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凡成功人士必定有超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B.他的故事我们早有耳闻,所以自我介绍时不用多说,大家就自然不言而喻了。
C.“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旧观念,在文化不发达的山区仍然根深蒂固。
D.武大靖2018平昌冬奥会男子500米短道速滑的冠军奖杯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
2、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字乐天,号青莲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诗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是南宋的辛弃疾。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C.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由此可知,“江阴”在长江南面。
D.汉语中有很多敬辞和谦辞,比如:“足下”,就是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
B.变得漂亮 拮据的生活 行为不正 张开两脚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解说: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小明虽然活泼好动,但是也热爱学习。 解说:此复句的关联词语使用恰当。
4、下列对中年闰士的形象理解正确的项是 ( )
A.中年闰土受到多重压迫,生活艰辛,但他仍满怀希望,充满活力。
B.苦难的生活改变了中年润土的外表,但并没有改变他的内心世界。
C.中年闰土遵守社会的礼法,并以此处理与“我”的关系。
D.中年闰土见到“我”时虽然没有很多的言语,但他没有忘却儿时的记忆,他与“我”的心灵又融合在一处。
5、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作亭者谁 属予作文 忸怩作态 作恶多端
B.乐亦无穷 无穷匮也 理屈词穷 山穷水尽
C.临溪而渔 把酒临风 身临其境 临危不惧
D.人影散乱 乱其所为 胡言乱语 以假乱真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翻译:野花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理解:这两句言简义丰,一句一景: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作者形象的描绘出山间春夏之景的特点。
【乙】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翻译: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
理解:写游人不绝路途,描绘了一幅安乐祥和的滁州百姓游乐图,既能表现人情之乐,更从侧面体现政治的清明。
【丙】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理解:“太守之乐其乐”,点出太守的乐趣,即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是文章的主旨句。
【3】根据《醉翁亭记》及下面【链接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链接材料】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①,可偃②仰,可放笔砚,可瀹茗③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④,置几席⑤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①[箕踞(jījù)]一种坐的姿势。随意伸开两腿,形状像簸箕。②[偃(yǎn)]仰卧。③[瀹茗(yuè míng)]烹茶。瀹,煮。④[九天银河]指瀑布。⑤[几席]古人凭依、坐卧的器具。
“亭”,不仅能供游人小憩览景,还是文人怡情寄兴的载体。这两篇记亭的文章,都描述了______,而《醉翁亭记》还介绍了______。观赏者眼中有景,心中生情。两篇文章作者的心态也有相同之处,都表现了______的赏景之乐,不同的是,欧阳修 “醉翁之意不在酒”,还流露了______的政治理想。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惆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用作毕业赠言,请说说理由。
7、我市某中学九年级(1)班正在举行主题为“健康睡眠·高效学习”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现有下列任务,请你积极参与。
【材料一】
记者在光明日报官方微博上发起话题调查“是什么导致中小学生睡眠不足”,截至目前,参与的1136人中,474人选择课内学业重,263人选择电子产品等娱乐诱惑居第二位,选择课外补习增负和未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人数相仿,在200人上下。
【材料二】
针对外在因素影响学生睡眠问题,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
【材料三】
北京3月18日讯 “良好免疫源于优质睡眠”3·21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发布会暨大型科普活动启动仪式今天上午在北京举行,在中国睡眠研究会、慕思集团联合主办的这个启动仪式上,还发布了《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1】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九年级(1)班开展“健康睡眠·高效学习”主题活动的原因。
【2】请你谈谈睡眠不足会对中小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至少列举出两方面。
【3】你的同桌王海同学学习刻苦认真,每天晚上学习到12点左右,但是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将如何劝他早点休息呢?
8、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1)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2)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露从今夜白,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5)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6)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爱上层楼,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8)古诗文中优美的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如:张岱用“雾凇沆砀,_________,上下一白……”勾勒冬夜的湖中雪景,温庭筠用“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描绘初春山村的黎明之景:秦观用“正莺儿啼,_________,蝶儿忙”状写质朴自然的村野风光。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1796年,科学家爱德华·詹姆把牛痘病毒注射到一个八岁男孩体内,让他免受天花的侵害,世界上第一支疫苗就这样诞生了。但它是如何起效的?
②要理解疫苗的起效原理,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人体的免疫过程。当人的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咳嗽、打喷嚏、炎症、发烧,那么说明免疫系统开始工作了。我们所经历的这些反应能够帮助身体消灭病菌。同时这些反应也触发了体内的第二道防线,叫作获得性免疫。有一些功用特殊的细胞,比如B细胞和T细胞,负责对付病原体,记录它们的信息,记忆入侵者长什么样,以及如何消灭他们。
③这样做可以帮助身体为抵抗病原体再次入侵做好准备。但是即使身体有免疫能力,依然存在风险。身体需要时间来学习和记忆如何抵抗病原体,但是如果身体太虚弱或者太幼嫩,这些抵抗就会显得微不足道。
④在人染病之前,我们可以让身体提前做好准备,这就是疫苗出场的时候了。科学家通过疫苗激发身体中的获得性免疫,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疫苗就是这样工作的,每一种疫苗都有单独功效。
⑤同时疫苗也分很多种类,首先我们有减毒活疫苗,这些是由病原体本身制成的,不过这是减弱伤害力的病原体。其次我们有灭活疫苗,这里的病原体是已经被杀死的。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是为了确保人体不再被这些病原体感染致病,但是就像活的病原体一样,它们也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教会人体提前学会如何辨认和攻击这些病毒。不过,减毒活疫苗很难制作,而且不适合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接种。而灭活疫苗的缺点则是无法产生长久的免疫力。还有另一种疫苗——亚单位疫苗,这种疫苗只含部分病原体,我们称之为抗原,也是真正诱发免疫反应的成分。而进一步分离出抗原中的特定成分,比如蛋白质或者多糖,这种类型的疫苗可以立即触发特定反应。
材料二:
①在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面前,疫苗却“迟迟未上市”,这不禁让民众疑惑,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为何如此“缓慢”?
②事实上,新冠病毒疫苗研制非但不“慢”,其速度还超乎想象。众所周知,疫苗研制是一项耗时久、高风险、高投入的工作,一般需经历临床前研究、人体临床试验、正式推广应用三个环节。
③疫苗的研制并非易事。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按照灭活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5种技术路线开展新冠肺炎疫苗研制,至少有超过1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展开疫苗研制方面的科研攻关。目前已有一项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和四项灭活疫苗,相继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批准,开展一期和二期合并的临床试验,共有2575名志愿者接种。而从这个一期到二期、三期这个研制流程是非常耗费时间的。
④除了研制流程耗时久以外,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是造成疫苗“迟迟未上市”的重要原因。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种针对冠状病毒的上市疫苗,这一疫苗的研制既缺乏经验,也缺乏疫苗的风险评估,因此“新冠疫苗”对科研人员而言是一大挑战。为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疫苗在诸多特性上必须与病毒一致,但“非常类似病毒”的疫苗进入人体以后,是否会引起副作用、安全性如何都要弄清楚。因此为检验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实验尤其花费时间。
⑤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月表示,新冠病毒疫苗有望18个月内“准备好”。这已是相当快的速度了。
【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A.交代了说明对象疫苗。
B.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引出下文对疫苗原理的介绍。
D.表达对科学家爱德华·詹姆所做贡献的赞美。
【2】以下对上述两则材料理解与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的身体本身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但需要通过时间来学习和记忆如何抵抗病原体。
B.疫苗的作用是激发身体里的获得性免疫,将灭活病原体暴露给身体来激发免疫系统。
C.新冠病毒疫苗虽“迟迟未上市”,但相对以前疫苗研制,它的研制速度还是相当快的。
D.今年2月,世卫组织总干事谭赛德表示,新冠病毒疫苗有望于18个月之内投入使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材料一主要用了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疫苗的作用原理;材料二则主要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说明新冠疫苗的研究进程之快。
B.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各有优缺点,前者不适合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接种,后者无法产生长久的免疫力且难以制作。
C.材料二第③自然的中划线句子中的“目前”一词删去后对该句文意没有影响,所以可以删去。
D.两则材料都采用了逻辑顺序,先抛出问题,再解决问题。
10、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食素拯救地球
①餐桌上的肉类原来是碳密集型产品。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研究,人们每生产1公斤肉类,就会排放出36.4公斤的二氧化碳。不吃肉.少吃肉,成了环保分子的呼声。
②素食者的理由很多:健康、瘦身、动物保护、宗教信仰……现在又多了一条:拯救地球。
③不少生态科学家认为:人工饲养牛.羊等动物会产生巨大的温室气体甲烷,这将加速全球变暖进程。相对于减少汽车使用量,普通民众减少肉类消费,对遏止全球变暖的作用更大。早在2006年底,联合国粮油组织就公布了:肉类食品生产向大气层排放的温室气体大于交通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8%。而在这当中,全球10.5亿头牛排放出的废气, 。
④根据“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CIWF)组织的调查数据,全球的肉类消费在显著增长,在过去的40年中,欧洲肉类的人均年消费量由56公斤上升到89公斤,而美国则由89公斤上升到了124公斤。日益富裕起来的中国成为“心腹大患”,40年前,我国的人均肉类消费量仅4公斤,这一数字现在已经达到了54公斤,并且仍在继续增长。
⑤不过仍有一些好消息要给那些坚定的肉食主义者们。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正在澳大利亚推动“吃袋鼠救地球”运动。袋鼠之所以被送上餐桌,是因为它放的是“环保屁”,袋鼠的胃里有一种特殊的细菌,帮助它排放不包含甲烷的废气。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目前正计划把袋鼠胃中的这种细菌移植到那些释放大量甲烷的牛羊体内,不仅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还促进牛羊对食物的消化,进而减少饲料用量。
⑥农场动物如何影响全球气候,这一研究领域曾经被认为是“小题大做”,但现在日益严峻的全球变暖局势证明了它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身其中。
【1】选文用_______________顺序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空缺部分有以下两种说法,试比较哪种说法更为合理?为什么?
(1)被认为也许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最大元凶。
(2)被认为一定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最大元凶。
【3】本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要做到低碳减排,除了减少肉类产品生产,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11、现代文阅读
石雕大象,人们生活中的艺术
①所谓石雕大象,就是一种采用石头加工雕刻出来的大象工艺品。在这之前,这些我们看到或俏皮、或威武、或慈祥的石雕大象都是一块块石头。如果不是艺术创作者们的丰富想象力,不是雕刻者的辛勤汗水和坚强的毅力,就不会有现在各种各样的石雕作品。
②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石头,种类繁多:鹅卵石、花岗岩、玄武岩、大理石、石灰石等等,这些石头在基于基本的科学认知上,被充分地利用起来,为人们的生活增光加彩。通过现存的每一对石雕大象,可以从中看到创作者的艺术思想以及相应消费者的审美趣味。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就像人们喜欢将社会人群按照出生年份分为70、80、90、00后一样。以顽石为创作原料,以思想、审美、生活元素为创作素材,采用各类雕刻工具雕凿打磨,最后形成的石雕大象,可以说是将大象从石头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可以感受阳光和雨露,而以哪种姿态去感受,就是一种艺术。
③一对做工精致的石雕大象,惟妙惟肖,仿佛会动,在向人们传达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见解;又像是会说话,诉说着在这数年间经历的种种。福建惠安县有一条长达几十公里的石雕景观大道,道路的两旁每隔几十米就会摆放一件石雕工艺品,这些粗糙的天然石头此刻竟作为惠安石雕代表,展现着惠安石雕的艺术结晶,也向人们传达着惠安石雕的历史过往。其中不乏各式各样的石雕大象。为什么说惠安石雕大象是一种会说话的艺术,是因为石雕大象虽然是参照动物大象制作而来,但在创作过程中融合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在其中,仅大象的鼻子,在制作形式上就有大约十种做法。每一种做法都有特别的讲究和含义在里面,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与民间玄学的融合;在美观度的把握上又结合了每一个历史阶段的雕刻技术和创作者、欣赏者的审美思想,可以说石雕大象就是一个时代的文化代表。
④石雕大象与佛教的渊源甚深,是宗教文化艺术的一种载体。宗教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大象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降临人间时的坐骑,也是普贤菩萨的常用坐骑。民间常说的青狮白象,就是源自于宗教文化。在制作外形上主要表现为:石雕大象的象牙由两颗改为六颗;体型圆润,慈祥和蔼;脚踩莲花,并在脚腕上捆上一串铃铛,成走动姿态。这种石雕大象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美好, 给人们带来内心的安宁。
⑤无论是石雕大象还是其他石雕,再或是生活中的其他物件,都是一代代人们总结进化而来的,既包含人们的辛勤汗水,又体现了人们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生活上的艺术。
【1】下列关于“石雕大象”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石雕大象参照动物大象制作,根据现实的原型加工,并不需要太多的创造力。
B. 石雕大象可选取的石材种类繁多,主要有花岗岩、玄武岩、大理石、石灰石等。
C. 石雕大象,就是一种采用石头加工雕刻出来的大象工艺品,它们的形态各异。
D. 通过石雕大象,我们可以看到创作者的艺术思想以及相应消费者的审美趣味。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题目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概括,既明确了说明对象,又点明了石象与生活的关系。
B. 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对石雕大象的艺术特色进行分类。
C. 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大约”,限定了范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本文按照逻辑顺序和“总—分”的结构形式,说明石雕大象是人们生活中的艺术品。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各种各样的石雕大象作品中,往往凝聚着创作者们的丰富想象力和雕刻者的辛勤汗水和坚强的毅力。
B. 石象的每一种做法都有特别的讲究和含义在里面,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与民间美学的融合。
C. 石雕大象与佛教的渊源甚深,大象是释迦牟尼佛出生前,降临人间时的坐骑,也是普贤菩萨的常用坐骑。
D. 青狮白象与宗教文化有联系,其形象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美好, 给人们带来内心的安宁。
12、作文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们希望人生中也有一股力量,助力我们向前。暴风骤雨给予了小草逆风成长的力量,高山险阻给予了攀登者迎难而上的力量,朋友的关怀问候给予了失落者积极向上的力量,万众一心的加油给予了最美逆行者们前行的力量……难险阻是力量,帮助鼓励也是力量,我们生活中总有一股力量助力我们向前。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