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编辑批评一位急于发表文章的写作爱好者,嫌他写文章不言而喻,导致语言啰嗦不简洁。
B.这部戏剧剧情抑扬顿挫,台词非常幽默,深受现场观众喜爱。
C.《经典咏流传》的演绎形式丰富多彩,让诗歌与情感与音乐相得益彰,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共鸣。
D.科幻电影《阿凡达》以其宏大的气势、色彩绚丽的背景、震撼人心的方式,让观众感觉焕然一新。
2、(题文)下列语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B.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根深蒂固的人,都看不见这种有奇异功能的衣服。
C. 每个公务员都应该牢记使命,恪尽职守,积极工作,绝不徇私枉法。
D. 小安隧道的豁然贯通意味着西成客专所有隧道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3、班上准备举办“音乐带我飞”的主题晚会,院会拟用一副对联来演染气氛,现已确定好了上联,请你从下面选项中,选出最合适的下联。
上联:笛音飘声声传情 下联:选( )项
A.丝竹韵悠悠绵长 B.琴音起首首入梦 C.鼓点响阵阵送暖 D.琵琶响嘈嘈切切
4、“笔画奔突游走,如烟云缭绕,龙蛇飞动”是对下列哪幅书法作品的评价?( )
A.
B.
C.
D.
5、请你参与“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阅读活动。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妙赏亭
[明]祁彪佳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①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②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③然。而众妙都④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选自祁彪佳《寓山注》)
(注释)①暱:同“呢”,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②掖:搀扶。挟持。③沤:水中气泡。④都:汇聚。
【1】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
(1)解释(甲)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临:____________
(2)请从(乙)文中找出直接写妙赏亭建造位置的句子: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
【3】祁彪佳为什么把亭命名为“妙赏亭”?根据(乙)文中的画线句,简要回答。
6、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描绘“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的画面,并说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歌题目中有“思家”二字,结合三四句诗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思家”的。
7、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每天定时读书,增加知识储备,塑造精神气质。某初中学校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你参加。
材料一 有关机构公布国民阅读指标显示:9~13岁未成年人阅读人数占90%以上,但18岁以上成年人阅读人数约占50%:以年为统计周期,以本为计量单位,9~13岁未成年人每年阅读平均7本左右,而成年人在4本左右。
材料二 针对以下几项进行个人阅读状况调查问卷:每天阅读时间?喜欢什么类别的图书?有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
材料三 名家谈读书。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它的好处在于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起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
——朱光潜《谈读书》
中小学时期,我读了很多有趣的书,并且对每一本书,或多或少做了一些笔记。
——叶辛《书将伴我走向未来》
(1)研读以上三则材料,请整合材料主要信息,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
(2)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好书不品,不知其妙。请你从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的名著中,选择一部,写出两条推荐理由。
我推荐的书名:___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级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时举办“腹有诗书气自华”主题活动,请设计一项活动。
8、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 ,相伴过年华。
② ,草色遥看近却无。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
④ ,西北望,射天狼。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 。
⑥山回路转不见君, 。
⑦ ,奉命于危难之间。
⑧伤心秦汉经行处, 。
⑨山重水复疑无路, 。
⑩了却君王天下事,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冬至饺子
①冬至,天下大雪。
②母亲把米缸里最后半瓢白面挖出来,又在里面掺加了些地瓜面粉,总算包上了一顿看似有滋有味的冬至饺子。至于饺子馅料,实在不敢恭维。白莱榨碎后里面掺点豆腐及粉条,就相当于肉了。
③当热腾腾的饺子准备从锅里盛出来时,一个乞讨的老妪走进家门。她像往常一样进了院子,拎只破口袋,拄一根打狗棍,一屁股坐到磨盘上去。她是常客,平时经常在村里转悠或到我家里来乞讨。但她乞讨有个习惯,就是不说话。也不知是哑巴还是不愿吱声。听人说,这个老妪有好几个儿女,一把屎、一把原地把孩子拉扯成人后,却没人管她了。
④“妈妈,又来要饭的啦!”妹妹嘟囔着小嘴,冲着厨房里一直在忙活着的母亲直喊。
⑤“真扫兴,吃顿饺子也不让人肃静,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时候来!”我忿忿地用眼睛朝磨盘上的老妪瞪了一眼:“赶紧走吧,今天没有千粮给你,到别家去吧!”
⑥“这是咋说话呢,怎么没有一点礼貌,忘了平时我咋对你们说的了?”母亲从背后对我呵斥一声,吓得我赶紧伸伸舌头,躲到一边去了。七岁的我毕竟还是个孩子,说话自然也不着调。刚才被母亲训了一顿,我知趣地从筐子里拿出半块高架饼子,像以往那样跑出去递给磨盘上的老妪,好打发她快点离开。也免得让母亲抓住这件事情不放,回到饭桌上再喋喋不休地批评我。
⑦饺子端上了饭桌,家里的气氛不亚于过年时的情景。然而,从外面传来一阵咳嗽声,显然是磨盘上那个还未离开的乞讨老妪发出来的。“等等!”刚要夹起饺子往嘴里填,母亲的声音顿时让屋里的人愣了:“怎么了,妈?”我一头雾水地看着她。
⑧母亲歪头扫了一眼院子。我们顺势朝她目光所看的地方望去:磨盘上坐着的老妪,在雪花中拿着我送她的半块饼子举在嘴边嚼着。她刚才好像看见了我们从厨房往堂屋里端饺子的情景,这时眼睛正直勾勾地盯着我们这边吃饭呢。
⑨“给这位老奶奶也送点吧,今天是冬至。”母亲嘴里发了话。
⑩“妈,咱今天包的并不多啊?刚才我已经给她送过饼子啦!”我急得用筷子指了指桌上的几个碗。按家里成员来算,每人也就一碗水饺。
⑪“别说了!”母亲端起自己的碗往另一个碗里拨了半碗,推到我面前。显然,这是要让我去执行这项“特殊”任务。虽不情愿,但我不敢违抗母亲命令。我起身端着水饺来到磨盘前,两手小心地放到老妪面前。“你吃吧,我妈妈让给你的……”我小声地说。
⑫我发现她嘴角急促地抽动了两下,浑浊的眼睛在看到水饺的刹那,闪现出一丝难得的惊喜。接着她哆嗦着手,从破棉袄里摸出一双系了细绳的筷子,在袖子上胡乱抹了抹,夹起水饺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⑬我跑回了屋里,母亲摸着我的头笑了。她说:“大家都吃了饺子,这个冬天才能熬过去啊!”母亲的话,我听不很懂,可那一刻,我幼小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
⑭那个冬天,真的很冷很冷,可全家人的心里却都暖融融的。或许这和吃了冬至的饺子有关系吧?
(选自《散文选刊》)
【1】文章以“冬至饺子”为题,好在哪里?
【2】结合语境,对②段画横线句子进行赏析。
我发现她嘴角急促地抽动了两下,浑浊的眼睛在看到水饺的刹那,闪现出一丝难得的惊喜。接着她哆嗦着手,从破棉袄里摸出一双系了细绳的筷子,在袖子上胡乱抹了抹,夹起水饺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3】结合全文,你对第③段加波浪线的句子怎样理解?
【4】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5】无论生活有多么拮据,文中母亲都会用实际行动去帮助别人,这种做法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呢?
10、健康睡眠
孙洪强
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觉睡到大天亮的感觉真好。可如今,这种感觉却成了很多人的奢望。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约有27%的人患有睡眠障碍,我国有各类睡眠障碍的人更是高达38.2%。更让人忧心的是,很多人对科学睡眠和睡眠障碍的认知不到位,甚至存在认识误区。
②睡眠能够带给我们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还不是那么清晰。不过,如果把这个问题反过来,也即“不睡觉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它的答案却是显而易见的。
③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害处多多,它会损害人的注意力、警觉性、专注性、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人容易发生工伤和意外。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因疲劳驾驶造成约10万起交通事故,这导致约4万人受伤,另有约1550人死亡。而在疲劳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中,有约60%是由司机睡眠不足4小时或睡眠质量低引起的。北京市交管局公布,近3年来北京市因疲劳驾驶直接引发的交通事故约有300起,伤亡200余人。有专家称,“睡眠不足,已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道路安全问题”。
④其次,睡眠不足还会增加患病风险。在失眠患者中,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要高。睡眠障碍不仅损害患者的免疫系统,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会使其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引发心理疾病,导致抑郁。2007年的一项样本量为1万人的调查显示,失眠患者最终发展成为抑郁症的概率要比不失眠的人高5倍。英国研究人员曾经在20多年里观察了1万多人的睡眠模式是如何影响他们的死亡率的。结果显示,那些睡眠从7小时减少至5小时甚至更少的人,患疾病致死的风险增加了将近1倍。
⑤此外,睡眠不足还可能会影响女士们的美貌。在睡眠不足时,体内会释放出更多的应激激素——皮质醇。过量的皮质醇会分解皮肤中的胶原蛋白,使皮肤变得粗糙且缺乏弹性。
⑥有趣的是,睡眠不足还与肥胖有关系。有数据显示,每天睡眠少于5小时的人,比每天睡7~9小时的人更有可能成为肥胖者。原来,睡眠不足不仅会增强人的饥饿感,导致食欲增加,同时也会让人渴望进食高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
⑦对于初中生和高中生来说,睡眠严重不足会造成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生长发育。如果缺少快速眼动睡眠,则会降低记忆的储存、重组和整合能力,容易造成学习能力降低。
⑧睡眠“负债累累”后,就会危害到我们自身的健康了。我国台湾长庚医院睡眠中心的陈泞宏主任曾说过,睡眠的债也是有“利息”的。比如熬夜一次,并不是在之后多睡几个小时就可以补回来的,而是要分好多天才能慢慢补回来。因为从睡眠结构来看,每次实际睡眠时间如果超过正常作息所需,额外的那些睡眠就都属于无意义的“浅睡”。
⑨所以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一定要早睡早起哦。祝大家今晚睡个好觉!
(摘自《科学世界》,有改动)
【1】结合全文说说首段引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作用。
【2】通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睡眠不足的危害。
【3】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有数据显示,每天睡眠少于5小时的人,比每天睡7~9小时的人更有可能成为肥胖者。
【4】阅读第④段,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007年的一项样本量为1万人的调查显示,失眠患者最终发展成为抑郁症的概率要比不失眠的人高5倍。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近期,有网友反映北京故宫博物院只能通过网络预约门票,对不熟悉网络购票的老年人而言难以操作。同样,近日上海一位老人也因使用“不能上网”“不能移动支付”的“老年机”无法购买电影票,最终只能失望而归。两则事件迅速成为热议话题。当社会在数字化的道路上一路“狂飙”时,老年人的需求却被越来越多领域忽视,甚至让小小的一台智能机成了阻碍老年人正常生活的“拦路虎”。人们不禁发问:数字化时代下,老年人究竟如何跨越“数字鸿沟”?
②事实上,许多老年人屡屡遭遇新技术、新应用困境,不是因为其自身固执守旧、抗拒新事物。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生长于文字阅读时代的他们,思维世界与“互联网原住民”们有着本质区别,在理解数字化时代应用上存在不小差距。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步下降,视觉、听觉、思维逻辑能力会渐渐弱化,对于新事物接受能力相对减弱。成熟的现代化社会,应是扶老携幼、多元包容的和谐社会。在一个崇尚孝道、尊老爱幼的礼仪国度,老年人的合理需求理应得到更多重视和满足。
③数字化是老年人的可选项,但不应是强制项。数字技术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我们需要为老年人留下一条“慢行道”。对于社会管理者与各行各业的开发者而言,政策与技术的发布理应考虑多元需求。餐厅保留纸质点菜单、医院保留人工挂号处、自动售卖机保留现金支付功能……适当保留“传统路径”,留住的是对老年人的关爱与温情,开辟的是一条更具人文气息的数字化道路。
④为老年人开辟“慢行道”,还应为他们学习掌握新技术提供条件、营造氛围。在老年大学开辟课程、在社区举办公益活动、在家庭内部“小手牵大手”,当我们在主观上重视老年人的生活困境,在行动上耐心引导帮助,在情感上多多鼓励,许多购票难、看病难之类的小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每一个暂时的“掉队者”便能逐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共同感受技术发展带来的时代红利。
⑤小时候,父母教我们读书写字。长大了,我们带家长玩转网络。为老年人开辟一条“慢行道”,这是我们区别于冰冷技术应有的温度。
【1】如果请你为本文拟制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何跨越“数字鸿沟”
B.阻碍老年人正常生活的“拦路虎”
C.请为老年人留下一条“慢行道”
D.感受技术发展带来的时代红利
【2】下面对本文行文思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从两则引起热议的事件谈起,提出数字化时代老年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的问题。
B.第二段摆出了“数字鸿沟”的具体表现及社会对老年人缺少包容的态度。
C.从第四段“还应”一词可以看出,文章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D.文章最后一段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充满了温情。
【3】下面对文章内容及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狂飙”一词形象地表现出社会数字化进程异常迅猛的状态。
B.文章用“拦路虎”“鸿沟”比喻在数字化进程中老年人遇到的巨大的困难,用“慢行道”来比喻整个社会数字化进程放缓的状态。
C.第三段中的“传统路径”是指餐厅的纸质点菜单、医院的人工挂号处、自动售卖机的现金支付功能等。
D.文章中许多语句都透露出在现代社会中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与脉脉温情,例如“更具人文气息的数字化道路”“区别于冰冷技术应有的温度”等。
12、在物理学中,“碰撞”是两个或多个物体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相互作用。在IT中,“碰撞”是在同一以太网中,正好在同一时刻试图传输数据的两个设备之间发生的冲突。板块的碰撞产生地震、火山、山脉和水体运动;思想的碰撞产生了不同的学术观点、文化创新、思维方式……
一切精彩,皆从“碰撞”开始。请以“碰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