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社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核舟记》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句出自《后赤壁赋》。
C.《汤姆·索亚历险记》是著名英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
D.《小石潭记》和《卖炭翁》的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子”在古文中意义丰富,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子”指“儿女”,而“子非鱼”中的“子”是对古代男子的尊称。
B.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有《逍遥游》《礼记》《秋水》等内容。
C.韩愈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马说》可以说是他的一篇“不平则鸣”之作,本文言简意赅。
D.古代常用借代手法来表示对人的称谓,如:“黄发垂髫”指代“老人和孩子”,“布衣”指代“平民”,“须眉”指胡须和眉毛,指代男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聪明的重庆人因地制宜,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重庆呈现一种独特的美。
B.在这场演讲中,他铿锵有力的声音入木三分,给观众以极大震撼和鼓舞。
C.来到兵马俑博物馆,你会发现,每个兵马俑的表情都惟妙惟肖,古代匠人们的工艺实在令人震撼。
D.泰州老行当展馆里的游人摩肩接踵,大家饶有兴味地观赏着那些承载着儿时记忆的物品。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它的枝丫繁多密集,可没有一棵树枝,一片叶子不是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江西吉水县水田乡的土地上,生长着一棵1200多岁的老樟树。
它的样子,称得上不同凡响:有十五米高,树冠展开面积一千五百平方米,相当于普通人家十几套房子那么大。
它是那么磅礴,同时又是那么谦逊和安详,一点也没有张牙舞爪的样子。
仿佛它是一名德高望重却无为而治的老国王。
A.②①④③⑤ B.②⑤③①④ C.②④⑤①③ D.②③①④⑤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这首诗是如何借助“孤蓬”“班马”这两个意象来表现“游子意”的?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寄寓了什么样的“故人情”?
6、(题文)古诗默写。
(1)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2)食不饱,力不足,__________。(韩愈《马说》)
(3)夕阳西下,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7、腾讯读书频道举行“好书我推荐”活动,你将带着《呼兰河传》参赛。请你用简洁扼要的语言为这部书写推荐语。(结合作者、作品、主题等,字数120左右)
8、苏州园林(节选)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函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絶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轿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选文第③段加粗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
9、命题作文。
世间的一切充满了味道,你闻到了没有?妈妈身上的汗水,让你感受到艰辛和付出的味道;诗书巨著的文字,让你感受到华韵与文明的味道;街头巷尾的美食,让你感受到香甜与文化的味道。
请以“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等。字数在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