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娄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经过大家一番苦心孤诣的开导,他终于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C.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

    D.春华秋实,没有那和煦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收成呢?

  • 2、“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下面最合适的下联是( )

    A. 绿叶红花映山前   B. 春风随梦到天明

    C. 花间萤火飞满园   D. 风摇竹影到幽斋

     

  • 3、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首回赠诗,是刘禹锡在扬州为答谢白居易所赠之诗而作。

    B.“凄凉地”“弃置身”表达了诗人被放逐、被“抛弃”的无限心酸和悲凉。

    C.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悲痛怅惘之情。

    D.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现其消极悲观、自暴自弃之意。

  • 4、下列各项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件事情让小赵心中惴惴不安,连吃饭都没胃口,美味的大餐也味同嚼蜡

    B. 新关角隧道的豁然贯通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已具备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

    C. 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

    D.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注释):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长跪而________

    (2)寡人________

    (3)亲尝教以________

    (4)许由无天下之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专诸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

    B. 公亦闻天子之怒乎  臣亦以兵说魏昭王

    C. 休祲降天   时宿

    D. 士必怒   王无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4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5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上述有关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心情。

    B.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C.七、八句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2】透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江海中学九(1)班开展“我的家国我的梦”系列活动,其中三项请你参加。

    活动一:出版刊物

    出版一期“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校报专刊。其中有一个栏目报道校园内外开展爱国活动的事迹,请你为这个栏目取一个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主题报告

    请你以学生会会长的身份给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打电话,邀请他于2月3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家国情怀”的主题报告。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阅读好书

    读《格列佛游记》可以从作者关注社会的忧世情怀中吸取养分。请你适当联系主人公游历的国家和表现的思想内容谈谈对这本书的认识,60个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______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3)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设喻,描写边塞雪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语言的力量

    何冠军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之,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比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这必然消解群众的信任。语言的力量可见一斑。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⑥段能否删去?请简要说明理由。

    4革命志士谭嗣同,面对屠刀,喊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壮语。这段文字可否作为第③段的论据。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①远眺,全长55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端建起人工岛连接桥身

    ③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④(甲)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乙)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采用120个巨型钢圆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丙)每个圆筒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丁)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⑤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要让3节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跃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⑥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5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⑦施工现场紧邻航道,每天来往航船多达4 000余艘。另外,这片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也对建设者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无论大小,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密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⑧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工程团队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300多次出海跟踪,拍摄30多万张照片,标识了海域内的白海豚数量,并摸清白海豚生活习性,在施工时采取了针对性保护措施。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后,白海豚的数量,由施工之初的约1 400头,增加到了约1 800头。

    ⑨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可研阶段到开工建设,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工程集结了我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为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引领作用。

    1对文中第④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

    D.(甲)(乙)(丙)∥(丁)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有哪些?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4第⑦段中加点词语“全部”和“无论……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5港珠澳大桥是一项科技创新工程,请你再简要介绍一项能体现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工程项目。

  •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的美 美在水

    ①云南之美,水贡献不小。千万条自然河流,汇成乡间风景,聚成城市气势,发展成大小湖泊,延扩成城市景观,构成美妙水图画。云南因水而奇,因水而灵动,因水而闻名海内外。倘若没有水,彩云之南会变成无垠的沙漠;倘若没有水,游客无法体现云南乡村的曼妙和城市的美丽。水,成就了云南,助推着云南的发展。

    ②谈起云南,外地人会说起小溪、瀑布、美酒和咖啡;当地乡亲炫耀云南,会讲泸沽湖、丽江、滇池等一系列水美景、水文化。水文化之美,展示云南之灵;水文化之续,延展云南各民族未来的发展。泼水节离不开水的清澈,稻田、鱼离不开水的滋养,云南各族人民的生活,离不开千溪万河。

    ③保护云南,首先要保护水之美,就要从珍惜每条河流开始。美丽云南,山峦重重而延绵不断,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千姿百态的河流。或者激流湍急,或者水平如镜,或者润泽良田,或者滋养花朵,或者酝酿美酒,或者盛产香茗……河流之美,美在远观如银练,近观如琴声淙淙。河流之美,不可胜数。我曾经探访过一处原始森林,小溪从山中来,自森林深处汇聚成河,森林上空氤氲着白雾,林间充溢着水汽,河流的造化,令游人惊叹!河流的生命在茂密的森林、鲜艳的花朵、飞翔的鸟儿身上得以扩展。身临其境,你会倍加珍惜河流的生命。是的,水带来了生态之美、生命之美、流动之美、两岸风景之美。假如没有河流,多姿多彩之美何处寻觅啊!

    ④近年来,云南重视河流治理,日见河水清澈之美。但也有少数地区缺乏水资源保护意识,对河流保护做得不够。水污染长期得不到治理,影响当地居民生活和旅游事业,令人叹惋。

    ⑤河流的保护已刻不容缓。云南地处祖国边疆与多国接壤,同时是不少国际河流的上游,珍惜河流不仅事关自己,也关乎国际声誉。要以负责任的态度,耐心处理好每一条河流的当下和未来。杜绝引进污染河流项目,注重河长制制度落实到位,不做表面文章,扎实做好水土保护工作。借助河流整治,充分考量水资源保护和地域综合发展,去除竭泽而渔的短期心态,放眼长远,加强对每一条河流的保护。

    ⑥珍惜每一条河流,就是珍惜芸芸众生;珍惜每一条河流,就是珍惜每个地区的发展;珍惜每一条河流,就是为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珍惜国际河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真实写照;珍惜河流所带给我们的一切,就是为美丽云南建设营造更大的空间!用心珍惜每一条河流吧!那是承载祖先文化、发展当代经济,延续后代生命的一条生命之河……

    【1】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云南的一系列水美景、水文化展现了云南乡村的曼妙和城市的美丽,给云南各族人民带来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B.美丽云南,因为山峦重重而延绵不断,地理环境非常独特,所以才得以形成千姿百态的河流,有了河流,就有多姿多彩之美丽。

    C.云南地处祖国边疆与多国接壤,是不少国际河流的上游,珍惜河流既关乎自己,也关乎国际声誉,因此,云南人民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处理好每一条河流的当下和未来。

    D.河流之美,助推着云南的发展,因此,云南高度重视河流治理,全省每一条河流都得到治理,云南尽展美妙水图画。

    【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云南之美丽,水贡献不小。

    (2)当地乡亲炫耀云南,会讲泸沽湖、丽江、滇池等一系列水美景,水文化。

    【3】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云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离不开水的滋养,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理解。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题目:以自己的方式。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