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是施耐庵根据民间传说编辑而成,历史上本无宋江起义之事。
B.《水浒》中起义军首领,如宋江、卢俊义、林冲、李逵都是社会下层人士,都是自觉走上反抗道路的。
C.《水浒》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全过程,虽然起义军最终接受了招安,但仍不失为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歌颂农民起义斗争的杰出作品。
D.《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巨著,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加工而写成的。
2、下列关于《儒林外史》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古典小说。小说人物纷杂,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以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构成一个个短篇的连环, 组成一幅宏大的人物群像。鲁迅说:“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B.《儒林外史》中三名真儒贤士是杜少卿、王德和王仁。
C.《儒林外史》中的“二严”指的是严贡生和严监生,两人是亲兄弟。
D.《儒林外史》第一回中,时知县听了翟买办回复王冕因病拒绝来赴约的说辞之后,有一段精彩的心理活动:知县心里想道:“……老师既把这个人托我,我若不把他就叫了来见老师,也惹得老师笑我做事疲软……我就便带了他来见老师,却不是办事勤敏?”又想道:“一个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想到:“……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当下定了主意。知县三次心理活动的真正意图是为利、为权、为名,这段自然真实的心理描写逼真地刻画了一个灵魂深处被权势、名利所腐蚀的虚伪官吏形象。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 警察的恪尽职守,在于保一方平安;教师的恪尽职守,在于上好每一堂课。
B. 数学老师的指点,令我的头脑豁然贯通,一下子就有了解题思路。
C. 《唐诗素描》中的很多篇章,语言表达新颖别致,需要咬文嚼字,细细品味。
D. 个别同学盲目相信开卷有益的观点,对阅读书籍不加取舍,结果深受不良书籍毒害。
4、下列句子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辨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B.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付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C.光看电视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映。
D.当你看见满山的树苗在你监护之下,得到我们的汗、血、心、生命的灌溉,一根一根的都长成参天的大树,你不高兴吗?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二者不可得兼
(2)故不为苟得也
(3)乡为身死而不受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乙)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①,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②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亲友尼③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⑤。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⑥。
【注释】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②衅(xìn):此指战祸。③尼:阻止。④趣(cù):同“促”,催促。⑤勖(xù):勉励。⑥置:停。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及东炮台陷
(2)笑谢曰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钱 奋 勇 督 战 喋 血 数 小 时 左 臂 中 三 弹 曾 不 少 却
【5】结合两篇选文,谈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
6、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运用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2】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碎片化阅读的阅读成本更低。但是,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人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材料二)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年度 | 人均纸质书阅读量 | 人均电子书阅读量 | 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间 | 日均数字化阅读时间 |
2016年 | 4.25本 | 4.25本 | 16.78分钟 | 12.07分钟 |
2017年 | 4.35本 | 1.42本 | 14.85分钟 | 16.64分钟 |
(材料三)近年来,由于书店入不敷出,席殊书屋、新世界书店相继关门,如今左岸书店也即将和宁波市民说再见。民营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在宁波逐渐衰弱。 但愿,在全社会的关心下,我们的实体书店能够兴旺起来。
(材料三)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瑞士、意大利的税率也只有2%。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日本和韩国由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证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此外,西方不少城市迷有各类文化基金,为一些有地标景观性质的书店提供资助,用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政府和社会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需要自身努力,更需要社会关注。
【1】与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不吻合的一项是( )
A. 碎片化阅读能让人们迅速获得海量的信息,但也容易造成人们的思维惰性。
B. 很多外国政府对所有的实体书店实行免税,并提供资助,以保护城市文化多样性。
C. 从近年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看,人们数字化阅读量大大增加,而纸质阅读量没什么变化。
D. 深度阅读是构筑人们精神家园的有效办法,这需要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的关注。
【2】阅读上述材料,不属于导致民营书店衰弱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而且碎片化阅读更方便快捷,成本也更低。
B. 经营的入不敷出,及其他阅读方式的冲击。
C. 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造成冲击。
D. 我国国民人均纸质书阅读量虽然大,但是普遍缺乏深度阅读。
8、默写古诗文。(10分)
(1)□□□□□□□,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1分)
(2)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1分)
(3)□□□□□□□,□□□、□□□,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分)
(4)《木兰诗》中描写战事紧急、行军神速的句子是:□□□□□,□□□□□。(2分)
(5)把杜甫的《望岳》默写完整。(4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阳阳割昏晓。
□□□□□,□□□□□。
□□□□□,□□□□□。
9、(题文)别具特色的打树花
①随着春节临近,蔚县大街小巷里的年味儿日渐浓郁。“树花广场”上聚集了不少人,超大鼓风机正在高速运转,大型炼铁炉里火苗子蹿个老高,师傅们还不停地往炉膛里添炭加铁。有人不禁就要问了,他们这是干什么?
②原来,他们在“打树花”。
③“打树花”是河北蔚县别具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人们把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其壮观程度不亚于燃放烟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
④“打树花”这一习俗还有着独特的渊源。据说当年暖泉镇有好多铁匠作坊,每逢年节,富人们燃放烟花庆祝,铁匠们也同样渴望着热闹喜庆,但铁匠买不起烟花,他们从打铁时四溅的火花中得到灵感,把溶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堡城门上方的砖墙上,好似朵朵烟花盛开。这种特别的“烟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其热闹喜庆的氛围绝不输给拥有烟花的富人们,因此便有了每逢过年“富人放烟花,穷人打树花”的民俗。
⑤炼铁水是“打树花”最主要的准备工作。铁水用白口生铁、焦煤和青石三种原料,按照一定比例经过高温炼成,每场表演将用去生铁1200多斤、焦煤四五百斤以及青石料若干。炼好的铁水温度高达1600多度,随着不断加温,铁水从排渣口喷涌射出,还没表演已经蔚为壮观。
⑥“打树花”的场面既刺激又宏大。正式开始前,广场上举行了一段民俗表演。随着鼓声雷动,灯笼舞和跑旱船首先展现,最为庄严的要数“祭炉”仪式,表演者在巨大的炉筒造型前膜拜,然后用动感的舞步表达对新一年风调雨顺的祈福。夜幕降临,匠人们把砸碎的铁器装入炉中,为晚上的活动做着准备。待滚烫的铁水被倒进城墙前面的盆子里,一位师傅就上场了。在鼓风机的作用下,上蹿的火苗和炉底被吹出的炭花跃跃欲试,打树花活动即将开始。打树花铁水的温度可以高达1300多摄氏度,稍不注意就会烫伤,所以打树花都是由经验丰富而且胆识过人的高手艺人操作。他们表演的时候戴上用水浸湿的帽子,并且把老羊皮袄反过来穿在身上,这样可以防止被飞溅出来的铁花烫伤。只见艺人把手中在水中浸泡了3天的柳木勺子伸向铁水,火苗子一下就蹿了起来。当他把一勺铁水奋力抛洒向城墙的时候,一颗颗珍珠般大小的红色水珠“哗”的一下,炸成了一簇簇小伞状的金黄色火花,顺着城墙向远处四散开来,观众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一片惊呼。
⑦“打树花”作为一项古老技艺,成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蔚县打树花”连同“蔚县古壁画”“蔚县常平仓”两大文化遗产项目一起获得“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1】(小题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典型的逻辑顺序,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打树花”的。
【2】(小题2)认真阅读文章第⑥段,写出“打树花”的具体过程。
__________→炼铁水→舀铁水→__________
【3】(小题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人们把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其壮观程度不亚于燃放烟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4】(小题4)选文第⑤段“铁水用白口生铁、焦煤和青石三种原料,按照一定比例经过高温炼成”中,加着重号的“按照一定比例”为什么不能删掉?
10、阅读《信誉之花》,回答问题。
信誉之花
①小区的西北角,紧挨供热站的地方,有两间简易平房,每天早晨6点至8点,门口常会有十几个人排着队。干什么呢?买豆腐、豆浆的。
②这就有点新鲜了。若说四五十年前城市里买豆制品需要排队,很正常,那时供应不足。可如今,寻寻常常一块豆腐,让人家排队等着买,这豆腐得好成啥样?
③别说,还真就有人把这个豆腐坊比喻成了一朵花——信誉之花。
④十九年前,这个小区刚刚建好,一对年轻夫妇就来到这里卖豆腐。闭聚在楼头的大叔大妈富有生活经验且眼睛最尖,一眼就看出他们卖的豆腐跟市面上的不同。那豆腐实而不老、嫩而不囊,上面有一层薄薄的黄色油脂,让人看见就有想尝一口的欲望。于是,你买一块,他买一块,各自拿回家“火力侦察”去了。一品,果然好,久违的口感,豆腐本真的味道。
⑤卖豆腐的小媳妇爽快,嘴甜,大叔大妈、大哥大姐,凡是买豆腐的人,个个被她叫得心里甜滋滋的。没用多久,这家豆腐坊就在小区赢得了好声誉。
⑥有热心善良的大妈给她出主意:闺女,你的豆腐这么好,不放添加剂,不揭豆腐皮,原汁原味,谁吃都觉得可口、放心。可你跟那些没有正味的豆腐卖一个价钱,太亏啊!得涨涨价,优质优价,公平合理。
⑦她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大妈。涨价是要涨的,可现在不行,慢慢来,先得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传统工艺制作的豆腐。
⑧她们家的豆腐好吃,豆浆也好喝。只是正腐可以出来卖,豆浆却只在豆腐坊里卖。人们从豆腐坊走出后更愿意买他家的豆腐了。
⑨聚在楼头休闲的大叔大妈还发现,每天下午三四点钟,总会有一辆农用三轮车停在豆腐坊门口。开车的人从车上吃力卸下几个装满水的大塑料桶,然后再从屋里抱出几个装满豆腐渣的塑料袋,装上车。
⑩开农用车的是男人的表弟,哥俩有个口头协议:表弟每天负责从村里那口老井装五桶水运到豆腐坊;表哥把每天的豆腐渣无偿送给表弟。表弟用这些豆腐渣喂了几头本地品种的黑毛猪,还未长到百斤重,就被本村开农家宴山庄的老板看好,全部包收。
⑪怪不得这豆腐、豆浆的味道与众不同,如此鲜美,原来用的是山里的井水。大叔大妈个个都是“小广告”,消息口口相传,不胫而走。没多长时间,不用走街串巷吆喝,豆腐坊变得门庭若市。
⑫陡然一天,豆腐涨价了。一块从一元钱涨到一元二角,一袋豆浆从五角钱涨到六角。奇怪的是顾客并没有因为涨价而减少,倒是不断增加,连外小区的人也来买。
⑬豆腐坊火了。小两口倒是不温不火,淡定如初。每天一百五十斤豆子,重复着同一样式的劳动。顾客从豆腐坊进进出出,一天天数点着日子。表弟的农用三轮车在城乡之间往往返返,运送着岁月,驮载着憧憬和希望。
⑭人们看到的是,夫妻俩的生活渐渐有了变化。他们有了孩子,孩子一天天长大,入托、入学、住上了小区的取暖楼。
⑮伴随着生活变化的还有涨价的豆腐。别人卖一元五角一块时,他家卖一元八角;别人卖二元一块时,他家卖二元五角——比别人卖得稍贵一些。可大家都买账,依旧顾客盈门,供不应求。
⑯近二十年光景,一切都在悄然变化。男人的背略微有些驼了。女人的眼角生出浅浅的皱纹。没变的是:春夏秋冬,凌晨3点,豆腐坊准时点亮的灯光;早餐时,那条排在门口的长队;还有那辆往返于城乡来去都不空载的农用三轮车……
(选文有删改)
(1)为什么“没用多久,这家豆腐坊就在小区赢得了好声誉”?
(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豆浆却只在豆腐坊里卖”,店主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②“人们从豆腐坊走出后更愿意买他家的豆腐了”,在豆腐坊里,人们可能会看到些什么呢?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合理推测。(至少要写出两点)
(3)起初,有人建议给豆腐涨价,女人为什么没有采纳?后来,豆腐涨价了,为什么依然顾客盈门?
(4)有人把文中的豆腐坊比喻成“信誉之花”,是否恰当?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5)文中这对夫妇的故事可以给那些刚刚创业的年轻人带来哪些启示?
11、阅读《哈尔滨地铁知多少》,回答各题。
哈尔滨地铁知多少
①哈尔滨地铁的发展历程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沈阳军区决定在沈阳市、长春市、哈尔滨市三个城市修建战备大隧道,在哈尔滨决定利用隧道修建地铁,实现“平战结合”。工程于1973年8月1日开始筹建,因此被命名为“7381”工程。2005年06月30日,国务院正式审批了哈尔滨地铁工程近期10年规划。至此,哈尔滨地铁工程终于迈出了最为重要和艰难的一步。2021年9月19日,哈尔滨地铁2号线一期投入载客试运营,这条全国高寒地区首条穿江地下交通大动脉正式“开门载客”。
②哈尔滨地铁车辆设施尤为考究。地铁1号线采用B型车辆,铝合金车体,“四动两拖”6节编组,最高运行速度每小时80公里,旅行速度不低于每小时35公里。整个列车的设计,在采暖和空调上进行了特殊的设计,比如在座椅上,有电热器,每台车上设置了二台大功率空调,确保列车冬暖夏凉。列车的车体材料为铝合金,主要优点是重量轻、外表比较美观,列车的外形设计,体现出哈尔滨的历史文化底蕴,突出哈尔滨的城市风格。车辆的外部装饰,以冰的颜色为主色,以雪花点缀,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室内则打造温暖的感觉,座椅和端墙以不同的红色装饰,墙板配合象牙白。
③哈尔滨地铁图标文化特色明显。旧版地铁图标是圆形为基础的蓝色字母组成的视觉符号。标志由上下正反两个蓝色的英文字母“M”构成。标识留白处巧妙地形成英文字母“H”。“H”是哈尔滨英文(Harbin)的首写字母,“M”是地铁英文(Metro)的缩写。圆形,象征着和谐地铁,圆百年地铁梦想之意。新版地铁是由红色字母组变形组合成可读图形。色彩使用主色为最醒目的中国国色正红色,整体大气醒目、饱满活泼,国泰民安,社会和谐。
④修建哈尔滨地铁具有很高的价值意义。哈尔滨修建100公里地铁,按每公里4至5亿元投资算,将拉动相关产业产值达800亿——1300亿元。乘坐地铁出行不仅准时方便而且票价便宜,给家在地铁沿线的百姓生活提供了巨大便利。对于冬季特别寒冷的哈尔滨来说,地铁出行可以让无数开车出行的朋友避免挨冷受冻,也大大降低了由路面结冰引起的交通事故风险。地铁不仅能缓解交通压力,更把人流、商流和信息流重新集成,助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地铁建设不仅能进一步引导城市发展,增强城市活力,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同时,地铁经济将形成一个财富的“动车组”,快速地把人流、商流和信息流形成一种集成,对提升哈尔滨城市投资价值,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选文有改动)
【1】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介绍哈尔滨地铁的?
本文主要从( )、车辆设施 、( )和( )四方面介绍哈尔滨地铁。
【2】分别指出下面句子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哈尔滨地铁2号线一期投入载客试运营,这条全国高寒地区首条穿江地下交通大动脉正式“开门载客”。( )
(2)哈尔滨修建100公里地铁,按每公里4至5亿元投资算,将拉动相关产业产值达800亿——1300亿元。( )
【3】新旧版哈尔滨地铁图标有哪些不同?
【4】针对咱们六十九中冬季放学时校门口车辆拥堵现状,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及生活常识给家在地铁站沿线的同学分析乘地铁出行的好处。
12、按要求作文。
诗人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主持人董卿在《朗读者》第七期以“告别”为主题的活动开场白中说:“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相信九年级的你对“告别”一词应该会有些特别的感悟和联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3)不抄袭本卷中的材料。(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