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十堰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5月22日晚,英国曼彻斯特一音乐厅发生了一起危言耸听的恐怖袭击事件,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

    B. 陈老板看到这儿的工作条件很差,就自掏腰包,为改善我们的工作条件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C. 泰兴的工业园区景色宜人,周围高楼鳞次栉比,你不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D. 青年歌手大赛上,有些歌手面对常识性的考题一筹莫展,默默无闻,令人失望。

     

  • 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A. 是:这   B. 食:同“饲”喂养   C. 见:同“现”显现   D. 千里:日行千里

     

  • 3、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售货员对结完账的顾客说:“谢谢惠顾,欢迎您下次再来!”

    B.为了防止人们践踏草坪,公园里贴出警示标语:任何人不得践踏草坪,违者罚款!

    C.李明不小心把墨水甩到了琳琳的衣服上,琳琳生气地说:“你不长眼啊,马上赔我衣服。”

    D.成晓写了一篇文章,拿给刘老师时说:“诚邀您拜读我的作品,顺便帮我修改,谢谢!”

  • 4、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本文写父子相爱相怜的感情,真挚动人。但这种感情中渗透着淡淡的哀愁。

    B. 本文共有四次写背影,首尾两次详写中间略写。

    C. 作者以背影为题的原因在于将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都浓缩在背影这一特殊的外貌上,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天地。

    D. 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是以背影为主线贯穿全文。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万山潭作

    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注释】①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此地环境清幽,为襄阳名胜。②据《列仙传》记载,江妃二神女尝游于万山,逢郑交甫,交甫见而悦之,索其配饰,二女解佩赠之,交甫受而怀之,去数十步,佩与二女俱不见。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联写诗人闲适的心情和垂钓之乐。垂钓本身,已乐在其中,何况静坐磐石之上,一“坐”字更显安闲。

    B.第二联以“鱼”和“猿”作为动景,与上联稳坐之“静”形成对照;且“鱼行潭树下”一句,诗人直接描写树影的荡漾,让人感受到树影的动态之美。

    C.第三联借助典故,把自己游山的过程说成是在“寻访神女”,浪漫而有趣。

    D.最后一联中的“沿”字用得极其神妙,表明不仅仅是一点月色,而是沿途通明,明月满舟。此情此景,令人心醉。

    【2】诗歌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背诵默写(8分,每空1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是

     

    (2)《赤壁》诗中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激发作者浮想联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4)《山坡羊·潼关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卞毓麟先生在《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说,世界上第一次进行子午线实测工作是在我国唐朝,其发起者和领导者是著名的天文学家一行(原名张遂)。 ______

    (2)《寂静的春天》是美国蕾切尔·卡逊创作的,该书主旨是告诫人类不要使用化学药品。题目的含义是春天是寂静的,祥和的,美好的。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打树花

    冯骥才

    ①门前广场上临时拉了一些电灯,将堡门下半截依稀照见,上半截和高高在上的门楼混在如墨的夜色里。一个正在熔化铁水的大炉子起劲地烧着。鼓风机使炉顶和炉门不停地吐着几尺长夺目的火舌。这火舌还在每个人眼睛里灼灼发亮。人们——当然包括我,都是来争看此地一道奇俗打树花。我于此奇俗,闻所未闻;只知道此地百姓年年正月十六闹灯节,都要演一两场“打树花”。

    ②当几个熊腰虎背的大汉走上来,人们沸腾了。这便是打树花的汉子。他们的服装有些奇异,头扣草帽,身穿老羊皮袄,毛面朝外,腰扎粗绳,脚遮布帘,走起来又笨重又威风,好像古代的勇士上阵。这时候,人群中便有人呼喊他们一个个人的名字。能够打树花的汉子都是本地的英雄好汉。不久人声便静下来。一张小八仙桌摆在炉前,桌上放粗陶小碗,内盛粗沙,插上三炷香,还有几大碟,三个馍馍三碗菜,好汉们上来点香,烧黄纸,按年岁长幼排列趴下磕头。围观人群了无声息。这是祭炉的仪式。在民间,举行风俗,绝非玩玩乐乐,皆以虔诚的心为之待之。

    ③仪式过后,撤去供案,开炉放铁水。照眼的铁水倾入一个方形的火砖煲中。铁水盛满,便被两个大汉快速抬到广场中央。同时拿上来一个大铁桶,水里泡放着十几个长柄勺子,先是其中一个大汉走上去从铁桶中拿起一个勺子,走到火红的铁水前,弯腰一舀,跟着甩腰抡臂,满满一勺明亮的铁水泼在城墙上。就在这一瞬,好似天崩地裂,现出任何地方都不会见到的极其灿烂的奇观!金红的铁水泼击墙面,四外飞溅,就像整个城墙被炸开那样,整个堡门连同上边的门楼子都被照亮。由于铁硬墙坚,铁花飞得又高又远,铺天盖地,然后如同细密的光雨闪闪烁烁由天而降。可是不等这光雨落下,打树花的大汉又把第二勺铁水泼上去。一片冲天的火炮轰上去,一片漫天的光雨落下来,接续不断;每个大汉泼七八下后走下去,跟着另一位大汉上阵来。每个汉子的经验和功夫不同,手法上各有绝招,又互不示弱,渐渐就较上劲儿了。只要一较劲,打树花就更好看了。众人眼尖,不久就看出一位年纪大的汉子,身材短粗敦实,泼铁水时腰板像硬橡胶,一舀一舀泼起来又快又猛又有韵律,铁水泼得高,散的面广,而且正好绕过城门洞;铁花升腾时如在头上张开一棵辉煌又奇幻的大树。每每泼完铁水走下来时,身后边的光雨哗哗地落着,映衬着他一条粗健的黑影,好像枪林弹雨中一个无畏的勇士。他的装束也有特色。别人头上的草帽都是有檐的,为了防止铁水迸在脸上,唯有他戴的是一顶无檐的小毡帽,更显出他的勇气。

    ④正像所有民俗一样,打树花源于何时谁也不知。只知道世界上唯有中国有,中国唯有在蔚县暖泉镇北官堡才能见到。

    ⑤民俗的形成总是经过漫长岁月的酿造。比如最初打树花用的只是铁水一种,后来发现铁水的“花”是红色的,铜水的“花”是绿色的,铝水的“花”是白色的。渐渐就在炉中放些铜,又放些铝,打起的树花便五彩缤纷,愈来愈美丽;再比如他们使用的勺子是柳木的。民间说柳木生在河边,属阴,天性避火。但硬拿柳木去舀铁水也不行,这铁水温高一千三百度呢。人们便把柳木勺子泡在水桶里,通常要泡上一天一夜,而且打树花时每个汉子拿它用上七八下,就得赶紧再放在木桶里浸泡。多用几下就会烧着。湿柳木勺子的最大好处是,铁水在里边滑溜溜,不像铁水,好像是油,不单省力气,而且得劲,可以泼得又高又远。

    ⑥铁水落下来,闪过光亮,很快冷却。打树花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块两块小铁粒落在人群里,轻轻砸在人们的肩上,甚至脸上,人们总是报之以笑,好像沾到福气。我还把落到我身上的一小块黑灰的铁粘放在衣兜里,带回去做纪念呢。

    ⑦有人说,蔚县的打树花至少有三百年的历史了。不管它多少年了,如今这里的人们都上街吃呀,乐呀,竖灯杆呀,耍高跷呀,看灯影戏呀,闹得半夜,最后总有一场漫天缤纷的打树花;让去岁的兴致在这里结束,让新一年的兴致在这里开始。

    ⑧中国人过灯节的风俗成百上千,河北蔚县暖泉镇北官堡的打树花却独一无二。

    (选自《冯骥才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阅读选文,理清文脉,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关内容。

    演出前的准备——(1)_______ ——(2)_______——民俗的形成

    【2】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同时拿上来一个大铁桶,水里泡放着十几个长柄勺子,先是其中一个大汉走上去从铁桶中拿起一个勺子,走到火红的铁水前,弯腰一舀,跟着甩腰抡臂,满满一勺明亮的铁水泼在城墙上。(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品析该句的表达效果)

    (2)人们——当然包括我,都是来争看此地一道奇俗打树花。(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该句的作用)

    【3】文章结尾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题目: 有一种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内容饱满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