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这个句子是选择复句。
B.“月冷风清”“绿色浪潮”“提出问题”“耐心解答”,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一座大厦没有坚实的基础终究是不会牢固的,对于一个人而言,坚实的基础同样是成功的保障”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副词、介词和助词。
D.“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此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滥竽充数 随波而逝 明察秋毫 宫阙
B.余音绕梁 俯首贴耳 秋风箫瑟 精采
C.抑扬顿挫 声色俱厉 关关雎鸠 嶙峋
D.腐草为萤 锲而不舍 静影沉璧 珠帘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经典咏流传”吟诵活动中,同学们提高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也增长了知识面。
B.11月17日,《一堂好课》思政课即将开讲,相信一束思想的光芒会照进每一位观众。
C.戏曲是独树一帜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瑰宝。戏曲是“角儿”的艺术,其发展和传承的核心是人才。
D.“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随着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热映,这首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歌,占领了各大热搜榜,刷爆了朋友圈。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穷凶恶极的歹徒,他面不改色,镇定自若,孤军奋战。
B. 免费提供营养午餐的举措体现了董事长莫大的人文关怀,这份舐犊之情值得赞颂。
C. 周总理弥留之际还惦记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D. 去年的成绩不理想,为了不重蹈覆辙,我下决心这学期一定要刻苦学习。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又有人曾遇强寇斗,矛刃方接,寇先含水满口,忽噀④其面,其人愕然,刃已透胸。后有一壮士复与寇遇,已先知噀水之事。寇复用之,水才出口,矛已洞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噀(xùn):含在口中而喷出。
【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最早见于金文,其本义是像羊一样说话,显得温顺、无害,善良由此引申而来。从利他性上,引申为友好、擅长、赞许、容易等义。“善用矛”的“善”是“擅长”的意思。
B.“忽噀其面”的“其”和“安陵君其许寡人”(语出《唐雎不辱使命》)的“其”意义和用法是一样的,都是代词,“他”的意思。
C.成语“一决高下”的“决”是“决定”的意思,“见必与之决生死”中的“决”与此同义。
D.“服”可以作名词,如《涉江》中“余幼好此奇服兮”的“服”是“衣服”的意思;也可以作动词,如“朝服衣冠”的“服”是“穿戴”的意思。而文中“远近皆服其能”的“服”是“佩服”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
C.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
D.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2)寇复用之,水才出口,矛已洞颈。
【4】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
【链接材料】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①烹宜,翔雁燔②宜。”竟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明・刘元卿《应谐录》
[注释]①舒雁:鹅。②燔:读音fán,烤。
6、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小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词中画线句写出了_____________的画面。
【2】词中画线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3】我国古代的文人常常把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除上文外,请再写出两句你读过的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_______,_______。(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汉语拼音代替)
7、综合性学习
在班级开展的“天下家国”的综合实践中,要求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完成以下任务。
(1)【爱国情怀】为培养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班级将举办“天下国家”主题班会,请你按照下面的要求,积极参与。
①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出一条活动标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爱国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章品析】七年级下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炽热的爱国情怀;读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文名句填写
(1)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花无语,人有情,花草香里说人性。莲里有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洁;梅里有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坚守;落英间有龚自珍“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
(6)中考,是我们人生路上需要翻越的一座山峰。认准目标全力以赴,你一定会体会到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迈。
(7)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不畏奸邪、推行新政的决心,显示了高瞻远瞩的气概。
(8)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秘鲁国会重要演讲中引用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了中国和拉美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开辟增长源泉、拓展合作空间、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难得机遇。
9、(12分)
不吃早餐到底有多伤身
①说到吃早餐,很多人都会用“没时间”来搪塞,也有人会说“食欲不好,吃不下”。无论说什么,归根到底都是一个原因——早餐不重要。
②俗话说“早餐如进补”,无论中外营养学家都提倡好好吃早餐。人们早就知道,不吃早餐可能增加胆结石的危险,容易患上胃肠疾病,容易发生低血糖等问题。在小学生中进行的研究发现,一些儿童学习能力较差,与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差有关。这可能是因为到了三、四节课时,孩子血糖水平下降,引起大脑思考能力和注意力下降,从而导致学习能力下降。
③国外也有很多调查研究证明,不吃早餐会增加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风险。一项2012年发表的研究对29206名没有糖尿病的健康男性跟踪调查16年发现,和每天规律吃三餐的人相比,每天不吃早餐而只吃1-2餐的男性患糖尿病风险会升高25%。另一项2013年发表的研究则对26902名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和每天规律吃早餐的男性相比,不吃早餐的男性患冠心病的风险会上升27%。
④还有一项对3598人跟踪调查18年的研究发现,每周吃不到三次早餐的人,和每周吃三次以上早餐的人相比,平均体重要高1.9千克。每天规律吃早餐者,腹部肥胖的危险下降22%,体重超标风险下降20%,患糖尿病风险下降19%,患代谢综合征风险下降18%,高血压风险下降16%。
⑤这些研究证明,不吃早饭的人,会更容易患上肥胖、糖尿病和冠心病。
⑥既然早餐如此重要,可是,如果早上实在没有什么食欲,又该怎么办呢?
⑦首先,一般来说,如果睡眠不足,早上非常困倦,身体还没有醒来,是不太可能产生正常食欲的。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就是不要熬夜,提前上床,让早上精力更加充沛,同时早起半小时。这样,胃肠自然就会进食的动力。
⑧其次,如果你早上长期不吃早饭,胃肠没有在这个时间分泌消化液的习惯。这时不必强迫吃下大量食物,而应当循序渐进。先从喝水、吃流食开始,比如喝一小碗粥,吃一小碗汤面,喝点酸奶、豆浆等,慢慢培养胃肠早晨对食物的兴趣。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胃肠就能逐渐养成定时分泌消化液的习惯,食欲也就逐渐旺盛了,可以增加食量直到正常状态。
⑨另外,早餐的质量也很重要。有淀粉类主食,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蔬菜水果,吃起来感觉舒服,这就是完整健康的早餐了。想在早餐时吃到优质蛋白质其实很简单,鸡蛋、豆浆、牛奶、熟肉、豆腐、等都可以。早餐吃蔬菜也不难,比如吃个茴香鸡蛋馅的包子,吃碗加了一把青菜的汤面。
⑩吃到丰富又舒服的早餐,不仅能让人整个上午都精力充足,而且会让人感觉一整天都舒心、幸福,还能远离糖尿病和冠心病,何乐而不为呢?
【1】对于早餐没有食欲这一问题,作者给出的建议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2】第③段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3】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同学小勇总是不吃早餐,他的理由是“没时间”,也“没食欲”。结合文章内容,请你劝说他按时吃早餐。(3分)
10、阅读芦芙荭的《兄弟》,完成下面小题。
兄弟
①得知哥哥生病,每个周末,他都开着车从城里回到乡下去陪哥哥。他知道,哥哥得了这种病,日子不多了。或许两个月,或许三个月,之后他要再想见到哥哥,恐怕只有在梦里了。
②父母去世后,哥哥的家就是他的家。哥哥常会打电话给他,“樱桃熟了,回来吃樱桃吧。”“地里的黄瓜能吃了,回来摘些吧。”他总是踏着家里果子和庄稼成熟的节奏回家。其实那些东西城里到处都有,可他却乐意带着家人回去,坐在院子里,坐在静静的阳光里,吃着从树上刚摘下的果子,和哥哥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说话。听到从灶房里传出的群里啪啦的炒菜声,日子好像一下子就踏实了,心也踏实了。
③那些日子,他能明显地感觉到,哥哥的身体是越来越差了。有时候,吃完饭,两个人坐在院子里说话,说着说着,哥哥就闭上眼睡着了。
④他看着哥哥那憔悴的脸,心里有点儿酸。哥哥还不到六十岁,他的头发还黑黝黝的,他清瘦的脸上竟然没有一丝皱纹。如果不知道他有病的话,谁也不会相信他在这个世上的日子已不多,
⑤那个周末回家,他还没走进院子,就听见院子里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叫声,接着,一只鸡从院子里飞了出来,正好落在他的面前,他看见哥哥手里提着一把刀从院子里一跳一跳地追了出来。
⑥哥哥看见他,一脸欣喜,说:“咱晚上吃鸡汤。”他看着哥哥,心想,哥哥这是怎么了?一点儿不像个病人的样子。吃了晚饭,陪哥哥说了会儿话,他就回到屋子里。这时,门被推开了,进来的是哥哥。他有些奇怪,说:“哥,有事吗?”
⑦哥哥站在门口,突然表情变得有些羞涩,说:“弟弟,今晚能和你睡吗?”他一下子没弄明白哥哥的意思。哥哥说:“我们几十年都没在一张床上睡过了。”他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心想,哥哥这是怎么了?都几十岁的人了还要他陪着睡,就笑着说:“哥,你还是去陪嫂嫂睡吧。我一个人都睡习惯了。”
⑧哥哥没理他,脱鞋上了床。被子和床单都是新换的,白天嫂嫂又抱到院子里放在太阳下晒过,热烘烘的,还散发着阳光的味道。
⑨小时候,他一直和哥哥睡一张床,两个人只有一床被子,经常为被子争争吵吵,但哥哥总是让着他。特别是冬天,屋里冷,他一上床就把一双冻得冰块一样的脚塞在哥哥的肚子上。哥哥开始不愿意,感觉放在肚子上的不是一双脚,而是一块冰。哥哥就拿手指去挠他的脚板心,挠得他嘿嘿地笑个不停,不得不把脚收回来。可不一会儿,他又把一双脚架在哥哥的肚子上。那时,哥哥总是在穿着的鞋里填上玉米壳来保暖,他喜欢抱着哥哥那带着玉米壳香味的腿入睡。有时候,他也觉得奇怪,不明白为什么哥哥的脚心总是热乎乎的,而他的脚总像块冰坨坨。
⑩几十年过去了,两个人重新睡到一张床上,他感到了一种不适和陌生,那是一种熟悉的陌生。他先是把腿试探性地往哥哥身边靠了靠,他想让自己的腿去嗅嗅那还是不是以前的那个味道。这时,他发现哥哥的腿也在往他腿边贴,紧张而惶恐,就像两个刚谈恋爱的人都带着几分羞怯、几分试探,还有点儿偷偷摸摸的意思。
⑪他希望找到曾经的那种熟悉的感觉,还有那种熟悉的玉米壳的味道,当两只腿触碰到一起的瞬间,他却什么感觉也没找到。时间冲淡了一切,记忆也有些苍白了。
⑫都老了,他想,现在两个人的腿架在一起就如同枯朽的柴。有好长时间,两个人都没有说话。
⑬他的心猛然跳了几下,哥哥不会就这样走了吧?他伸手将哥哥的一只脚抱在了怀里,然后弯起指头在哥哥的脚板心挠了一下,又挠了一下。
⑭窗外起风了,树叶发出哗哗的一片响。有一阵,院子里的狗突然叫了几声。世界一下子就变得安静了下来。
(选自2021.4《故事会》文摘版,有改动)
【1】根据文章①—⑩的内容,补全方框内的内容。
【2】品味语句。
(1)赏析文中第⑩段“他先是把腿试探性地往哥哥身边靠了靠,他想让自己的腿去嗅嗅那还是不是以前的那个味道”中加点词“嗅嗅……味道”的表达效果。
(2)第⑬段中,他为什么要“将哥哥的一只脚抱在了怀里,然后弯起指头在哥哥的脚板心挠了一下,又挠了一下”?
【3】根据知识小卡片和示例,结合文意再写两个句子。
知识小卡片:反差,就是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对比的差异程度。“叙事反差”,常表现为读者预先的期待意图与阅读文本后的阅读现实之间的不同。
例:兄弟俩在院子里说着话,本该有聊不完的话,但哥哥说着说着就睡着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是如何写景的?有什么作用?
11、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各题。
人人皆可为国王
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
⑦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说法和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虽是真实的国王,也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也有他的局限。这个局限主要是国王没有村夫之乐,平民之趣。
B.荷兰女王为继承人发愁的原因,是她的三个子女因没有生活之趣而对王位不感兴趣。
C.“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是一个人在这方面没做好,在其他方面可能会做出突出的成就。因此,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
D.不管是平民,还是真实的国王,只要有成就感、自由度和追随者,在精神享受上是同样的。
(2)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人皆可为国王”,从全文看,文中的“国王”是指在某个领域有成就,受人尊敬、受人拥戴的人。
B.第②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是为了证明“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是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这一观点。
C.文章第③~⑤段分别从每一个成功者可以为王、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的人仍可为王、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皆可为王这三个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
D.第⑥段是对上文论证的归纳和总结,指出不论是真实的国王还是其他人,只要做出成绩,就能得到同样的精神享受,点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3)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
12、作文
请以“我还是那个我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