿井得一人”“一狼径去”。
D. 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李商隐写有著名的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暮年(mù) 辟邪(pì) 匀称(chèng) 潜滋暗长(qiǎn)
B.深渊(yuān) 濒临(pīn) 遏制(è) 举箸提笔(zhù)
C.遒劲(qiú) 蔷薇(qiáng) 汴梁(biàn) 重峦叠嶂(lán)
D.涂墁(màn) 罅隙(xià) 隧道(suì) 惟妙惟肖(xiào)
5、阅读下列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
【2】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名句默写
① ?归思方悠哉。
②临风一唳思何事? 。
③ ,相伴过年华。
④长风万里送秋雁, 。
⑤ ,欲上青天揽明月。
⑥浊酒一杯家万里, 。
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⑧又夹百千求救声, ,抢夺声,泼水声。
7、【甲】
有一天半夜,我爬上了一节破烂的火车,身上稍稍有点不舒服,可是心里非常兴奋。之所以兴奋,是因我前面摆着一条探险的旅程,要去探索一个跟紫禁城的中古光辉时间上相隔数百年、空间上相距数百英里的地方:我是要到“红色的中国”去了。
【乙】
国民革命开始,他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里几个老前辈中的一个。在广州时,他是农民部长;北伐时期,则为程潜将军——后来是南京参谋总长——指挥的第六军的政委。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我”在车上不舒服是因为到中国前,“我”在臂上和腿上,注射了防天花、霍乱、伤寒、斑疹伤寒和鼠疫等传染病的疫苗。
B.【乙】文中“他”是林伯渠,他曾经做过国民党的财政部长,在四十五岁时放弃优越的地位与年青的共产党员一起赌他的命运,他在苏区担任财政部长一职,任务是使苏维埃收支平衡。
C.【甲】文中“我”兴奋是因为终于可以去找到“为什么有上万的农民、工人、学生、兵士可以冒死加入红军”“中国共产党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等等问题的答案了。
D.【乙】文中的“他”曾在法国里昂念了一年书,后来又在巴黎大学念了三年书,1923年返回后,在省会建立了两所现代中学,四年间积下了相当的资产。
【2】2021年10月20日是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纪念日,结合你读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相关内容,请正确填写以下两件大事发生在哪个省份。
强渡乌江(1)____________,翻越夹金山(2)________________。
【3】《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既详细地介绍了红军领导人,如:毛泽东、周恩来等;也写到对不少普通战士如“红小鬼”的观察和访问,甚至还有的内容是引用别人的报道,如写西安事变就引用了《每日先驱报》上对孙铭九的采访报道。请你从纪实作品的特点来谈谈为什么这样处理材料。
8、小说开头说“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9、按要求写作文。
从《傅雷家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苏菲的世界》三本书中任选一本,撰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600字;(3)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班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