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西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依序填入括号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  )伪去妄的必须步  ),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  )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  )学。

    A.辩  zhòu  shé   

    B.辨  zhòu  zhé  

    C.辨  zòu   shé  

    D.辩  zòu   zhé  

  •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不必自惭形秽,那些人也没真正高明到哪里去。

    B.文学作品最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C.他这次在校运动会上的表现特别突出,为我们班立下了丰功伟绩

    D.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妈妈的思念与日俱增

  •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比如欧阳修谥号为“文正”。

    B. 古代官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课文中出现的判官、守令、太守、知州都是古代地方官名。

    C. 亭台楼阁、轩榭廊舫,中国的古建筑,美得风情万种。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安徽省滁州市的醉翁亭都是闻名遐迩的美景胜地。

    D. 唐代边塞诗中写到很多乐器,胡琴、羌笛、胡笳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边塞乐器。

  •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支纪年即以天干和地支组合纪年。2022年干支纪年为壬寅年,寅对应十二生肖的虎,因此2022年出生的小孩属相是虎。

    B.范仲淹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写的《岳阳楼记》通过描绘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及旷达胸襟,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C.《孔乙己》是使用第一人称写的小说,其中的“我”不是鲁迅本人。

    D.《儒林外史》是章回体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临死的时候因点了两茎灯草就闭不上眼睛的人”就是这部小说中塑造的吝啬鬼严监生的形象。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而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其义尽_________(2)从容__________(3)吾事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用“/”划一处停顿。

    见 闻 者 无 不 流 涕

    【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甲)

    我想去的地方

    金铃子

    我想去的地方   那是

    离喧嚣远一步   离阳光近一度

    那里   温暖轻柔

    闭起眼睛   总能

    涌起无数的红籽   无数蔓生的草木

    那些绿里   一张细小的叶子

    就是我的藏身之处

    在田野   恭迎幸福

    一切都如雨露般甜润

    就如   诗里古国的春天

    显示出豪华之外的富足

    阳光   靠近一些   再靠近一些

    我就已满足

    (乙)

    阳光真好

    马新朝

    阴雨过后

    太阳复出,大地鲜亮

    像换了一件新衣裳

    阳光,在树叶上吐蜜

    在池塘里舞蹈,在蛙鸣声里欢笑

    吃草的牛儿在阳光下徜徉

    此刻,村庄安详

    流水是一些长长的音符在欢唱

    原野旋转着花香

    此刻,带着蜜味儿的暖风吹拂着

    在铺满野花的醉人的小径上

    假若,飞来一只鸟儿

    或是,跑来一只小羊

    那一定是

    那里   就是   我想去的地方

    【注释】①两首诗均选自《人民文学》,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与甲诗中诗人“想去的地方”不符的一项是(     

    A.温暖轻柔

    B.草木蔓生

    C.豪华富足

    D.幸福甜润

    【2】根据诗歌内容和韵脚,下列哪一项放在乙诗末尾的横线处最适合?请简述理由。(     

    A.鲜活的生命在拥抱阳光

    B.收到了春天邀请的信函

    C.漂泊的游子回到了故乡

    D.听到了风儿温柔的呢喃

    【3】这两首诗都写阳光下的美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请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学校开展“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材料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人人都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低碳生活不能因为自己“小”而不为,不能因为自己“高”而不为,更不能因为别人“不为”而自己不为。

    【材料二】

    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重申中方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材料三】

    对于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做起来并不难,少用纸巾、塑料袋、一次性纸杯,循环用水,随手关灯,多步行少开车,多参加植树活动,等等,这些都是践行低碳生活的行为,都能减少碳排放量。

    【材料四】

    (1)本次活动手册上有关于低碳生活的公益宣传画(材料四),丹丹不懂其中“自行车”和“树”的含义,请你用通俗的语言向他解释。

    (2)根据材料一,说说我们对“低碳生活”应树立怎样的意识。

    (3)在低碳生活宣传标语征集中,春华同学写了上句,请根据材料二补出下句。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词填空。

    1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陈涉世家》中最能表现陈胜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惜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沁园春·雪》

    4)《卜算子·咏梅》中,抒发了对梅花性格孤傲、坚贞自守的赞美之情的诗句是

    5)《观刈麦》中,描绘劳动人民劳作艰辛的场面的诗句是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与人生

    白岩松

    ①各位,大家晚上好。这一个月正处在厦门的读书月,我是受出版社的“裹挟”,来跟大家谈阅读之美,其实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件稍显悲哀的事情。

    ②这几年台里都在做读书的推广,我总纳闷一件事,你见过国际上把哪个日子定为“吃饭日”吗?既然没有“吃饭日”,为什么要有一个 “读书日”呢?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不吃饭活不下去,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不读书难道不也是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吗?那么为何现在已经堕落到了要全社会去推广“阅读”?我觉得这件事情恰恰印证了此时此刻中国的某种悲哀——读书是无用的。

    ③中国人不做无用的事,什么叫有用的事?与升官有关的,与发财有关的,与出名有关的。比如说在我们的学校里,现在的学生提的问题都功利性极强,“我该怎么办?”“你直接告诉我一个答案。”我每次都回答,我治不了“急”病,只能说一些慢道理。现在去中国的书店,最显著的特点是有这样几摞书。第一个是关于考试的书,第二个是关于养生的书,第三个是所谓畅销书。这涉及到人们所关心的话题,要过关,要长寿,要有谈资,怕被时代抛弃,其实全具有功利性。但是有很多好书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有过程,看似无用,实则有用。

    ④我们该怎么重新去理解无用之大用,包括阅读本身?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对汉字的喜爱是在增长的,好多人跟我说,谁这年头还在读诗啊……诗歌里有最浓缩的中文,我要告诉他,中文是每天面临再次发明的,汉字的常用字五、六千字,但是每天当你落笔要写字写文章的时候,你都承载着或主动或被动的重新发明汉字的可能。想想我们厦门的诗人舒婷,很多年前同样路过神女峰,为什么她能写下:“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上痛哭一晚。”这两行诗有哪两个字你不认识吗?但是她把我们熟悉的汉字重新组合在一起,诞生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境,而且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在诗歌里头,同样存在着看似无用的东西,但是汉字每天都可以重新生长,我们要探讨中文的无限可能。

    ⑤我来的路上看的是《西南联大行思录》,是张曼菱写的一本书。这本书有太多让人热泪盈眶的地方。南开大学在1937年7月29日被炸成一片废墟,当时的校长张伯苓写了一句话“物质之损失我毫不挂怀,南开之精神将在这个废墟上永远。”张伯苓的儿子从军学了飞行,最后驾驶那种简陋的飞机,在与日本人的战争中阵亡了。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校长,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校长公子。这都是一些无用的叙事,藏着这种无用的阅读乐趣。你的人格就是在这种无用的事情的一步步熏陶过程中,慢慢健全独立起来。

    ⑥人类的进步是由科学家的好奇推动的,所有的东西都是相通的。杨振宁跟我说过,物理学到尽头是哲学,而哲学学到尽头是宗教,所有的东西是一个大圈。他之所以给我讲这句话在于他经常做无用的事,而且感谢这件事,就是读大量的金庸小说和各种文学作品。

    ⑦谢谢各位。

    【注释】这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做客厦门大学时发表的主题演讲。

    【1】根据文章内容推测,以下哪种做法白岩松会认为是有用的?(     

    A.某新华书店将教辅用书放在书店最醒目的位置。

    B.某校开展了全学科课外阅读并进行研究性学习。

    C.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成为浙江富阳招商引资的最大名片。

    D.某学生考取汉语言文学研究生,却想转到金融系。

    【2】这篇演讲和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论证思路是一致的。结合文章,补全下面空缺处。

    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先反驳错误的观点: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举了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等四种人的例子进行论证。

    白岩松老师先是反驳错误的观点:________。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________。同时举了________________和杨振宁读文学作品有助于物理研究等三个例子进行论证。

    【3】分析第2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抹舞动的绿

    孙秀云

    ①雨后院落扑面而来的清新,让我欣喜地不愿再走进郁闷燥热的斗室。泥土和着各种花草馥郁的芳香,在院落里、空气里氤氲荡漾着,我深深地用心吮吸着这惬意。抬首俯仰间,脚下香椿叶稀稀疏疏,它们在树下徘徊着、摩挲着大地。木槿树下一朵朵被雨水打落的花瓣灰头土脸。

    ②望墙角,呵呵,暑假刚扔下的几粒黑色的丝瓜籽儿。而今高高的院墙,它们已经爬上大半,A绿的秧仿佛要溢出翡翠的水滴一般。起初发芽的时候,以为这小小的秧可怜,于是拿几根细细长长的竹竿儿,附在它们的脚下,有两棵没有竹竿来附,心想随它去吧。而今那几根竹竿被青青的秧紧紧抓住,缠绕的须犹如巨人的手一般牢固。绿就这样坚定地向上攀爬。

    ③“呀。”我张大了嘴,墙边那两棵没有竹竿依附的丝瓜秧攫住了我的眼。丝瓜翠绿地蔓在墙上,像两根坚固的铁索,更像攀岩的壮士。它们的身子紧紧附住平滑的墙,最令人惊心的是,秧上浅绿的卷须,玲珑剔透一般,然而卷须的尖儿细细的、嫩嫩的,如针似线,最尖端竟然扎进那红砖的一个个小如针眼的罅隙里,牢牢抓住了墙壁,这长长的丝瓜蔓就靠着这许多的卷须在墙壁上开始了一生的攀登。哦,心里惊呼,是这些细如针丝的卷须,挽住风强硬的翅膀,顶住雨的滚滚车轮吗?驻足在丝瓜秧旁,翠绿的藤蔓一定踏着昨夜风雨的节奏,或舒缓或疾转,舞之蹈之。心里充溢着对这几棵还未开花的丝瓜秧的无限佩服和敬仰。

    ④芊芊细细的瓜蔓,勾起了我牵牵绕绕的思绪。那年去云台山旅游,登在青龙峡谷陡峭的山道上,几块石头凿凿砍砍,没有扶栏,成了人们拾级而上的山路。心悔,不该逞能。等到半路,自己已经回到远古时代,开始爬行,腿依然瑟瑟发抖。这时,远处的山道上传来了稚嫩的歌声。咦?不一会儿,几个十来岁的女孩子,背着书包已经来到了我的身旁,其中一个女孩子书包鼓鼓囊囊的,心想,这孩子,怎么爬山还背这么多东西?怜惜她的累,没开口,女孩子银铃般的笑声刚停,她已经来到我的面前了,“阿姨,您要矿泉水吗?”我一惊,呵呵!看到我手中的水瓶要见瓶底,小人儿还很有善心。

    ⑤“阿姨,我只收你三块钱。到高处要收四五块钱的。”头上插着一枝野菊的她神色定定地说。

    ⑥本就想买的我,心存疑虑、小声问她:“小姑娘,和同学一起去上学,为什么还要卖水?”

    ⑦女孩子笑笑,捋了捋搭在额前的头发,答道:“家里妈妈一个人在山上种田,爸爸瘫在床上,我没有学费上学,所以在路上来回捎水,就趁放学……”

    ⑧哦!一切都明白了,于是从兜里掏出五元钱递给她,“不用找了,小姑娘。”

    ⑨“不行,我说了三块就三块。”说着她放下书包,在给我拿水的同时,找出了两元硬币。

    ⑩望着女孩子坚毅的眼神,我默默接过那两元钱,心里却叹,真是大山里一抹倔强的绿。有着甜甜笑脸的女孩子攀着山道,快乐地走了。远远地,她好似攀爬在山上的一抹舞动的绿。仰起头来,再望高高的山巅,有团团墨绿在云端欲乘风飞翔。

    思绪里的小姑娘似乎仍在山前跳跃着。想起昨晚电闪雷鸣中柔软的丝瓜藤蔓,想起攀爬在山道上的女孩子。亦想起郑燮的“任尔东西南北风”,弯曲的丝瓜藤蔓,小女孩那抹舞动的绿,更似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抒情诗,尽态极妍,诗意盎然。

    B那一抹绿般的女孩子恰如丝瓜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随人生的风雨率真地舞蹈着!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我”登在青龙峡谷陡峭的山道上“心悔,不该逞能”“开始爬行,腿还依然瑟瑟发抖”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从文中画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我选择______________句,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小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 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刚与柔

    ①道家贵柔。《道德经》第四十三章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家哲学看似逆来顺受,实则蕴含着强大的反冲力。

    ②与道家“柔中见刚”相反,儒家是“刚中见柔”。

    ③儒家是一种刚毅的哲学。曾子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儒家哲学的刚毅,体现在对家国的担当。儒家可以以身殉道,这一点,与“明哲保身”的道家哲学截然不同。

    ④但儒家也有温柔敦厚的一面。我们只要看孔子的举止言行,就很清楚了。《孔子家语·致思》中,讲了一个很温暖的故事。孔子到楚国,有一个打渔人,献一条鱼给他,他不接受。大约他觉得,渔夫打鱼太辛苦吧。但这个打渔人说,天气暑热,又卖不出去,如果不送给你,只有扔掉这条鱼。孔子听说,便欣然接受了这条鱼,然后让弟子洒扫庭除,用这条鱼祭祀祖先。弟子不解,问孔子:“这条鱼是渔夫准备扔掉的,您却用它来祭祀,恐怕对祖先不敬吧。”孔子答道:“我听说,爱惜食物,怕食物变质而将之送给别人,是内心仁厚的人。既然如此,怎有接受了仁人的馈赠而不祭祀的呢?”孔子很郑重地用这条鱼祭祀,因为这条鱼身上寄托了渔夫“惜物”的美德。孔子是用一颗慈柔的心看待他人的,他总是在他人的言行中去寻找美德,寻找优点,而不在意他人的行为是否冒犯了自己。按照常人的想法,一条准备扔掉的鱼,却拿来送给我,这动机本来就不纯,也许一赌气,顺手也就将这条鱼给扔了。儒家的“柔”不是柔弱,而是对他人人格的一种尊重。孔子总是用最美的动机去揣测他人,这才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这样的自信。

    ⑤生活中,离不开“柔”。无论是作为一种权宜之计,还是作为一种人格风范。我们常说:“身在屋檐下,哪有不低头?”一个人,要有服输的气量。此时低头,正是为了他日抬头。特别是理想抱负越是远大,越是要学会低头。有时候,小的方面屈服,正是为了大的方面伸展。大丈夫能屈能伸,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对一意孤行、匹夫之勇并不赞赏,道理就在这里。“柔”体现出一种忍让,一种谦卑,一种对他人的谅解和包容,也是一种自信,对自己所拥有的人格优势的自信。特别是,“柔”在保全自己,以期未来有所作为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⑥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儒家文化恢弘的气度,是道家文化无可比拟的,儒家文化中的刚毅,是特别动人的。“独善其身”比起“兼济天下”来,相对而言,要容易得多。如果每个人都想“独善其身”,那么国家民族的大厦由谁来支撑?在这一点上,儒家文化恢弘的气度,是道家文化无可比拟的。儒家文化的刚毅不屈,哺育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报国、救国、开拓祖国的疆土,加强祖国与世界的联系,将祖国的文化推出去,将世界的文化引进来。屈原、苏武、史可法、秋瑾,都是彪炳千秋的仁人志士。也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志士仁人,在关键时刻不背叛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才能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论什么样的敌人,也打不垮。

    ⑦“刚”与“柔”是浑然一体,相互转化的,也就是刚柔相济。《周易·系辞下》言:“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生命,就是在“刚”与“柔”之间去拿捏其中的分寸,把握其中的火候。分寸拿捏准了,火候把握对了,我们的人生,就像炼丹炉中炼出的金丹,可以济世救人,也可以自救,多么好。

    【1】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③段中画线句可否换成下面的句子?请写出理由。

    孔子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请简要分析选文④段的论证思路。

    【4】选文⑦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选出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A.选文①~③段运用对比手法,阐述了道家与儒家的“柔”的不同,引出下文论述

    B.选文⑤段阐述的观点是“‘柔’在生活中不仅是一种权宜之计,也是一种人格风范”。

    C.“大丈夫能屈能伸”说的是做人要有服输的气量,不能一意孤行,退匹夫之勇。

    D.儒家“刚毅”的动人之处在于不仅想到了保全自己,还想到了民族和国家。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自命题作文

    有位作家曾说:“不管生活多么繁忙,读书和听音乐对我来说始终是极大的喜悦。唯独这份喜悦任谁都夺不走。”相信你也有各种各样的喜悦,这喜悦使生活多了趣味,让心灵得以舒展,为人生增添亮色。

    根据你对上面这段话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