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株洲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封建时期官吏降职,被派到远离京城的地方,称呼有“贬、左迁、谪”等。

    B.《醉翁亭记》中,用“伛偻提携”代指老人、小孩,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意思相同。

    C.成语“逼上梁山”源自古典名著《水浒传》,林冲是小说中被官府逼迫的典型人物。

    D.《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都收录在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

  •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未名湖畔的莲花盛开,风儿吹过,接来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B.回顾历史,哪一次峰回路转不是在信心崩溃时的坚守中产生的呢。

    C.今年中秋节后,长沙的天气时晴时雨,乍寒乍热,的确是气象万千

    D.他到我们班来检查卫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他想学习我们班抓卫生的方法。

  •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 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伎俩之巧妙,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B. 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C.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的必然选择。

    D. 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备愚鲁而赐教。(启发)

    B.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得入览否?(审问)

    C.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不可与争锋。(确实)

    D.今刘璋暗弱,民国富,而不知存恤。(富庶)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洞庭山看梅花记

    归庄

    吴中梅花,玄墓、光复二山为最胜;入春则游人杂沓,舆马相望。洞庭梅花不减二山,而僻远在太湖之中,游屐罕至,故余年来多舍玄墓、光复,而至洞庭。

    十七日,侯月鹭、翁于止各携酒至郑薇令之园。园中梅百余株,一望如雪,芳气在襟袖。临池数株,绿萼玉叠,红白梅相间,古干繁花,交映清波。其一株横偃池中。余酒酣,卧其上,顾水中花影人影,狂叫浮白。口占二绝句,大醉而归寓。

    明日,东藩移樽并絜山中酒伴同至长圻。先至梅花深处名李湾,又止湖滨名寿址者,怪石屴崱,与西山之石公相值。太湖之波,激荡其涯,远近诸峰,环拱湖外。既登高丘,则山坞湖村二十余里,琼林银海,皆在目中。还,过能仁寺寺中梅数百株树尤古多答藓斑剥。晴日微风,飞花满怀。遂置酒其下,天曛酒阑,诸君各散去,余遂宿寺之翠岩房。

    二月朔,天初霁。薇令语余:“家园梅花尚未残,可往尽余兴。”欣然诺之。在长圻遇九年前梅花主人,已不复相识,盖颜貌之衰可知矣。而世事如故,吾之行藏如故,能无慨然?昨为薇令述之。薇令曰:“人生逆旅,又当乱世,九年之后,尚得无恙,复来寻花,已为幸矣。”其言尤可悲也。已复自念,惟当乱世,故得偷闲山中耳,半月之际,勿谓易得也。退而为之记。

    (注)①归庄:明末清初文学家,明代学者归有光曾孙,明亡后抗清。事败逃亡隐居江苏昆山一带。②浮白:畅快饮酒。③屴崱:耸立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故余年来多玄墓、光复,而至洞庭

    (2)水中花影人影,狂叫浮白

    (3)薇令

    (4)吾之行藏如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过能仁寺寺中梅数百株树尤古多答藓斑剥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从写法上看,与哪个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

    A.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衡,盖竹柏影也

    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你认为这篇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与下面两篇文章中哪篇相似?结合文章内容与作者身世具体阐述两者异同。

    A.《小石潭记》   B.《湖心亭看雪》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②,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释]①王禹偁(chēng):北宋诗人、散文家。诗人因得罪宋太宗而贬官商州,本诗即作于此期间。②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声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重在突出作者浓厚的游兴。

    B.颈联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胭脂”与“白雪”互相映衬,唯美生动。

    C.作者沿途所见的“村桥原树”冲淡了他的思乡之情,抚慰了宦途失意的怅然。

    D.全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村晚晴图,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一句的妙处。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根据“集”的字形演变和意义的演变过程,推测“集”的本义,并为下面词条①②③中的“集”字选择正确的义项(选填字母)。

    (2)①《顾城诗集》(  ) ②沙鸥翔集(  ) ③集思广益(  )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填空。

    ①本文选自《______》,作者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__________

    ③是日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

    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我们可以把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有时可以引申成一篇论文,或成一本专书。这就是英文中所谓“灿烂的书”(brilliant book)。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和蚁邱一样,议论虽多,见解毫无。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在著者是“博而寡约”,在读者是“劳而无功”。这就是英文中所谓“晦塞的书”(dull book)。然而这类的书多极了,读者要不浪费时间,就不能不精心选择。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读书得间”,就是智慧的表现。“鞭辟入里”“豁然贯通”,都不是容易的事。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有何用处?

    1语段中作者认为“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请结合上下文简要概括什么是“著书的智慧”,什么是“读书的智慧”。

    “著书的智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的智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作者认为读书“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也是没有用的,这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

  •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水气氤氲,人文huìcuì,南通不仅是文明之邦,而且是鱼米之乡。②人与大自然互相依存、亲密和谐的关系,形成了这里“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③在这个独特环境和氛围中yùnyù出来的通派盆景艺术,在全国八大盆景流派中  A  (独树一帜/独出心裁),显示出丰厚的文化dǐyùn。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横线上。

    A处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

    3语段中第①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矢车菊的来信

    高沧海

    ①奶奶的病情最终发展到了双目失明。天气晴好时,奶奶坐上轮椅,被推出去晒晒太阳,吹吹风。她虽看不到,但却记着花期,她问我们,蓝芙蓉开了吧?

    ②她记得小区公园后面那株红玉兰每年总要比它相邻的白玉兰开花晚,至于为什么会晚,我们都胡乱作答。奶奶说,红玉兰打着包裹,里面都是它的颜色,包裹沉重,行程自然就比别人慢了。我们都为奶奶鼓掌,说她该是童话里最会讲故事的北方女巫。

    ③奶奶头上的银丝缕缕,她的皮肤白皙,虽长了些老年斑,但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对她的美好评价。她已经八十六岁了,她的病未加重之前,我们家房前那个小小的院子,都是她在打理,她把它变成了一个小花园。

    ④5月,她的蓝芙蓉开了。

    ⑤奶奶说,她清清楚楚地记得蓝芙蓉的样子,蓝芙蓉似乎就开在她的眼前。

    ⑥我读书给她听,蓝芙蓉,学名矢车菊,其轻盈的体态,天空般碧蓝的色彩,不愧是充满凉意的夏日之花。

    ⑦碧蓝的矢车菊盛开在麦田里,与金黄的麦子交相辉映时尤为美丽。

    ⑧奶奶静静地半倚在病床上,她的样子好像在眺望远方,我们在想,她的心里一定盛开了大片大片的蓝色的矢车菊。

    ⑨父亲突发奇想,他说他要给我奶奶写信,给奶奶最后的时刻增添一些美好的向往和乐趣。他非常神秘地说,署名就用矢车菊,奶奶年轻时优雅美丽,追求者势必如过江之鲫,老了依然有那么一两个神秘的爱慕者,也在情理之中。再说这个名字,矢车菊,多么浪漫呀。

    ⑩于是在一个振奋人心的下午,我奶奶就收到了一封署名为矢车菊的来信。

    奶奶很激动,把信摩挲了半天,举在眼前比量了半天,又放在脸前嗅了一番,说,快念给我听听。

    我煞有介事地拆开信,念第一句,亲爱的,亲爱的朋友,您好。奶奶说,呸啊,呸,呸,这是多么不正经!我的姑姑们躲一边偷偷地笑。

    我继续念下去,很久很久没和您联系了,还好吗?记得您年轻时最爱穿碧色的旗袍,您穿旗袍的样子一直在我心里,您就像诗歌里那朵碧蓝的矢车菊……

    奶奶的脸上泛起一阵阵的红晕。

    我问她,矢车菊是谁啊?奶奶说,她已经八十六岁了,自然不记得这么多人和事。奶奶说,一听,就知道这是个假名字。

    奶奶问我这封来信的地址,我看了一下信封,父亲的谎言还算编得圆满。信封上写得清清楚楚,是一个叫作茶山的地方。我知道茶山,这是父亲当年上山下乡待过的地方。

    有好几次,奶奶要我铺开信纸给矢车菊回信,我都准备好了,奶奶虽若有所思,却欲言又止,如此几番,终是没回。

    矢车菊的信却纷至沓来。

    父亲在信中以矢车菊的口吻侃侃而谈,他就像是奶奶的老朋友,他说他知道我奶奶病了,也知道我奶奶近期失明了,他知道我奶奶的一切一切,他要我奶奶开心快乐,他还说如果机缘巧合,他会在最恰当的时刻来看望她,就像当年他们说好的那样,既然人间留不住,那就送一程。

    奶奶的眼睛充满了光亮,她微微下垂的嘴角因为激动因为开心地笑起来而上扬,她的面庞也由此变得异常生动和美丽。

    每天清晨,奶奶都要用梳子沾了茶水,把她的头发梳整齐,她让我的姑姑在她苍白的脸上打上淡淡的腮红,她甚至要求换上旗袍,被我们一起制止了,我们劝她说,等客人来了,再换上也不迟。

    我们都相信这一封信是父亲人生中最大的败笔,他让我奶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等一个永远也等不来的人。

    奶奶进入弥留之际,她睁大眼睛,仿佛还在等待。

    这时,一道声音缓缓响起:“记得您年轻时最爱穿碧色的旗袍,您穿旗袍的样子一直在我心里,您就像诗歌里那朵碧蓝的矢车菊。那天,矢车菊在山头开得烂漫,随风飘摇,您的歌声也随之飘荡……”

    这时,奶奶的眼角滚下两颗泪珠。

    奶奶走了,走得很平静。

    父亲的声音也渐渐平息了,大家都静默地立着。

    窗外,花园里的矢车菊依旧盛开着。

    【1】阅读文章,梳理情节,在图中的横线处填上相应的信息。

    【2】请你依据范例,帮广播员小赵同学为文章中画直线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

    奶奶静静地半倚在病床上,她的样子好像在眺望远方,我们在想,她的心里一定盛开了大片大片的蓝色的矢车菊。

    示例:我认为这句话要用温柔、忧伤的语调来读,语气要平静,“静静”“一定”“大片大片”要读出重音。这样既能营造出一种静谧、悠远的意境,也能读出奶奶对于矢车菊的喜爱与对往事的怀念。

    【3】广播站同学就“奶奶为何几次想给‘矢车菊’回信却又‘若有所思,却欲言又止,如此几番,终是没回’”这一行为展开探讨。有的同学认为奶奶发现了信是父亲写的,而有的同学认为奶奶还是觉得信是爱慕者写的。你认同哪个观点?请说明理由。

    【4】广播站在晚间“美文诵读”的节目系列中有“人生哲理”“人世温情”“人间草木”三个专栏,你认为这篇文章适合放在哪一个专栏?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不管走在什么样的路上,都要有信心和勇气,我们会在广阔的天空下奔跑,在浩瀚的大海中遨游;无论走在什么样的路上,都不要颓废和放弃,我们会创造美好的未来,谱写辉煌的人生。

    请以“永远在____________的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三则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材料一:有人在评价热播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时说,生活就是这样,大家要齐心协力,一起向前奔跑,才是兄弟。

    材料二:杨澜说,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不了刘翔,但不能不享受奔跑。可能会有人妨碍你的成功,但没有人能阻止你的成长。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材料三:在适合奔跑的时间和空间放弃奔跑,是一种遗憾。

    三则材料引发我们这样一些思考:奔跑在路上,团结协作很重要;奔跑是另一种成长,成功和失败都是成长的印记;在最好的时光里尽情奔跑,切莫虚度……

    写作要求:

    (1)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