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幸运”、“草根”、“海潮”都属于名词。
B、短语“天宫一号”“物价上涨”“参加考试”与“穿越沙漠”的结构相同。
C、“他战胜了古老的法典、陈旧的教条。”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战胜了法典、教条。”
D、“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这两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雨”温柔可亲的形象。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B. “表”是古代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说”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铭”是古代抒情类文章的总称。
C. 伛偻,原意驼背。在“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一句中,指老年人,此处运用了借代手法。
D.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收集在《文忠集》里,《文忠集》是以他的谥号命名的。
3、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旁鹜wù 侍候shì 盘桓huán 吹毛求疵cī
B.拘泥ní 瘦削xuē 怯懦qiè 轻而易举yì
C.中伤zhòng 谚语yàn 契合qì 言不及义jí
D.恣睢zì 拮据jié 囫囵hú 鸠占雀巢què
4、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张家界旅游,面对那一座座从地下突兀而起的山柱,你必定会臣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B.最后一个隧洞竣工以后,这条耗资巨大、历时两年多的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贯通。
C.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八面玲珑的人。
D.有人认为上网弊大于利。因为网上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高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同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文学常识填空。
欧阳修,字 _________,字号醉翁,晚年又号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日出而林霏开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负者歌于途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其西南诸峰 醉能同其乐
D.醉翁之意不在酒 山之僧智仙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文章第三段描写了几个画面?请按照描写的先后顺序把各个画面依次写下来。
6、阅读《我爱这土地》,完成下面小题。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课文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3】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
诗句中的“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有何象征意义?
【4】诗中“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追求?
7、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
为调动同学们阅读小说的积极性,充实课余文化生活,班级特举办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请你带领同学们完成下面的任务。
【活动一】如果你是本班此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小明找到四大名著里的几副人物对联布置教室,可惜对联被打乱了。
(1)请你帮他找出相关人物对应的上下联,把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上联:①一诗二表三分鼎;②心较比干多一窍;③禅杖打开危险路;④身穿金甲亮堂堂;
下联:⑤病如西子胜三分;⑥戒刀杀尽不平人;⑦头戴金冠光映映;⑧万古千秋五丈原
人物:诸葛亮:________林黛玉:_______鲁智深:________孙悟空:__________
(2)上面的几位小说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位?为什么?请结合相关情节陈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请你仿照上联,根据《水浒传》的内容,对出下联。
西游记,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默写。
(1)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舟子喃喃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4)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李白在《行路难》中,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人生路上所遭遇的艰难险阻,表现出无尽的怅惘之情。
(6)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已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目光倒炯炯有神,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领带扣针歪别着,上面镶着颗大钻石。
“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说着,他掏出块漂亮的表,表面上镶着小宝石。
“当然喽!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他是个大好人,就是迟钝了点。我发财可也不容易,非多长几个心眼不可,这些年我都在东奔西走。”
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侯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察先生。”
“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 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奇怪,你怎么又长了两三寸呢?”
“是呀,满二十岁后我又长了些。”
“你在纽约怎么样,吉米?”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再长的时间也不会把鹰钩鼻变成个扁鼻。”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纸条,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1】文中画线的两处景物描写作用是否相同?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2】当吉米借着火柴的亮光看清鲍勃时,他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呢?试揣摩人物心理,用第一人称写下来。
【3】你觉得鲍勃这个人值得20年的等待吗?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4】小说的结尾鲍勃被逮捕出人意料,但仔细推敲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文预先作了多处暗示,请找出其中的三处。
【5】如果要为这篇小说拟一个题目,你会选择哪一个?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述选择的理由。
A.法与情 B.二十年后
10、父亲的烟杆
郑能新
①父亲拥有一杆如尺的旱烟杆,铜头子,玉石嘴。烟杆子是指头粗细的水竹子做成的,圆溜溜的,泛着紫红紫红的色泽,光可鉴人。
②母亲后来跟我说:她嫁到郑家,父亲就只有这唯一的家产。母亲还说:“那是郑家的传家宝哩!”是的,这烟杆传到父亲手上已是第三代了。父亲视它如同家珍。每每悠悠然抽罢了一杆,就用一块柔软而有些油腻的布儿轻轻擦拭一番。父亲处理烟灰也不像别人那样,对准硬物蛮磕,而是掏出随身携带的挖勺,慢条斯理地掏。那样子,就像一个艺术家在料理一件艺术品哩!
③父亲吸烟的姿势很优雅,左脚跷起压住右脚,左手曲起托着烟杆,右拐子支在左腿上,目光慈祥地注视着远方,轻轻吸入一口,经肚内循环然后从鼻孔喷出,不紧不慢,犹如行云流水……
④在地坪河里,羡慕父亲烟杆的人,比羡慕他儿子的人还要多。十三叔曾以五块大洋为代价,想换下这个“宝物”。父亲却说:破“四旧”那会儿,他提着篮子收“银器”,大洋、手镯子、项圈满满一篮子,白花花地耀人眼目,他都不曾动过心哩。四爹仗着长辈的份上,拿出一个铝嘴的烟杆子和一个墨黑墨黑的烟斗跟父亲周旋,好话歹话说了一箩筐,也没有夺走父亲之爱。
⑤吸过父亲那烟杆的人都说,不管烟叶质量如何,只要从那烟杆里过过身,味道就大不一样哩!如是,父亲握着那根烟杆就像是握着一轮太阳。
⑥父亲晚年得子。五十岁才结了我这个“秋葫芦”。父亲前半辈子在金戈铁马中闯荡,九死一生后才幡然猛醒地跑回家里草草成了个家哩。
⑦地坪河里的人羡慕得要死,说父亲一人两件宝。父亲也说:“祖传的烟杆晚到的崽,给个金伢子也不卖。”
⑧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家里无半点可吃的东西下锅,母亲就望定父亲那杆如尺的烟杆出神。
⑨队上的保管垂涎欲滴,他说他要以100斤红芋换它。保管家不缺吃,保管家不缺钱,保管家就缺父亲手中这根烟杆。
⑩“换了吧,能填半个月的肚子哩。”母亲说。父亲好久没有出声。临末了,狠狠地抽了一口,“噗”地喷将出来。烟窝子也不再掏了,拿到门坎上“咚咚”地磕,倒出一窝子烟灰,然后把烟杆往背后一插,扛着锄头上山了。
⑪父亲的锄头就是“眼睛”,能在山上找到吃的。他挖出“葛根”,一捶一漂就变成白花花的粉粉。虽难以下口但毕竟保住了几条性命。光阴似箭,转眼我就初中毕业了。接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跑到队上向正在挣那不值钱的工分的父亲和母亲那里及时报告了这一喜讯。可是,母亲并不为这个全村唯一的高中生高兴,相反脸色沉沉地显不出一丝快活来。我知道家里已欠下队里“缺粮款”一百多元了。那时候,一百多元就是两个劳力一年的收入啊!
⑫晚上,母亲还在长吁短叹,我睡在床上听她跟父亲商量:“让伢子学裁缝去吧,这年头有门子手艺比读书强。”
⑬父亲默不作声,烟窝子吸得“叭叭”响。我这是第二次听他这么吸烟了。他平时吸烟是很斯文的,轻轻吸入,慢慢吐出……
⑭“你倒是说话呀。”母亲说,“读来就是十几块哩,手伸惯了现在哪儿也借不到。”
⑮“咚咚咚”……父亲有生以来第二次敲烟头子了。烟头子打在门框上,发出空旷而悲凉的声响。
⑯“让伢儿读,我把这烟杆子让了!”父亲的这句话,像是憋足了劲才说出来的。“几十年了,你都舍不得。”母亲说。“卖吧,能换伢儿的学费就行。”父亲说。
⑰第二天母亲就带着父亲的那根烟杆走进了保管家里,出来时,手上攥了一把十五元钱的毛票子。
⑱打那后,父亲再也没有那个优雅的吸烟姿势了,他总是找来一摞废旧的报纸,撕下一块,卷成一个喇叭筒子叼在嘴里,有时侯,那烟呛得他直咳嗽,咳得腰弯成了一把弓。吸几十年的烟,还被烟呛着,父亲一下子老了。
选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
【1】本文围绕“父亲的烟杆”主要写了父亲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根据提示赏析下列的语句。
(l)如是,父亲握着那根烟杆就像是握着一轮太阳。(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父亲好久没有出声。临末了,狠狠地抽了一口,“噗"地喷将出来。(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3】请概括父亲的形象特点。
【4】请探究文中最后一段划线句所蕴含的情感。
11、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应聘
李桂芳
①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②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③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④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⑤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⑥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⑦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⑧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⑨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1)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
①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
②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
(3)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头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扰行。
(4)文章结尾处应聘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三种,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是哪一种?为什么?
A.被录取的是母亲
B.被录取的是儿子
C.儿子和母亲都被录取了
(5)你对“母亲陪儿子去应聘”这种做法是否赞同?为什么?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做你喜欢的事情,有热爱,练习的时候才不会觉得累。我不是为了奥运会而滑雪,也不是为了上斯坦福而学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我有对它的热爱。
——谷爱凌
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崖的边缘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
——史铁生
上面这两段话,给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取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